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系列教材·社區工作

社會工作系列教材·社區工作

《社區工作》內容簡介:“社區工作”作為社會工作專業的主幹課程,其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中外社區工作的發展歷程,掌握社區工作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工作模式、工作手法與技巧,從而建構起正確應對社區工作實踐中的各種問題的能力。從結構體系安排來看,全書共分九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一是系統介紹社區的基本內涵和功能,社區工作的含義、目標與特徵,社會功能及服務領域,並對中外社區工作發展歷程進行了較翔實的闡析;二是論述社區工作的價值觀、基本原則和理論基礎,並簡要地介紹了一些影響社區工作的現代社會思潮;三是全面剖析社區工作主要模式、社區工作一般過程與工作技巧,並對社區照顧、社區工作者的知識和能力等問題進行了梳理和介紹;四是結合中國城鄉社區工作實務及發展,對當前我國正在開展的城市社區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相關問題進行了總結和分析。《社區工作》可供高等學校社會工作專業教學使用,也可為社會福利部門和機構的行政人員、非營利機構中的管理者及各類社會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借鑑。

基本介紹

  • 書名:社會工作系列教材•社區工作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頁數:227頁
  • 開本:16
  • 品牌: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作者:江立華 雷洪
  • 出版日期:2009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0955063, 756095506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社區工作》:社會工作系列教材

作者簡介

江立華,1965年生,安徽歙縣人,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社會學會副理事長,湖北省人口學會副理事長。國家級精品課程“社會學研究方法”負責人。
近年來從事城市社區和農民工問題的研究,先後主持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省部級項目,出版《中國流民史》(古代)、《英國人口遷移與城市發展》(1500-1750)、《中國城市社區福利》、《中國農民工權益保障研究》等專著,譯著有:《文化人類學》、《成功之源——對第三世界國家農村發展經驗的總結》、《捆綁的世界——生活在全球化時代》等;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社區和社區工作
第一節 社區
一、社區的概念
二、社區的類型
三、社區的構成要素
四、社區的功能
第二節 社區工作
一、社區工作的概念
二、社區工作的目標與特徵
三、社區工作的社會功能
四、社區工作的研究對象及服務領域

第二章 社區工作的發展歷程
第一節 社區工作的起源
一、德國的漢堡制和愛爾伯福制
二、英、美的慈善組織會社
三、社區睦鄰運動
第二節 社區工作專業化的歷程
一、西方各國社區工作專業化的背景
二、社區工作專業化的發展歷程
三、社區工作專業化發展的表現
第三節 社區工作在中國
一、我國古代社會救濟思想和社會救助實踐
二、我國近現代社區工作的發展
三、當代社區建設與社區工作
四、我國港台地區的社區工作
第四節 社區工作的發展趨勢
一、西方國家社區工作發展趨勢
二、香港與台灣地區社區工作發展趨勢
三、中國內地社區工作發展趨勢

第三章 社區工作的價值體系與理論基礎
第一節 社區工作的價值觀
一、社會工作的價值觀和倫理
二、社區工作的專業價值特徵
三、社區工作的倫理困境
第二節 社區工作的基本原則
一、社區工作的基本原則概述
二、社區工作的基本工作原則
三、我國城市社區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第三節 社區工作的理論基礎
一、社會系統理論
二、社會衝突理論
三、社會交換理論
四、社會發展理論
五、社會資本理論
六、其他相關理論
第四節 影響社區工作的現代社會思潮
一、馬克思主義
二、新保守主義
三、多元主義
四、社群主義
五、女性主義

第四章 社區工作的模式
第一節 社區發展模式
一、社區發展模式的概念、假設及特點
二、社區發展模式的目標、任務及行動策略
三、社區發展模式下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和方法
四、社區發展模式的評價與啟示
第二節 社會策劃模式
一、社會策劃模式的概念、假設及特點
二、社會策劃模式的目標、任務及行動策略
三、社會策劃模式下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和方法
四、社會策劃模式的評價與啟示
第三節 社會行動模式
一、社會行動模式的概念、假設及特點
二、社會行動模式的目標、任務及行動策略
三、社會行動模式下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和方法
四、社會行動模式的評價與啟示
第四節 社區工作三大模式的比較及其在中國的適用性
一、三大模式的比較
二、三種模式在中國的適用性

第五章 社區照顧
第一節 社區照顧的歷史、概念及目標
一、社區照顧產生的歷史背景
二、社區照顧的含義與理念
三、社區照顧的目標
第二節 社區照顧的任務與策略
一、社區照顧的類型與組成
二、社區照顧的任務
三、社區照顧的策略
第三節 社區照顧工作的角色與專業的服務方法
一、社區工作者在社區照顧中的專業角色
二、社區照顧的專業技巧與服務方法
三、社區照顧的原則
第四節 社區照顧的評價與討論
一、英國“社區照顧”模式的啟發和借鑑
二、“社區照顧”適用性的討論
三、社區照顧對我國養老模式的啟示——居家養老

第六章 社區工作者
第一節 社區工作者的概念
一、社區工作者的含義
二、社區工作者的特徵
三、社區工作者的構成
第二節 社區工作者的角色
一、社區工作者的工作領域
二、社區工作者的角色
三、影響社區工作者角色扮演的因素
第三節 社區工作者的素質和能力
一、社區工作者的知識結構
二、社區工作者的基本素質
三、社區工作者的能力要求
第四節 社區工作者的職業化與專業化
一、我國社區工作者的職業化與專業化現狀
二、加快我國社區工作者專業化與職業化的進程
第七章 社區工作的一般過程與工作技巧
第一節 社區工作過程
一、探索與準備
二、社區工作策劃
三、社區工作項目實施
四、評估與反思
第二節 社區工作技巧
一、社區分析技巧
二、社區介入技巧
三、社區工作項目管理技巧

