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求的手

祈求的手

左圖就是名畫《祈求的手》,這是阿爾布雷特·丟勒(Albrecht Dürer ,1471-1528)在成年時創造出的讓整個世界折服的畫。

基本介紹

簡介,創作背景,作者簡介,

簡介

德國藝術大師阿爾布雷特·丟勒(Albrecht Durer)有一幅名畫“祈禱之手”,這幅畫的背後有一則愛與犧牲的 故事。
十五世紀時,在德國的一個小村莊裡,住了一個有十八個孩子的家庭。父親是一名冶金匠,
為了維持一家生計,他每天工作十八個小時。 生活儘管窘迫逼人,然而這個家庭其中兩個孩子卻有一個同樣的夢想。他們兩人都希望可以發展自己在藝術方面的天份。不過他們也了解,父親無法在經濟上供他們倆到紐倫堡藝術學院讀書。晚上,兩兄弟在床上經過多次討論後,得出結論:以擲銅板決定──勝者到藝術學院讀書,敗者則到附近的礦場工作賺錢;四年後,在礦場工作的那一個再到藝術學院讀書,由學成畢業那一個賺錢支持。如果需要,可能也要到礦場工作。
星期日早上做完禮拜,他們擲了銅板,結果,弟弟Albrecht Durer勝出,去了紐倫堡藝術學院。哥哥Albert則去了危險的礦場工作,在其弟弟上大學的時候來為弟弟提供經濟支持。Albrecht在藝術學院表現很突出,他的油畫簡直比教授的還要好。到畢業時,他的作品已經能賺不少錢了。 在這位年輕的藝術家返回家鄉的那一天,家人為他準備了盛宴,慶祝他學成歸來。當漫長而難忘的宴席快要結束時,伴隨著音樂和笑聲,亞爾伯起 身答謝敬愛的哥哥幾年來對他的支持,他說:“現在輪到你了,親愛的哥哥,我會全力支持你到紐倫堡藝術學院攻讀,實現你的夢想!”
所有的目光都急切地轉移到桌子的另一端,坐在那裡的Albert雙淚直流,只見他垂下頭,邊搖頭邊重複說著:“不……不……”
終於,Albert站了起來他,擦乾臉頰上的淚水,看了看長桌兩邊他所愛的親友們的臉,把雙手移近右臉頰,說:“不,弟弟,我上不了紐倫堡藝術學院了。太遲了。看看我的雙手──四年來在礦場工作,毀了我的手,關節動彈不得,現在我的手連舉杯為你慶賀也不可能,何況是揮動畫筆或雕刻刀呢? 不,弟弟……已經太遲了……”
四百五十多年過去了,Albrecht Durer有成千上百部的傑作流傳下來,他的速寫素描水彩畫木刻銅刻等可以在世界各地博物館找到;然而,大多數人最為熟悉的,卻是其中的一件作品。也許,你的家裡或者辦公室里就懸掛著一件它的複製品。
為了補償哥哥所做的犧牲,表達對哥哥的敬意,一天,Albrecht Durer下了很大的工夫把哥哥合起的粗糙的雙手刻了下來。他把這幅偉大的作品簡單地稱為“雙手”,然而,全世界的人都立刻敞開心扉,瞻仰這幅傑作,把這幅愛的作品重新命名為“祈禱之手”。
下次當你看到這幅感人的作品,仔細看一下。如果你也需要這么一幅畫,就讓它成為你的提醒,沒有人──沒有人能單槍匹馬地獲得成功!

