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床地理條件

礦床地理條件是指礦床地理位置的優劣及其特點往往決定了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利用的先後次序與礦山發展的規模和速度。一般說來,地理位置優越的礦床則容易優先地被開發利用,並且規模較大,發展速度也較快;反之,有的礦床,雖然儲量大,質量好,但由於其自然經濟地理條件不如前者,而往往開發較遲,規模也較小。

評價礦產地理條件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1) 礦床與重要用戶的關係,即礦床規模與消費對象的數量比例是否相適應,保證程度的大小,與消費地點的距離。(2) 礦床所在地的水陸交通狀況,組織產品的運輸條件,運輸能力的保證程度及最經濟合理的運輸路線。(3) 為礦床開拓、開採、加工所需要的燃料或動力的分布距離與保證程度。(4) 礦山基建和生產所需要的建築材料和坑木的分布地點、距離及其保證程度。(5) 礦床開採所需的勞動力條件,特別在我國目前技術水平下,礦山開採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應加以重視。(6) 礦山所在地區的現有經濟基礎及其發展條件,如農業生產水平、特點,供應礦工的糧食蔬菜及其他副食品的保證程度;城市建設基礎與礦區建設的投資及礦工的居住等生活福利條件;工業生產協作條件等。除此以外,礦床所在地的地貌、氣候、水文、水文地質等自然條件也影響礦山開採的方式方法、基建投資、勞動生產率和具體礦廠的選擇等,應予以足夠的重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