第八章 城市社區工作
第一節 城市社區工作
一、城市社區的特徵
二、城市社區工作的內涵與類別
三、城市社區工作的特徵
第二節 我國城市社區工作
一、轉型期城市社區面臨的主要問題
二、轉型期中國城市的社區工作
第三節 我國城市社區建設實踐與反思
一、城市社區建設的興起與發展
二、城市社區建設的成效評估與反思
第九章 農村社區工作
第一節 農村社區與農村社區工作
一、農村社區
二、農村社區工作
第二節 我國農村社區工作
一、當前我國農村社區面臨的主要問題
……
第九章 農村社區工作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第一章 社區和社區工作
第一節 社區
社區作為社會生活的基本單元,成為承載社會變遷的主要載體,成為各種社會群體的聚集區、各種利益關係的交織處、各種社會組織的落腳點、各種社會資源的承載體。加強社區建設,做好社區工作,對於促進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社區的概念
眾所周知,“社區”概念是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1887年在《共同體與社會》(Gemeinschaft und GeseIlschaft)一書中首次提出的。德文“gemeinschaft”意指“社區”,又譯作“共同體”,表示任何基於協作關係的有機組織形式;“gesellschaft”指“社會”。滕尼斯提出社區與社會這兩個概念,主要是用它們來表征近代社會的整體變遷趨勢。他認為,從傳統的鄉村社會向現代的商業化社會過渡後,人際關係的特徵以及社會整合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社區”或“共同體”主要存在於傳統的鄉村社會中,是一種親密無間、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的社會團體。它的人際關係是一種古老的以自然意志為基礎的關係,連線人們的紐帶是血緣、感情、共同信仰和倫理。與此相反,“社會”是以個人的意志、理性契約和法律為基礎形成的缺乏感情交流和關懷照顧的社會團體。在社會中,契約關係、次級關係成為人際交往的主導形式。用滕尼斯的話來說:“人們在共同體裡,儘管有種種的分離,仍然保持著結合;在社會裡,儘管有種種結合,仍然保持著分離。”滕尼斯對重傳統、富有人情味的社區懷有深厚的感情。

後記

“社區工作”是社會工作專業的主幹課程,社區工作作為社會工作三大直接方法之一,不但是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國內外社會工作實務的常用方法。隨著社會建設的迅速開展,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本教材由我提出框架和基本思路,然後由華中師範大學、重慶師範大學、湖北民族學院、魯東大學、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的幾位老師分工撰寫。具體分工如下:第一章由江立華、熊鳳水編寫;第二章由周書剛編寫,第三章由陳為雷編寫;第四章由侯玲編寫;第五章由高玉玲編寫;第六章由王勇編寫;第七章由呂振麗、毋風編寫;第八章由李飛虎、熊鳳水編寫;第九章由周良才、王勇編寫。然後由王勇和高玉玲對全書進行格式的統一、文字的修改,最後由我定稿。可以說,本書是集體智慧和勞動的結晶。
限於學術水平和研究積累,本書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予以批評指正,以期本書能得到進一步的修訂與完善。另外,在教材編寫過程中,我們參閱了大量的國內外相關專著、教材,特此致謝。
本書的編寫和出版,得到了叢書主編雷洪教授和出版社錢坤編輯的鼓勵和鞭策,正是他們的執著與負責精神,促使本書作者終於順利完成寫作,在此向他們致以誠摯的感謝。

序言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辦社會工作專業起,經過20年的發展,我國已有近200所高校設定了社會工作專業,畢業和在讀的社會工作專業學生至少在萬名以上。從高等教育的專業設定而言,社會工作是一個朝陽專業;從社會發展而言,社會工作是一個朝陽部門。但就目前我國的實際狀況而言,社會工作有待社會化。
所謂社會化,一般是指社會或社會生活某方面的集中化、統一化、標準化,是社會生活的一種趨勢,例如家務勞動社會化、生活服務社會化、養老社會化,等等。社會學、心理學學科意義的社會化,是指人類自身的一種過程。在社會層面是社會過程,即社會成員經社會相互作用達到相當程度的一致性,建立和維護社會準則、社會生活乃至社會共同體的過程;在個人層面是成長和發展過程,即個體經社會中的相互作用達到與社會相當程度的一致性,由“自然人”轉變為“社會人”的過程。
學科意義上的社會工作社會化,一方面是社會成員、社會部門對社會工作的社會功能和社會機制、社會價值和社會地位、社會職業和社會行業達到相當程度廣泛認可的過程。這個過程依賴政府的主導,社會工作專業工作者的推動,以及社會公眾了解、認知的提高和共識的建立。另一方面是社會工作專業工作者(包括學生)內化社會工作的理念、理論、方法,並達到相當程度共識的過程,即專業工作者專業社會化的過程。這個過程依賴高等學校制度化的專門培養訓練、社會實踐,以及專業工作者廣泛的交流。
不言而喻,社會工作的教材對於社會工作社會化具有重要作用,它既是培養訓練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內化理念、理論、方法的工具,也是增進公眾對社會工作了解、認知,引導公眾建立共識的工具。當然,任何教師都深知編寫高水平專業教材的困難,這套教材中的某些膚淺、遺漏及各種不盡人意之處在所難免,但包括這套教材的所有社會工作教材,對推動社會工作在中國社會化過程中的作用都是顯現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