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壽石坊

祖大壽石坊

古城內南大街(延輝街)矗立著兩雄偉壯觀的石坊,是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明思宗1628-1644年)為表彰當時鎮守遼西的大將祖大壽、祖大樂兄弟衛明抗清的功勞,默許其自行建立的旌功牌坊。這兩座石坊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南坊距南門108米,北坊距鼓樓194米,兩坊相距84米,均為岩石料雕琢而成,造型都是仿木結構牌坊,四柱三間五樓式,單檐廡殿頂。結構嚴謹,氣勢磅礴,直插雲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祖大壽石坊
  • 始建於:1631年
  • :約11.5米
  • :15米
結構環境,頭道牌樓,二道牌樓,抱柱石獅,歷史背景,

結構環境

明間二棵石柱的南北各以一對巨型石獅相抱,拱背側首,東西相對凝視,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石坊上雕刻著人物、花卉、鳥獸等,雕工精湛,技藝超群,令人讚嘆。兩坊第一層豎額(即石匾)皆刻著有"王音"二字,"王"字應讀su或xiu,本意為"我本無能,全倚四世先人的庇佑"。
祖大壽石坊

頭道牌樓

祖大壽石坊,處於南面,俗稱"頭道牌樓"。建於崇禎四年,系用灰白花崗岩築造,,正樓下三重額枋,上層南面刻有"忠貞膽智"四個大字,大意是稱讚祖大壽本人忠心耿耿,智勇兼備;北面有"廓清之烈"四個大字,大意是稱讚祖大壽的武功,為明朝鎮守邊疆、保境安民立下了顯赫戰功;中層南北兩面刻字相同"四世元戎少傅",四世元戎是指祖家四世為將,即祖鎮、祖仁、祖承訓及祖大壽四代。少傅,古時候官名,明清時為大官司的加銜,無實職。第四層小字是誥贈曾祖榮祿大夫,提督遼東左都督少傅,原住遼陽協守副總兵打都督僉事祖承訓;欽差經理遼東掛征遼前鋒將軍印總兵官、打都督少傅祖大壽。榮祿大夫,古時官名,明清時封賜的爵位,無實職,說明祖氏四代都擔任主將少傅的官司職。牌坊題字均為明末大學士、少師孫承宗所題。這座石坊因其有倒塌的危險,於1969年經省批准暫行拆除,1988年興城市人民政府將其按原樣重豎起來。

二道牌樓

祖大樂古坊,處於北面,俗稱"二道牌樓"。建於崇禎二一年(1638年),系用赭色岩石築造,其結構與南坊大體相同,坊高約16.5米,寬13米,明間寬4.15米,東西盡間各寬2.2米。二重額坊,柱高樓小,額枋間架,空有靈致,氣勢雄偉。上層南面刻有"登壇駿烈",意思是登上將壇,創立功業;北面刻有"元勛初錫",大意是樹立石坊是對立下頭等功勳的人的第一次獎賞,意味著這僅僅是獎賞的開始。邊款"崇禎戊寅歲次促秋吉立";下款是"巡按遼東兵部侍郎方一藻題"。第三導刻有誥贈榮祿大夫援剿總兵官司、左軍都督府左都督祖鎮;誥贈榮祿大夫、援剿總兵官、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府祖仁;誥贈祿大夫、援剿總兵官司、左軍都督府左都督祖承教;特晉榮祿大夫、援剿總兵官司、左軍都督府左都督祖大樂。中兩棵石柱上刻有兩副御製對聯,南面是"桓糾興歌國倚干城之重,絲綸(lun)錫寵朝隆銘鼎之褒",北面是"松檟如薪慶善培於四世,琳琅有赫賁永譽於千秋",兩副對聯大意是祖大樂英勇威武而對他稱讚歌頌,得到了四代祖先行善積德的培養,受寵於朝廷,經皇帝的恩準賜給隆重的銘刻金石的表獎,這種榮譽將萬古流芳。

抱柱石獅

兩座石坊中柱下端南北兩面均有抱柱大石獅,邊柱下端南北兩面皆有夾柱石,上端各雕小石獅子一個,造型生動逼真,弓北昂首,雙微作互相欲視態。這些石獅子,當地人們都把它看成遇難呈祥、逢凶化吉的象徵。幾百看來,每到農曆正月十五,全城的男女老幼聚擁到石獅旁,以求摸到石獅的哪一部位,自己身體中那一部分的疾病就會痊癒。
祖大壽石坊

歷史背景

祖氏石坊雖已經受近400年的風雨剝蝕,仍保存完好,這對於研究明清以來勞動人民創造的石刻藝術和研究明清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祖大壽是祖大樂的堂兄,祖大樂還是東晉名將祖逖之後,祖氏兄弟世襲遼東都督,明朝崇禎時,總兵關外,鎮守遼西,立下汗馬功勞,屢受朝廷的褒獎與封寵。在明末清初的歷史舞台上,祖氏兄弟二人都是明朝將領袁崇煥的部將,與後金軍多次交戰,勝伏無數,到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除寧遠外,明山海關外的要地盡失,明朝政府被農民起義軍與滿清勢力夾擊,已走向瓦解,祖大壽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歸順了清朝,順應了歷史潮流。乾隆皇帝東巡駐蹕寧遠時,觀祖氏石坊後,曾題詩“燧謹寒更烽候朝,鳩工何暇沿逍遙。若非華表留名姓,誰識元戎事兩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