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資源及儲量分級國際對比

聯合國1979年推薦的礦產資源國際分類系統,按地質保證程度將幾十年內可能具有經濟意義的礦產資源劃分為R-1級、R-2級、R-3級三個基本類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礦產資源及儲量分級
  • 外文名: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for classific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reserves
分級級別,探明儲量,可采儲量,剩餘可采儲量,最終可采儲量,儲采比,

分級級別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for classific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reserves
(1)R-1級。經過詳細地質工作確定的礦產資源。礦體的產狀、規模、質量特徵、品位、影響開採的物理性質等,通過實測和有限外推而查明,資源數量可靠性較高,可用於制訂開採計畫。(2)R-2級。與已發現礦床直接相連的礦產資源。其產狀、規模、形態等是根據地質和構造特徵與鄰近礦床進行對比以及對某些標誌的分析進行推斷的。資源數量的誤差可能大於50%。用於規划進一步勘探工作,並使其進人R-1級。(3)R-3 級。賦存在可以發現的已知類型礦床中、但尚未發現的礦產資源。資源數量的估算主要根據地質外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標誌或統計類比。礦床的存在及其規模是推測的,屬遠景資源。
各主要礦產國家和聯合國礦產儲量分類、分級情況差別較大,只能作大體對比(見表)。2003年,國土資源部公布了與國際接軌的《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國家標準。

探明儲量

proved reserves
是指經過詳細勘探,在目前和預期的當地經濟條件下,可用現有技術開採的數量。

可采儲量

proved recoverable reserves
是在現有的經濟和生產條件下,可從探明儲量中開採到地面的數量,也就是探明儲量乘採收率(回採率)。因此,可采儲量會隨著開採技術的進步而增加。

剩餘可采儲量

remaining recoverable reserves
截止某一日期保有的可采儲量。如2003年末世界石油剩餘可采儲量為1567億噸,天然氣剩餘可采儲量為175.78萬億立方米。

最終可采儲量

ultimate recoverable reserves
可從探明儲量中開採出來的總量。它會隨著技術的進步而增加。IEA1998年估算的不同採收率條件下的全球常規石油最終可采儲量見下表:

儲采比

reserves/production ratio (R/P ratio)
是指年末剩餘儲量除以當年產量,得出剩餘儲量按當前生產水平尚可開採的年數。例如,2003年世界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儲產比分別為41.0、67.1和192.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