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湯溝村

神湯溝村位於鰲山衛鎮東部,距政府駐地3公里,東與七溝接壤,北臨大海,西與楊家村相鄰,南對黃豆山。因村北臨大海,海產品魚螺蝦蟹較多,村民多以木船出海捕撈為生。村中有一條鎮級東西公路穿過,環行客車按時從此通過,交通便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神湯溝村
  • 行政區類別:鰲山衛鎮
  • 地理位置:位於鰲山衛鎮東部,距政府駐地3公里
  • 面積:58 公頃
  • 人口數量:960人
簡介,經濟發展,社會事業,

簡介

村莊由來 在鰲山衛東偏南3公里,鰲山灣西岸。據傳:明洪武時(1368~1398),馮姓兄弟2人由雲南遷來此地,兄定促促芝霉居於此。村南山下有一深溝,溝中有湧泉,其水色白、溫暖,翻騰作響,宛如沸湯,故名深湯溝,後演變為神湯溝。同治《即墨縣誌》標有此名。
政區人口 全村區域面積58公頃,其中耕地面積48公頃,工業用地1公頃,居民用地4公頃,荒山5公頃。
2001年,全村常住戶330戶,人口96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5.5‰,其中男性476人,女性484人,全村有於、馮、李、黃、張5個姓氏,均為漢族。高中、大專、大學文化程度各有32人、18人、9人,中國小教師16人。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方面,建國初期糧食平均畝產140公斤,總產201600公斤;1978年平均畝產600公斤,總產43.2萬公斤;2001年平均畝產680公斤,總產48.96萬公斤。建國初期農業總產值為11萬元;1978年為23萬元;2001年為25萬元。

社會事業

文化科技方面,建國前,村中建有馮、於兩姓家廟各一處,每逢年寒節在此祭拜祖先。平日,聘請私塾先生在此教學認字。村中老人對三字經、百家姓及四書五經上的語句多少還能誦吟幾句,文化氛圍尚且蘊厚。那時的文藝演出頗為盛行。地方傳統戲柳腔辦得活龍活顯,對國粹京戲也搞得有板有眼。時常拉箱巡迴演出,深受滲棗境觀眾喜愛,連協迎連叫好。該村被四鄰八嶺譽為鰲山衛鎮東大片文化領域中心的稱號。至今愛好曲藝人員層出不窮。每年元宵節演的文化節目,排練的秧歌隊、高蹺隊參加的人員之多,扮演的角色之廣,高腿綑紮的之高,樂器配音之齊全,在全市村鎮級總是飲譽四方,名列榜訂去烏首。
建國後,利用村中的家歸墊仔享廟辦起了初級國小,有教室6間,教師辦公室1間。1970年,新建教室10間,辦起了五年制學校,全村基本掃虹促凝除了青壯年文盲。後又合併於七三國小,全部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全村適齡兒童入學率和九勸戰連年義務教育普及率均達100%。歷年來全村共有27人考入大中專院校。
社會福利 200年開始,村委每年出資2.6萬元為村民交納“三提五統”費。每年考取的大中專學生髮給獎學金分別為200元、10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