神頭

神頭

神頭鎮:智聖東方朔故里,位於山東省陵縣,城東6公里處。總面積11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1萬畝。全鎮轄98個行政村,總人口5.3萬人。鎮政府駐地位於永館路、神滋路交界處,地理位置優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神頭
  • 人物:東方朔
  • 位於:山東省陵縣
  • 總人口:5.3萬人
  • 別名:東方朔故里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德州市陵城區
  • 下轄地區:轄98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永館路、神滋路交界處
  • 電話區號:0534
  • 郵政編碼:253513
  • 地理位置:山東省陵縣,城東6公里處
  • 面積:110.4平方公里
  • 人口:5.3萬
  • 車牌代碼:魯N
地名,俚語,

地名

山東省陵縣神頭鎮
神頭鎮:智聖東方朔故里,位於山東省陵縣,城東6公里處。總面積11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1萬畝。全鎮轄98個行政村,總人口5.3萬人。鎮政府駐地位於永館路、神滋路交界處,地理位置優越。
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50290

25516

24774
家庭戶戶數
15158
家庭戶總人口(總)
48513
家庭戶男
23979
家庭戶女
24534
0-14歲(總)
11061
0-14歲男
5642
0-14歲女
5419
15-64歲(總)
35432
15-64歲男
18117
15-64歲女
17315
65歲及以上(總)
3797
65歲及以上男
1757
65歲及以上女
204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49705
歷史:神頭鎮歷史悠久,名稱屢經變易。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在神頭置厭次縣,屬齊郡平原地。漢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廢厭次縣改為富平侯國,洽在神頭。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後,廢定安公國,再置厭次縣。傳說明朝一次大地震,僅殘存一城頭,故名"剩頭",後為"神頭"。建國初期,全縣共設11個區,神頭為第八區駐地。共轄109個村,1958年設神頭人民公社,共轄61個行政村,1984年改稱神頭鄉,原行政區域,1991年元月經省政府批准改為神頭鎮。2000年6月原鄧集鄉與原神頭鎮合併為神頭鎮,所轄98個行政村。
農業:神頭鎮屬典型的人多地少的農業鎮。 1994年,該鎮黨委政府結合本地傳統優勢和資源優勢,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把養雞業確定為該鎮的一項主導產業,引導農民走規模化、集約化養殖的路子。經過多年的發展,全鎮建成遲家、南街、鄧集等養雞小區7處,形成了紀家、後聖、西店等38個養雞專業村,一大批存欄量超萬隻的養雞專業戶為該鎮養雞業的發展起了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在搞好養雞業的同時,該鎮積極引導農民發展蛋雞深加工及相關產業,一大批農民通過雞蛋販運、蛋糕加工、活雞宰殺等途徑走上了富裕路。神頭鎮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養雞專業鎮。並且被農業部命名為“綠色產品生產基地”,飼養的小型肉食雞被德州扒雞公司指定為專用雞。
民營經濟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繼續突出農副產品加工這個重點,本著“抓大不放小,大小一齊上”的原則,進一步擴充企業群體規模,膨脹民營經濟總量。 1--6月份,全鎮新增私營企業12家、個體工商戶90家,註冊資金1.38億元,實現民營經濟總投入1.8億元,該鎮已形成塑膠加工、棉花加工、造紙三大民營經濟群體。
山西省朔州市神頭鎮
歷史淵源:據有關古代史書記載,在唐代就已形成集鎮。民國時期是區公所所在地,1984年轄為區制鎮。周邊有不少名勝古蹟和古文化遺址,現代又是我國華北地區最大的電力城——神頭一、二電廠和大唐發電公司的所在地,直接擔負向京、津、唐送電任務,目前裝機總容量為350萬千瓦,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在全省乃至全國占有重要地位,這座新型電力城早已成為塞外高原的燦爛明珠。
氣候:全鎮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多雷陣雨,氣候涼爽。平均海拔標高1070米,最高氣溫32℃,最低氣溫-25℃,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平均風速4.2米/秒,多為西北風,無霜期為130天左右。地形北高南低,境內有恢河、元子河等常流性河流,兩河合流後稱桑乾河,屬海河流域水系。由100多個泉點組成的神頭泉群,是山西省高原著名大型岩溶群之一,為區域地下水的排泄中心,泉涌量最小為6.3立方米/秒,流經區域面積約為5平方公里,素有“塞上西湖”的美稱。
