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氏之墟

祝融氏之墟是楚國先民的最早起源地,在河南省新鄭市一帶。早在帝嚳時代,祝融一族在此建立祝融氏之國。《左傳》昭公十七年說:“鄭,祝融之墟也。”《漢書·地理志》說:“今河南之新鄭,本高辛氏之火正祝融之虛也。

高辛氏時代,黃帝4代孫帝嚳即帝位,都偃師,號高辛氏。祭黃帝。祝融氏重黎,封於有熊。史書中最早記述帝嚳高辛氏時,祝融氏重黎在有熊(今河南新鄭)為火正,其子名昆吾,根據遠古多以地名為人名,疑新鄭具茨山或他山名昆吾山。據《新鄭縣誌》記載,具茨山有銅、鐵礦,而當年黃帝於此練兵戰蚩尤,其後昆吾氏徙濮陽,亦為昆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祝融氏之墟
  • 現今:河南省新鄭市
  • 文獻:《新鄭縣誌》
  • 封地:有熊
典籍記載,祝融氏的姓氏,

典籍記載

漢·司馬遷《史記·楚世家》:“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高辛氏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復居火正,為祝融。”祝融之族起源甚早,但其興盛時期大體上在帝嚳高辛氏居於華夏集團盟主地位之時。……祝融之族活動地域最早在豫中的嵩山地區,其範圍包括今新鄭、新密、登封、鄭州一帶。
後晉·劉 昫《舊唐書·天文志》:“柳、七星、張,鶉火也。初,柳七度,餘四百六十四秒七少。中,七星七度,終,張十四度。北自滎澤、滎陽,並京、索,暨山南,得新鄭、密縣,至外方山東隅。斜至方城(裕州),抵桐柏,北自宛、葉,南暨漢東,盡漢南陽之地。又自洛邑負北河之南,西至函谷,逾南紀,達武當,漢水之陰,盡宏農郡,以淮源、桐柏、東陽為限,而申州屬壽星,古成周、虢、鄭、管、鄶、東虢、密、滑、焦、唐、隨、申、鄧及祝融氏之都。新鄭為軒轅、祝融之墟,其東鄙則入壽星。柳,在輿鬼東,又接漢源,當商、洛之陽,接南河上流。七星系軒轅,得土行正位,中嶽象也,河南之分。張直南陽,漢東與鶉尾同占。”
唐·杜佑《通典·州郡七》:“新鄭,漢舊縣,春秋鄭國,至韓哀侯滅鄭,自平陽徙都之。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黃帝都於有熊,亦在此地,本鄭國之地。”