創作背景

阿爾布雷特·丟勒是生活在15世紀的畫家。1471年,他出生在紐倫堡附近的一個小村子裡。丟勒家裡有18個孩子。他的父親是一個辛苦的金銀打造匠人,為了餬口,每天都要在作坊里勞作十幾個小時,有時也出去給鄰居們打打零工。
家境雖然如此窘迫,生活雖然如此貧困,可是丟勒從小就懷有一個美麗的夢想,想當一名藝術家。有意思的是,他的一個兄長艾伯特,也懷有同樣的夢想。不過兄弟倆都很明白,家裡根本出不起學費,也不可能把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送到紐倫堡正規的藝術學院裡去學習。兄弟倆於是達成了一個“協定”,並且用擲硬幣的方式來決出輸贏:誰輸了,誰就要到附近的礦區去做4年礦工,用他的收入供給贏了的兄弟到紐倫堡去學習4年繪畫;學習繪畫的兄弟,以後要用他出賣作品的收入,反過來支持做礦工的兄弟再去上學。當然,如果作品賣不出去,也必須去礦區做工掙錢。
這是一個近乎殘酷的選擇方式。在一個星期日做完禮拜後,兄弟倆鄭重地擲出了錢幣。結果,丟勒贏了。他離開家到紐倫堡去學習藝術,而艾伯特就去了礦井掙錢。
在藝術學院裡,丟勒十分用功,比別的學生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也許是命運女神也被這兄弟倆無奈的選擇所感動,因此對他特別眷顧,有意要幫助他。很快,他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從這時起,以及在他後來的藝術生涯里,他在銅版畫、木刻、肖像畫、鋼筆和銅筆素描、水彩畫、木炭畫等等門類里,都取得了驕人的進步,甚至遠遠超過了他當年的教授們。人們說,這個心地善良、帶著哥德式憂鬱氣質的青年畫家,他的作品不僅真實地記錄了歷史,也講述了他自己所生活的時代。而且,他用自己畢生的努力,幾乎是獨自一人將現代文化引進了德國,親手揭開了德國文藝復興的帷幕……
4年的時間一晃就過去了,當丟勒臨近畢業的時候,他的繪畫作品已經可以賣到相當不錯的價格了。
丟勒畢業後回到了自己的村子裡。全家人聚在草地上會餐,祝賀他的畢業。丟勒端起酒杯,起身向他親愛的兄弟艾伯特敬酒。他眼睛裡噙著淚水說:“現在,艾伯特,到了該倒過來的時候了,你可以去紐倫堡實現你的美夢,而我,應該開始支持你了。”全家人都把期盼的目光轉向艾伯特。
這時候,大顆大顆的淚水從艾伯特蒼白的臉頰流下。他連連搖著頭,嗚咽著說:“不……不……好兄弟,我不能去紐倫堡了,這對我來說,已經太遲了!你看……看一看4年來的礦工生活,使我的手發生了多大的變化!每根指骨都至少遭到一次骨折!而且近來我的右手還患上了嚴重的關節炎,我甚至不能握住酒杯來回敬你的好意了,更不要說握著畫筆在羊皮紙和畫布上畫線條了。不,親愛的兄弟,對我來說,已經太遲了……”
許多年後,為了報答艾伯特所做的犧牲,阿爾布雷特·丟勒飽蘸著自己的眼淚和心血,深情地畫下了兄長這雙歷盡艱辛和磨難的、幾乎已經變形的手。我們看到,那細長的手指正在用力地伸向天空,仿佛要去採摘和擁抱曾經有過的美好的夢想……
丟勒把自己的一顆感恩的心,融化在了動人心弦的畫面里。當時,他只是簡單地把這幅作品命名為《手》。可是,當這幅畫展現在世人面前時,每一個觀眾都被這幅畫深深地感動了。他們為這幅不朽的作品重新命名為《祈求的手》。

作者簡介

丟勒(Dtirer,1471~1528)德國文藝復興美術巨匠,是油畫家、版畫家、建築師、水彩畫家及藝術理論家。其油畫精於寫實,氣魄宏大,色彩鮮麗燦爛。丟勒對人體解剖有深刻理解,作品造型嚴謹準確,注重心理因素刻畫。丟勒將威尼斯畫派的色彩技巧與德國式的理性思想完美結合起來。其版畫刀法嚴謹,線條精細縝密,把中世紀為印刷《聖經》而延續下來的木刻圖畫提高到一種具有高度技巧性的位置,使版畫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丟勒對藝術理論有極大的貢獻,整理出版著作有《測量指南》《鞏固城市之要術》《人體比例研究》四卷,代表作有《啟示錄》《基督大難》《四使徒》《荷爾茨舒勒肖像》。
祈求的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