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比較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比較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比較》是2013年7月1日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比較
  • 作者:【英】阿瑟·庇古 阿瑟•庇古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頁數:180頁
  • 開本:16
  • 品牌:電子工業出版社
  • 外文名:Socialism Versus Capitalism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21200651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編輯推薦

對兩種社會制度全面而深刻的利弊分析,來自大師庇古的比較經濟學奠基之作。

內容簡介

本書寫作於20世紀30年代全球經濟危機的背景下,當時西方正遭遇經濟大危機,資本主義各國都出現了商品市場緊縮和大批工人失業的情況。反觀當時的蘇聯,卻在社會主義制度的道路上大步前進,各方面的建設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作者試圖在理論立場上,通過財富、收入、失業及資源分撥等方面比較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優劣。而關於不同制度下民間財富的分配、資源的分撥,對於渴望藏富於民的中國讀者也有所啟示。

作者簡介

作者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9),是英國現代著名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也是經濟學史上最奇特的經濟學家之一。

圖書目錄

第一章關於資本主義的定義及說明1
第二章財富與收入在人民中間的分配8
第三章關於生產資源的分撥問題19
第四章論失業問題27
第五章利潤和技術效率39
第六章關於刺激問題55
第七章生產資源在社會主義集中計畫下的分撥問題60
第八章關於利率70
第九章總論77
附錄庇古論文80
韋伯夫婦論蘇維埃共產主義80
中央計畫和羅賓斯教授91
杜森貝里教授論收入和儲蓄105
關於穩定性條件、就業與實際工資的一些思考108
合作社和所得稅120
實際收入的比較126
實際收入和福利經濟133
通貨膨脹139
1896—1914年的物價和工資147
實際工資、貨幣工資與失業的關係156
儲蓄稅收:一個答覆171

序言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往往被人們看作兩個天生對立的敵人,因為它們各自有各自的特徵,憑藉各自特徵所能達到的效果也不盡相同。然而,在某種程度上,它們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這對矛盾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互相依存、互相聯繫和互相滲透的,它們實質上是一對矛盾統一體。
本書的作者庇古(Arthur Ceeil Pigou,1877—1959),是英國現代著名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也是經濟學史上最奇特的經濟學家之一。庇古出生在一個英國軍人家庭,青年時進入劍橋大學學習,最初他的專業是歷史,後來受當時英國著名經濟學家馬歇爾的影響,轉學經濟學。學生時代,庇古是一個快樂的、喜愛社交的年輕人,但就在此時他已經認識到了社會和經濟問題之間的密切聯繫。在他24歲時,他的兩篇文章獲獎,文章的題目充分顯示了這個年輕學者知識涉獵之廣。其中一篇名為《過去50年中大英國協農業生產相關價值變化的原因和影響》,另一篇名為《羅伯特·布朗寧,一個神學教師》。31歲時,庇古成為劍橋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在這個職位上,他的任期長達35年,一直到1943年退休為止。
庇古一生著述頗豐,其代表作有1920年的《福利經濟學》、1933年的《失業論》,以及1937年的《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比較》(本書)。從這些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庇古對經濟政策的關心,對各種經濟秩序體系的研究,但是在當時幾乎沒有經濟學家能夠理解庇古的分析所具有的突破性本質。
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過後,英國在工業生產方面獲得了一個可喜的發展。眼看經濟回暖,民眾信心也更加充足。然而,好景不長,在1937年秋天再次爆發了經濟危機,工業慘遭重創,資本主義各國都出現了商品市場緊縮和大批工人失業的情況。反觀當時的蘇聯,卻在社會主義制度的道路上大步前進,各方面的建設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本書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寫作的,庇古試圖在理論上比較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優劣,對資本主義的批判表明,他已經開始質疑這個系統本身的穩定性,並開始為其他可供選擇的體系的經濟秩序辯護。
在本書中,庇古重點在財產、收入分配及失業問題上對兩種社會制度進行了比較分析,這兩點極具現實意義。
在財產和收入分配的問題上,庇古坦承,在資本主義制度中,財產和收人的分配是不平等的,這種不平等不但造成了窮人的不滿情緒,也帶來了富人的資源浪費問題。但庇古認為,對於社會主義收入分配的目標,資本主義社會同樣可以通過提高財產累進稅率、提高所得稅累進稅率以減少稅後收入、從富人中徵得的稅收來生產窮人所需的產品、擴充和改進國家福利事業等措施實現。
而對於失業問題,庇古則認為,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都無法消除,只要有經濟變動就會有失業現象。庇古還在書中提出建議,認為國家可以通過公共工程政策和貨幣政策來穩定投資總量,進而穩定經濟活動,消除失業。在這一點上,庇古與凱恩斯的觀點頗有相似之處。
庇古在撰寫本書時,原本是打算用於教學的,因此是按照其著作《實踐中的經濟學》一書的風格撰寫各章的,然而由於各章長短安排未能得當,所以從未實際講授。但通讀全書我們會發現,本書結構縝密、邏輯清晰,語言簡潔生動,依舊具有講稿性質。
在庇古的筆下,社會主義制度未必好到盡善盡美的地步,而資本主義制度也同樣不是一無是處。由於本書成書時間較早,讀者在閱讀本書時要注意庇古對資本主義制度的辯護和對社會主義的錯誤理解。而本書最大的一個功用,即是可供對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有深入研究的讀者、學者甚至專家作探討之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