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與絕唱:張家界

神話與絕唱:張家界

《神話與絕唱:張家界》作者用文學的方式為我們這個城市寫史作傳,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在閱讀這部作品時,自始至終為流淌與激盪在作家筆端的赤子情懷所深深感染與感動。張家界旅遊三十年、建市二十年,其間該有多少豐繁與璀璨!《神話與絕唱:張家界》以一個作家的視角,緊緊扣住張家界旅遊立市這一發展主線,通過一個個事件、人物和故事,再現張家界人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勇於探索與實踐的生動場景,真實記錄了我們這個城市的成長曆程,堪稱一部大寫意的城市傳記與斷代史。一幕幕氣吞山河的叱吒風雲,一出出可歌可泣的感天動地,一個個神話般的奇蹟以及比神話更要美麗的現實,真可謂胸中丘壑、筆底波瀾,讀來備感親切又備感振奮。

基本介紹

  • 書名:神話與絕唱:張家界
  •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 頁數:256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青年出版社
  • 作者:羅長江
  • 出版日期:2008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068336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神話與絕唱:張家界》:英雄中國大型系列叢書。

圖書目錄

序/胡伯俊
寫在前面 現實要比神話更美麗
我們處在一個創造神話般的奇蹟的時代。當這個時代到來之際,天地澄明,風雲激盪。如同神話一般的奇蹟與萬物一道恣意生長。
卷一 撩開神秘面紗
重溫三十年前改革開放初期的歷史臨界狀態,仿佛看見那片叫做“歷史”的山岡上,升起一彎彩虹如同凱旋門,正在給中國旅遊三十年的功臣們舉行加冕盛典。其中有一張笑靨燦如春花,當時旅遊開發始於1978年至1979年的——張家界!
引子 1978-1979:張家界旅遊的開端
第一章 歲月燃燒的激情
[連線]張家界林場旅遊開發大事記略(1979-1982)

第二章 一個新華社記者和三個文化名人
楊飛:最早把鏡頭對準張家界
吳冠中:與張家界有緣
黃永玉:心中的戀鄉
陳復禮:喜拍《山鷹圖》

第三章 索溪峪異軍突起
趙樹立與“一千零一夜”
跑步前進軍地坪
[連結]早期考察故事小輯

第四章 吹角連營天子山
打響了兩張牌
賀龍銅像上山

第五章 發現者素描
“發現”黃龍洞
“發現”茅岩河
[閱讀延伸]王海然探險九天洞

第六章 “三國歸晉”和旅遊立市
卷二 我們揮汗如雨
引子 那些寒山大曲澆灌的深夜
第七章 首屆“森保節”的熱切與亢奮
第八章 十年一覺飛天夢
第九章 扶搖直上九萬里
第十章 “一流”的感覺,真好

卷三 誰在改變我們的生活
引子 一家四星級酒店修了整整十年
第十一章 流速與落差化成燦爛
第十二章 誰動了公家的乳酪
第十三章 風景區山民ABC
第十四章 核心景區大拆遷

卷四 旅遊王子的花樣年華
引子 柯林頓訪華,與張家界失之交臂
第十五章 千年等一回
第十六章 雲破天驚穿天門
第十七章 一個洞穴的旅遊神話
第十八章 韓流,韓流

卷五 活色生香的帶動效應
第十九章 當一塊塊石頭有了願望
第二十章 笑起來的感覺很月光
第二十一章 一些雪花風鳥的事
第二十二章 旅遊學校“有女不愁嫁”

卷六 城市長滿青春痘
引子 春天般瘋長的一個個詞組
第二十三章 城市的文化胎記
第二十四章 一座山?一條河?一個民族
第二十五章 激情?理性?城市夢想

卷七 最大的一樁民生工程
引子 生存權是最大的人權
第二十六章 特困村的九十九朵彩雲
第二十七章 月亮不再是那個月亮
第二十八章 脊樑,脊樑

卷八 當代“張家界人”肖像
引子 砂岩峰林與張家界人
第二十九章 六十八年尋親與
第三十章 一個好人死了,一個和一群
第三十一章 長在岩峰上的武陵松
第三十二章 稼穡?拐杖?青春弧光
第三十三章 登臨絕頂我為峰
寫在後面 看重現在,更看好未來

