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道碑亭

神道碑亭

又稱小碑樓。重檐歇山頂,黃琉璃瓦頂,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一般建在宮門前的正中神道上或在三路三孔橋之北,或在之南。樓內正中巨大的神道碑豎立在石雕的贔屓背上。碑身的陽面用滿、蒙、漢三種文字鐫刻皇帝的廟號諡號。(皇后陵只有諡號)

基本介紹

關於諡號,關於廟號,清西陵,

關於諡號

諡號是在我國古代,統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後,給他另起的稱號。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稱為謚或諡號。“謚者,行之跡也;號者,表之功也;車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於己,名生於人。”帝王的諡號,由禮官議上;臣下的諡號,由朝廷賜予。

關於廟號

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裡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一般認為,廟號起源於商朝,如太甲為太宗、太戊為中宗、武丁高宗(成湯有可能是太祖)。
廟號最初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古者天子廟號,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於兩漢,名實相允,今古共傳。”)

清西陵

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時起四位皇帝的陵寢之地,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緒的崇陵。此外還有3座後陵,以及若干座公主、妃子園寢
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15公里處永寧山下,離北京120多公里。周界約100公里,面積達800餘平方公里。這裡有華北地區最大的古松林,數以萬計的古松、古柏把這一帶裝點得清秀蔥鬱,古樸大方。
清西陵北依峰巒疊翠的永寧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參天,景態雄偉。陵區內千餘間宮殿建築和百餘座古建築、古雕刻,氣勢磅礴。始建於1730年(雍正八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字來源:徐廣源清西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