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師禪:做個不受惑的人

祖師禪:做個不受惑的人

《祖師禪:做個不受惑的人》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參禪的觀念、方法和心態做了系統化的說明,旨在引導讀者了解和參修祖師禪法,使讀者可以在現實的環境和身心現象中,自由自在地活出精彩人生。祖師禪是一種腳踏實地的生活禪,傳承至今已1500多年,仍可運用於現代生活,啟發人們本自具足的智慧和慈悲。通過訓練,不僅可以讓你在生活中體驗到一種不被現實環境和喜怒哀樂等所局限的自在,還會讓你發現,你本來就不受束縛,本來就具有自由自在的自性DNA。

基本介紹

  • 書名:祖師禪:做個不受惑的人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頁數:289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央編譯出版社
  • 作者:釋果如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171710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祖師禪:做個不受惑的人》是果如法師向讀者介紹什麼是祖師禪,以及它的起源和傳承發展,旨在引導讀者了解祖師禪的歷史以及如何學習祖師禪法。所謂“祖師禪”,也就是南宗禪法。它主張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不依言語,直接由師父傳給弟子,祖祖相傳,心心相印,見性成佛。祖師禪,其中禪法可以用於現代生活,開發人的智慧,和開啟人的潛能。《祖師禪:做個不受惑的人》通俗易懂,對於了解、研究和學修禪的人來說,是一本基礎的入門手冊。

作者簡介

釋果如,1951年出生,12歲出家,是聖嚴法師座下第一位出家弟子,依止受教於聖嚴法師的師父東初老人。後隨聖嚴法師參禪,為其傳法弟子,並曾擔任禪堂板首。2009年聖嚴法師圓寂後,釋果如承師遺志,弘揚漢傳祖師禪法,現正積極修建“祖師禪林”,專修祖師禪法,並以活潑、不拘形式的生活禪法接引老參和新學。釋果如指導禪修以“棒喝齊下,機關盡出”著稱,喝聲一起,香板一落,總令學人當下承擔,無處閃躲。每逢禪期主法,即先言明香板教誡,自稱用在當用。該吃棒時,不以佛法做人情。釋果如曾獲美國喬治亞大學人文科學碩士、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文學學士,亦曾就讀佛光山東方佛學院。

圖書目錄

第一部啟動自性DNA
向阿凡達說再見
化身阿凡達
第二個人生?
禪:從祭地到解脫
回歸“神”、得永生?
解脫:不被身心現象束縛
喬達摩的發現之旅
靜坐、苦行都不是解脫道
喬達摩的發現
一枝蘆葦做扁舟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實無功德,廓然無聖
祖師禪的智慧傳承
高僧西來,高處不勝寒
一葦渡江,枝繁葉茂
自性DNA的奧秘
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自性空寂,本無束縛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自性空寂,不生不滅
真空“實”相,不是“死”相
祖師禪:啟動自性DNA的密碼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善盡最完美的妙用
密碼一:自性清淨,但用直了
頓教法門具足平等
自家寶藏不顧,拋家散走作什麼?
若是佛,吾此間亦有少許
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密碼二:智慧觀照。不取不捨
無念、無相、無住
不思善、不思惡,哪個是本來面目?
磨磚既不成鏡,坐禪豈得成佛?
不看心,不看淨,不是不動
心念不起為坐,自性不動為禪
不看經、不學禪,總教伊成佛作祖去
密碼三:不離世間
於第一義而不動
吃茶去
端茶即接盛飯即食
了事的人如何?著衣吃飯
哪個不是精的?
在生活中覺醒
密碼四:參個“無”字
若是個漢子,參個公案
什麼是無?
把話頭和生命連成一體
降服自己的心
密碼五:覓菩知識,親眼見月
放下之後,清涼自在
口念心行到彼岸
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三歲兒雖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
尿是小事,須是老僧自去始得
棒喝齊下
□鼻
拂子



機關盡出
易子而教
父子互毆
以兄為父
燒佛、斷指、作劊子手
作劊子手
俱胝斷童指
丹霞燒佛
自胡亂後,不少鹽醬
梅子熟也
自胡亂後,不少鹽醬
佛法這么好,知道的人這么少
不再迷人
第二部禪門輕叩
參禪
見地
當下即佛
言下薦得
直指人心
唐吉訶德先生,辛苦了
省力處
行履
“以楔出楔”的祖師禪
無住
什麼是參話頭?
如何參話頭?
話頭的功能
以清淨心為本修因
反聞自性
動靜一如
繫念
不要死在句下
不著相
心態
堅定心志
將生死貼在鼻頭
以直心修行
發願
當昏沉、疼痛來襲
昏沉、散亂
疼痛、煩悶
內守悠閒
情緒化、氣動
逼拶棒喝
香板頭上出祖師
逼拶的妙用
自從一吃馬師踏,直至如今笑不休
在生活中歷練
感恩心
慚愧心
求法心、菩提心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所謂“悟”的二三事
修行三層次
光影門頭
悟後稱性起修
默照與話頭
修行過程
內涵
疑情
“參”與“究”
哪個法門適合?
第三部達摩與你同行
修行的重要觀念
念佛與參禪
發菩提心
佛性本自具足
生死根本:六根攀緣分別執著
解脫根本:稱性起修
不離清淨心念佛
直心是道場
念佛禪的方法
以不生滅的真心來用功
虛空本無花
放下萬緣,制心一處
母子相憶,專憶專忘,憶忘一如
恆常努力用功
默照與話頭,歸元無二路
依真心修行
觀照五蘊皆空
從生命實踐佛法
達摩祖師的二入四行
本自具足,不假外求
借教悟宗,依善知識指導
祖師禪是定慧一體的用功
修行首先要有正知見
頭怎么不見了?
無智可得,無相而修
放到無可放
對治顛倒妄想的最好方法
冥心入道——默照與話頭
善知識的重要
心光綻現
一、報怨行
二、隨緣行
三、無所求行
四、稱法行
後記生命如此燦爛!
附錄祖師禪林教育中心