祝融氏的姓氏

祝融八姓:己、董、彭、禿、妘、曹、斟、羋。
黃 出自黃帝師。黃帝登具茨山(在今河南新鄭),升於洪堤上,受神芝圖於黃蓋童子(東漢班固《漢書·地理志》)。黃蓋宜為最早之黃姓。又,出自祝融氏。陸終氏之後,至周初周武王封陸終之子南陸公於潢(今河南潢川),建黃國,後被楚滅,其子孫以國名為氏(宋鄭樵《通志·氏族略》)。陸終為黃帝7代孫。又,少昊孫台駘治水有功,被顓頊封於汾水,其後代在此建沈、蓐、姒、黃等國,後為晉滅,黃國公族子孫以國為氏(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少昊孫台駘為黃帝4代孫。
己 出自黃帝。黃帝25子,其中有己姓(《軒轅黃帝傳》)。又,出自祝融氏。祝融氏陸終,娶鬼方之女,生子六人,長曰昆吾,名樊,己姓,封衛墟(在濮陽)(宋鄭樵《通志·氏族略》)。昆吾為黃帝8代孫。
熊 出自有熊。黃帝為有熊國(今河南新鄭)君,號有熊氏,其後以熊為氏(唐張九齡《姓源韻譜》)。又,出自祝融氏。黃帝子昌意,生顓頊,其四世孫陸終第六子名季連,為羋姓,又稱季羋。季羋生附敘(一作沮),始封於熊,其子為穴熊。穴熊居熊山(今新鄭縣境),其後穴熊的後代以熊為氏(謝鈞祥《中原尋根》引《世本》、《路史》)。
終 出自黃帝。黃帝子名禺陽,禺陽的子孫封於終為國君,其後以國名終為氏(閻海清《取名查典》)。又,出自祝融氏。陸終之後有以終為氏(東漢應邵《風俗通》)。陸終為黃帝7代孫。
參 出自祝融氏。祝融氏陸終第二子名參胡,其後有參姓(戰國《世本》)。參胡為黃帝8代孫。
曹 出自祝融氏。祝融氏陸終第五子名安,曹姓,封邾墟(今山東鄒縣),其後為曹姓(宋鄭樵《通志·氏族略》)。曹安為黃帝8代孫。又,出自姬姓。周文王第13子叔振鐸受封於曹(今山東曹縣),後被宋滅,其子孫以國為氏(《姓源》)。叔振鐸為黃帝20代孫。
程 出自祝融氏。重黎裔孫商時封於程(在今河南洛陽),建程國,為程伯,子孫以國為氏(宋鄭樵《通志·氏族略》)。重黎為黃帝6代孫。
董 出自祝融氏。陸終氏次子名參胡,董姓,封韓墟(在山西境)(宋鄭樵《通志·氏族略》)。參胡為黃帝8代孫。又,出自姬姓。黃帝裔孫名叔安,封於■(今河南唐河縣),生董父,舜賜姓董氏,子孫以為氏(宋歐陽修《新唐書·宰相世系》)。
顧 出自祝融氏。帝嚳時,陸終氏分八姓,其中己姓子孫封於顧(在今河南范縣),建顧國,後裔以國名為氏(宋鄭樵《通志·氏族略》)。陸終為黃帝7代孫。
回 出自妘姓。帝嚳高辛氏時,祝融氏吳回的後代有以回為姓(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吳回為黃帝6代孫。
會 出自祝融氏。西周,陸終氏第四子名求言,封於鄶(今河南新鄭、新密一帶),是為會人,春秋初滅於鄭,其後有儈氏、鄶氏、會氏(明陳士元《姓觿》)。求言為黃帝8代孫。
季 出自姬姓。春秋,鄭穆公子大季子孔,其後代有以大季為姓,後省“大”為季姓(宋鄭樵《通志·氏族略》)。大季為黃帝35代孫。又,出自祝融氏。陸終氏之子名季連,其後有以季為姓(宋鄭樵《通志·氏族略》)。季連為黃帝8代孫。
暨 出自姬姓。春秋,吳王夫差之弟名夫概,其子孫以概為姓,後因避仇改為暨姓(張新斌《百家姓》)。吳王夫差弟夫概為黃帝38代孫。又,出自祝融氏。陸終之子彭祖受封於大彭(今江蘇銅山),稱大彭氏,其子孫有受封於暨(其地不詳)者,後裔以邑名為姓(清陳廷煒《姓氏考略》)。大彭氏彭祖為黃帝8代孫。
景 出自羋姓。楚國公族後裔中有姓景者,名景差。楚公族出自羋姓,而羋姓出自祝融氏重黎之孫季連,季連為黃帝8代孫(唐林寶《元和姓纂》、宋鄭樵《通志·氏族略》)。
鄶 出自祝融氏。鄶氏房姓,即鄶仲之國,本祝融之墟,在溱洧之間,為鄭武公所並,遂為新鄭(今新鄭縣東北17.5公里處,有古鄶城)。子孫以國為氏(宋鄭樵《通志·氏族略》)。鄶國開國君求言為黃帝8代孫。
陸(陸終) 出自祝融氏。帝嚳顓頊之孫吳回(一說重黎)在帝堯時任火正,稱祝融氏,其子名終,封城陸鄉(今山東平原縣一帶),名陸終,其子孫以陸或陸終為氏(胡堯《中國姓氏尋根》)。陸終為黃帝7代孫。
羅 出自祝融氏。陸終之子季連受封於羅(在今河南羅山縣),後為楚滅,子孫以國為氏(戰國《世本》)。陸終之子季連為黃帝8代孫。
羋 出自祝融氏。祝融氏重黎第六子名季連,羋姓,為楚始祖(宋鄭樵《通志·氏族略》)。季連為黃帝8代孫。
彭 出自祝融氏。帝嚳高辛氏封祝融氏重黎於有熊(今河南新鄭),為火正。其子陸終氏的第3個兒子名翦(籛鏗),封於彭(今江蘇徐州),建彭國,為大彭氏,歷舜、夏、商,後被商高宗武丁所滅,子孫以國名為姓,為彭姓,稱彭祖,相傳壽八百歲。壽星彭祖為黃帝8代孫。
錢 出自祝融氏。陸終之子彭祖的裔孫彭孚,西周時,任周錢府上士(錢府為管財務的官署)。彭孚以官為氏,姓錢(宋鄭樵《通志·氏族略》)。彭祖為黃帝8代孫。
求 出自祝融氏。祝融氏重黎第四子會人亦名求言,其後有求姓(清陳廷煒《姓氏考略》)。求言為黃帝8代孫。
融 出自祝融氏。祝融氏之後,有以融為姓(清陳廷煒《姓氏考略》)。祝融重黎為黃帝6代孫。
司馬 出自姬姓。祝融氏重黎裔孫名程伯林父,為周朝司馬之職,屢建功業,被賜司馬姓(張新斌《百家姓》)。重黎為黃帝6代孫。
蘇 出自祝融氏。陸終長子昆吾之子受封於蘇(今河南濟源縣西北),稱有蘇氏,其後有以封邑蘇為姓(清陳廷煒《姓氏考略》)。昆吾之子為黃帝9代孫。又,西周初,武王封有蘇氏首領蘇忿生為司寇,封於蘇國,後遷於溫(今河南溫縣西南10公里),後為狄族所滅,其子孫有以國為姓。蘇忿生為昆吾氏之後,當為黃帝裔孫。
禿 出自祝融氏。禿姓為祝融氏重黎之後八姓之一(《鄭語》)。重黎為黃帝7代孫。
葉 出自羋姓。楚國左司馬沈尹戎之子沈諸梁,食采於葉(今河南葉縣),稱葉公,子孫以邑為氏(東漢應邵《風俗通》)。楚出自“祝融八姓”之一羋,羋姓出自祝融氏陸終第六子季連,季連為黃帝8代孫。
妘 出自祝融氏。祝融氏陸終第4子名會人,妘姓,封於鄭墟(今河南新鄭)(宋鄭樵《通志·氏族略》)。會人為黃帝8代孫。
祝 出自祝融氏。顓頊高陽氏孫祝融氏重黎居有熊(今河南新鄭),為火正,其子孫有以祝為氏(宋羅泌《路史》)。祝融氏重黎為黃帝6代孫。
---見於劉文學編著《黃帝故里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