交通:自古以來,神頭鎮就是交通要道,為朔城區東部門戶。交通快捷便利,北同蒲電氣化鐵路複線、大運高速公路朔州支線、朔蔚公路等橫穿東西,設有神頭、袁樹林火車站,世紀大道公路縱貫南北,鎮村公路縱橫交錯、已形成以鐵路為幹線,公路為輔線以及地方運輸線相連線的交通運輸網路。礦產業是神頭鎮的傳統產業,境內由優質石灰岩構成的洪濤山脈長達9公里,據有關部門測定和鑑定,石灰石儲量在40億立方米以上,碳酸鈣含量可達98%以上,是建築、化工生產的極好原料。
獨特的區位優勢,奠定了城鎮基礎設施的完善與配套。有力地促進了全鎮基礎農業、高效農業、醫療衛生、金融服務、文化教育、網路通信、生活保障等事業的發展,廣大居民的精神文明程度和文化素養得到了全面普及與提高。
發展現狀:按照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要求,圍繞“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全面發展”的戰略,全鎮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不斷探索創新工作思路,全面最佳化“四個發展”模式定位:既要保持經濟穩定快速增長,又要做到環境資源可持續利用;既要發展科技創新型產業,又要注重保護傳統品牌產業;既要最佳化招選大項目小產業,又要淘汰關閉落後產能的小企業大產業;既要抓重點抓骨幹行業,又要兼顧小而全小而精行業的全面發展。重點推進了以三個經濟板塊、二項基礎設施、一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為載體的發展與建設:
一、著力打造三個經濟板塊。1、解決人地矛盾,大搞農業綜合開發。為了解決近年來國家重點工程項目以及中小民營企業和道路建設占地的日益增多,土地逐年減少的突出矛盾,先後投資580萬元,治理鹽鹼灘涂造地2萬畝,完成中低產田改造0.5萬畝,興建防滲節水渠道 60公里,修築各類水利設施286 處,新打機井26眼,建設節能溫室大棚30 個,培育千畝規模仁用杏基地村1個,實施540畝的養魚基地村6個,發展總量達到2207 頭的奶牛養殖戶320 戶。使全鎮的農業基礎地位及產業結構調整得到了顯著提高和最佳化。2、發揮區位優勢,加速發展工業園區建設。全鎮在傳承古老集鎮昔日發展手工作坊的創業發跡的歷程以及獨特的區位資源優勢的同時,搶抓各級黨政部門大力發展中小民營企業的機遇,大力招商引資,著力實施“生態立鎮、工業強鎮、旅遊興鎮、和諧建鎮”計畫,重點發展建材、煤運、運輸、商飲業,堅持“以情動商、以誠感商、以信招商、以利引商、以商帶商”的原則,不斷強化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等非工企業的發展,先後辦起和招留各類中小企業與個體工商戶1044家,吸納農村剩餘勞力8639人,占到全鎮勞力總數的65%。2008年先後引進浙江金圓、新時代兩大集團,總投資10億元,年產量600萬噸,年產值24億元的大型水泥廠項目2個,日前已剪彩動工;引進永信、神康、瑞圖和綠洲四大公司,投資1.8億元,年產砌塊3萬立方米,標磚7億塊,年產值達2億元的環保節能型粉煤灰再生利用項目4個,今年6至8月份即將投產;引進馬邑、宏運、國能、晉浙、東方長宏等總投資6億元,年產值25億元的大型煤炭集運站6個,現已分別投產與開工,上述兩個板塊的成功實施,不久神頭鎮即將成為朔城區最大的煤炭集運和建材基地。3、強化三產配套服務,完善生活保障體系。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為此,全鎮抓住重點工程以及引進上馬項目這個巨大消費市場,放手大膽地引導民眾發展三產服務業,採取放水養魚的辦法,2008年引進總投資3600萬元開發東榆林、新磨濕地旅遊項目2個,現已進入全面的規劃階段。同時,先後招留集商業、飲食、服務等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工商戶218家,涉足867個項目,極大地豐富和繁榮了供應市場。
二、精心實施二個基礎設施。強勁的經濟發展動力,加快了以工哺農的步伐,推進了新農村建設進程。全鎮先後投資 萬元,一是新修村村通水泥路136公里;二是維修農村校舍1.2萬平方米,新建、擴建農村學校19所,使農村的基礎設施得到了較好改善。
三、鞏固加強一個村級活動場所。隨著民眾日益對文化生活的渴望和期盼,以及村級組織日常工作所需,先後直接投資210萬元,對15個村年久失修的辦公場所進行了徹底的維修和改造,對14個村進行了重新建造,並更新了全套用品用具,添置了全民健身器材和圖書影像資料,使村級活動場所得到了全面提升和強化。
神頭這個美麗富足的地方,不僅是古代的戰場,歷史名將的故鄉以及美妙神奇的傳說,亦為開發旅遊勝地增添了許多傳奇的色彩,有待於社會各界同仁進一步的開發和利用。
歡迎海內外有識之士、天下賓朋前來參觀、考察、商談。

俚語

形容對方木訥、呆板,帶有諷刺的意思,當然也有夫婦、朋友間互稱“神頭”的,江西的南昌、吉安等地,均喜歡用這個詞來稱呼關係很好的親朋,在華中、華南等其它地區使用亦頗為廣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