後記

當你看到這裡,代表一段紙上說法的因緣即將結束。世間一切諸法都在示現著成、住、壞、空,聚散無常、生滅來去,身為佛弟子,卻要在這生滅無常當中,見到諸法的本無來去、本無生滅。這並不是說否定有這些生滅現象的因緣,而是要在這生滅的假象中,見到諸法常住不變的究竟實相,同時,善自珍惜每一個因緣。
因此,仍有幾句話我不得不再叮嚀:
首先,不要死在句下!我一再提醒大家用功,就曾有一位來打禪七的禪眾,出坡工作被分配到整理盆景,他坐在那兒,全神貫注一點一點地修剪,結果三天下來沒有一盆花整理好。
我告訴他,這不是在用功,這叫“死在句下”——死在你認為這一念就是要變成沒有其他雜念,專一在當下進行的事物上,不起妄想分別。事實上,這只是前方便,當我們的心很散亂時,用這種方式來收攝;但是在日常處事應物時,如果像這樣慢個幾十拍,又無法觀照、顧全到身邊的人事物,要如何生活在這世間?學佛的人如果都變成這樣,還有誰敢來學佛?
真正的“專心一意”是指對進行的事情清楚了知,但是不用自己的分別執著去揣測未來,或放不下過去,該除的草就除,該修的枝就修,都還是用智慧去處理,不要以為這樣做是分別心,千萬不要學佛以後就呆了,應該要變得更有智慧,善用過去所學或體驗過的事物,專心進行手邊的工作,依目前的因緣將它做好。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面對各種況狀的時候,除了保持安定的心,還要有觀照的智慧。也就是在面對事情時,不要陷入情感或意識那種生滅心的方式去處理,而要用比較直心或一心的方式去觀照。在過程中,只要不陷入自己原來的知見、分別或情緒,只是知道該怎么做,同時也盡心地去做,那就對了。至於能達到什麼效果,是否合乎原先的預期,並不重要,這才是真正的活在當下。
因為既然時空環境的因緣如此,我們也已盡力去珍惜並運用這樣的因緣狀況,就不要有太多掛念或想去得到更多美好的收穫,也不需要跟自己或他人比較,一落入比較,心就陷人種種意識的分別執著和計較,哪裡還能專心於眼前的工作或修行?之後還得花更多心力再去處理。
當我們的心沉靜下來時,就會發覺所謂的差別和對立,都是出於自己的分別以及無法善用智慧。就像此刻,我靜靜地觀賞著桌上的盆景,其中有生意盎然的花草、有石頭,也有枯木,高低錯落有致;如果無法善用智慧,可能看到的就只是幾塊頑石和一段爛木頭。往往我們的識心都是落在差別對待和計較上,而那些差別現象永遠追逐不完,所以心很累、很苦。
如果放下那個差別相,從它的統一相去看,它所呈現出來的就有一種和諧美;而在統一中又不忘其差別,這樣才會錯落有致。從這樣去欣賞,就能看到它鮮活的生命!這就是圓滿的世界,法界圓成!
不要只感受到生命的苦、空、無常,同時還要去感受生命的常、樂、我淨,這就是智慧的運用。無論面對任何景致、任何狀況,首先就要從現象的差別、對立中跳脫出來,去發覺生命的平等、和諧以及統一;然後在和諧、統一裡面去善觀它的差別,並利用這些不同的差別來充實我們的生命,建構更和諧的人生。
生命本來就有種種變化和流轉,這才是真實的人生。因此,“生滅”也是世間的圓滿相,“缺陷”恰恰是生命圓滿的一部分,沒有這些,生命不叫“圓滿”,而如何將這些缺陷真正變成生命的圓滿,就要靠你的巧手靈心了,靈晰的心則來自於智慧的觀照。
就像日本禪寺庭園的特色“枯山水”,既無草也無樹,只有一堆細石,寺里的出家人每天用竹耙將它耙刷出如水一般的流動感。坐在廊前,如果能不動心思地觀賞,面對這素樸的景色,非但不會感到枯燥,反而會從這一方石子當中,感受到生命的多樣性以及生命的充實與美好。
因為當心越細膩、越專注,妄想分別也平靜下來時,內心自然會充盈著美感,即使枯葉,在你眼中也不是枯寂的生命,而是生命燦爛、圓滿的呈現。如果用心諦聽,會聽到它在告訴你,這一生所有美好的一切它都走過了,所以現在了無遺憾地隨風飄落。真實的生命就是如此灑脫。 如果能跳脫自己的身心局限去看周遭的一切,甚至到全宇宙、到更寬廣的法界去感受它,就會了解為什麼佛陀說生命是無窮無盡的!我們為什麼非要從蝸牛觸角般那么小的面向來計較生命呢?
即使我們尚未參透,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能以我們所知道的無我慧去觀照世間,放下自己的知見來泯除種種差別相,然後從整體的圓滿、和諧、統一去觀照它,就會發現生命如此豐富,如此燦爛!
本部分的完成,集合了許多人的努力,尤其是一群默默協助將影音檔案打成文字稿的義工們,在此致上無盡的感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