礬頭

礬頭

礬頭,山水畫技法名。指山頂上的石塊,因形如礬石頂部的結晶,故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礬頭
  • 拼音:fán tóu
  • 釋義: 山水畫中山頂的小石堆
  • 出自:《畫史·唐畫》
詞義,記載,

詞義

礬頭(fán tóu)
1、 山水畫中山頂的小石堆。形如礬石,故名。巨然少年多作礬頭,老年平淡趣高。
宋·米芾《畫史·唐畫》董元山水……水墨礬頭,疏林遠樹,平遠幽深。元·湯垕《古今畫鑒·唐畫》。
2、 指類似畫中礬石的山石。淺水礬頭蘸幾堆,青涎齒縫破生梅。
明·徐渭《七里灘》詩。

記載

元代的《畫鑒》里記載:“董源山水有二種:一樣水墨, 疏林遠樹,平遠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樣著色, 皴文甚少, 用色濃古,人物多用紅青衣,人面亦有粉素者。二種皆佳作也。”
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董源善畫,龍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筆”,又稱“其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龍宿郊民圖》畫的是秋日江南丹碧掩映,華輦之下,歌舞昇平,儘管筆法是與李思訓多少有關的青綠設色,然而山頂作“礬頭”,山坡用“披麻皴”,已發展了李派的體貌。
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也稱:“畫山石者,多作礬\頭,眾為凌面,落筆便見堅重之性”。元代黃公望寫山水訣,則謂:“董源小山石,謂之礬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