文摘

卷一 撩開神秘面紗
第一章 歲月燃燒的激情
寫張家界,必定要寫張家界旅遊,因為旅遊是張家界最大的特色。
寫張家界旅遊,必定要寫張家界林場,因為倘沒有張家界林場屢屢獲“先進”、得“紅旗”,引來一撥一撥的人參觀、學習、開現場會,也就沒有最初的口碑相傳;那么張家界的被發現,不知道還會推遲多少年。
寫張家界林場,必定要寫一個無法繞開的人物:劉開林。倘沒有這樣一個好場長,二十年如一日帶領大家“愚公移山”,把一個林場辦得有聲有色,那么張家界的旅遊開發,肯定不會是現在這個版本。
張家界林場始建於1958年。當時這裡滿目荒涼,老虎、毒蛇凶得很。第一任場長陳伯祥帶領四十幾號人搭建茅棚,整修舊時土匪築的碉堡,從龍鳳庵和黃石寨坍毀的寺廟挑運倖存的磚瓦,搬往老磨灣蓋房。就在大家開荒造林幹得熱火朝天的時候,附近幾個公社調集幾千勞力,在止馬塌(即現在的水繞四門)大煉鋼鐵,剛剛建起的林場慘遭破壞。劉開林是1959年9月接任場長的。劉開林原名不叫劉開林,而是叫劉少華,上山後,為了表示獻身開墾造林事業的決心,才把名字改成“劉開林”。1959、1960、1961這三年,在共和國歷史上叫“三年困難時期”,老百姓的通俗說法叫過“苦日子”。為改變林場無錢無糧的極度困難局面,他組織大家砍鋤頭把子賣,絞葛藤索子賣,蒸樟油賣,挖葛、打蕨、刨老鴉蒜填肚皮,同時種苦蕎、大麥、油菜、藥材,開展生產自救。第二年,糧食作物和藥材都獲得了豐收,把吃飯和用錢的問題給解決了。1960年冬恢復造林,至次年共造了六百多畝,這在當時是個奇蹟!物質生活極度匱乏,各地餓死人是常有的事,在這種情形下,能夠保住不餓死人或者少餓死人,就已經是天大的功勞,誰還顧得上開荒造林的事啊?可張家界林場做到了既沒餓死人,又造林六百多畝,理所當然被評為湘西自治州紅旗單位。然而,緊接著一場新的危機出現了:1961年起農村推行“三自一包”,1962年國家實施精兵簡政,眼見於部、工人一個月的工資抵不得養一隻兔子、一隻母雞,不少人退職回家開荒種地去了,湘西自治州十七個國營林場,垮掉了一半。張家界林場七十二個編制,精簡的精簡,跑的跑,最後只剩下三七六人。林場幾萬畝山地,靠三十多個人造林,要造到哪年哪月才是盡頭喔?針對職工中的畏難情緒,他帶領大家學《愚公移山》,在毛主席像前宣誓:“頭髮自在張家界,牙齒掉在張家界,不綠化張家界決不下山。”為了表達自己鐵心鐵意開發建設張家界森林事業的決心,他當場把自己的名字“劉少華”改成“劉開林”。

後記

應中國青年出版社之約寫這樣一本書,我很樂意。理由很簡單,一是我親歷了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又親歷了張家界旅遊立市二十年,對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對張家界這座新興旅遊城市充滿了感情。因而在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和張家界建市二十周年之際,充滿感情地寫一本書作為獻給她們的生日禮物,當是一個作家最為莊重也最為合適的表達方式。寫作過程中,自始至終得到中共張家界市委、市委宣傳部、張家界市二十周年市慶活動籌委會,以及中共張家界市紀委、市監察局的鼎力支持。武陵源區委辦、桑植縣委辦和縣委宣傳部,永定區委宣傳部和區旅遊局、慈利縣委宣傳部、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以及市直有關單位、部門和個人熱情提供資料和圖片。擔任本書責編的龍冬先生,不時傳送著來自北京方面的關心和關注。湖南省作家協會則將本書列為湖南省本年度重點扶持書目,等等。在此一併表示衷心感謝!
詩人說:“為什麼我的眼裡含著淚水,只因為愛這塊土地愛得深沉!”
我從骨子裡熱愛張家界。我願一輩子為張家界寫作。
作者
2008年7月上旬於張家界

序言

非常感謝中國青年出版社以出版家的眼光與氣魄,適時推出以隆重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為宗旨的“英雄中國叢書”。張家界有幸忝列其中,既是叢書策劃、出版者對張家界的看重,更要歸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如果沒有十一屆三中全會,沒有新時期的改革開放,共和國版圖上就不可能誕生張家界這個新興旅遊城市,因此說張家界是中國改革開放胎生的直接產物,張家界的發展具有強烈的時代色彩和標本價值,一點也不為過。成長中的城市讓人百感交集。創業永遠是一個激動人心的話題。應中青社之約,本書作者用文學的方式為我們這個城市寫史作傳,傾注了極大的熱情。我在閱讀這部作品時,自始至終為流淌與激盪在作家筆端的赤子情懷所深深感染與感動。張家界旅遊三十年、建市二十年,其間該有多少豐繁與璀璨!本書以一個作家的視角,緊緊扣住張家界旅遊立市這一發展主線,通過一個個事件、人物和故事,再現張家界人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勇於探索與實踐的生動場冪,真實記錄了我們這個城市的成長曆程,堪稱一部大寫意的城市傳記與斷代史。一幕幕氣吞山河的叱吒風雲,一出出可歌可泣的感天動地,一個個神話般的奇蹟以及比神話更要美麗的現實,真可謂胸中丘壑,筆底波瀾,讀來備感親切又備感振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