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區(山西省陽泉市礦區)

礦區(山西省陽泉市礦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礦區,隸屬於山西陽泉市,位於陽泉市西南部,介於北緯37°51′至37°55′,東經113°29′至113°33分之間,地處山西省會太原與河北省會石家莊的中點。截至2017年,礦區總面積87.27平方公里,轄6個街道,44個社區、18個行政村,總人口約29.5萬人。

西漢建元元年(前140年),并州置上艾縣,礦區境屬上艾縣管轄。1970年1月,山西省革命委員會決定增設陽泉市礦區,直屬陽泉市。礦區主要景點有平潭馬王廟、獅腦山公園。

2017年,礦區地區生產總值116.1億元,同比增長4.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礦區
  • 外文名稱:Kuang District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山西省陽泉市
  • 下轄地區:6個街道、44個社區、18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北大街386號
  • 電話區號:0353
  • 地理位置陽泉市西南部
  • 面積:87.27平方公里
  • 人口:29.5萬人(2017年)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平潭馬王廟、獅腦山公園
  • 車牌代碼:晉C
  • 行政區劃代碼:140303
  • 地區生產總值:116.1億元(2017年)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系,自然資源,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經濟,綜述,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文化事業,衛生事業,體育事業,旅遊景點,

建制沿革

陽泉礦區陽泉礦區
據考古資料,從舊石器時代起,境內就有人類繁衍生息。
西漢建元元年(前140年),并州置上艾縣,礦區境屬上艾縣管轄。
北魏登國元年(386年)上艾縣更名石艾縣,
唐天寶八年(749年)更名廣陽縣,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更名平定縣,礦區轄境歸屬不變。
民國26年(1937年),日軍侵占陽泉後,平定縣被分為平定(路北)和平定(路南)兩縣,礦區境屬平定(路北)。
民國36年(1947年)5月,陽泉解放設市,礦區境屬陽泉市。
民國38年(1949年)9月,陽泉市改設為陽泉工礦區,礦區(北區)境屬陽泉工礦區。
1952年,陽泉工礦區復稱陽泉市,礦區轄境歸屬不變。
1953年5月,陽泉市設一區和二區,今礦區境屬一區。
1956年1月,一區改稱站上區。
1957年8月,站上區撤銷,區境直屬陽泉市。
1963年2月,恢復站上區建置,今礦區境域屬站上區。
1970年1月,山西省革命委員會決定增設陽泉市礦區,直屬陽泉市。同年3月,成立礦區革命委員會籌備小組。
1971年4月,成立陽泉市礦區革命委員會,與陽泉礦務局合署辦公,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實行“政企合一”的領導體制,下轄沙坪、紅衛、紅旗、向陽、紅旗崗5個人民公社。
1980年1月,陽泉市委決定改變“政企合一”體制,礦區與陽泉礦務局領導機構分設,成立礦區區級機構籌備領導組。同年5月,完成礦區與陽泉礦務局領導機構分設工作。
1981年3月,所轄5個人民公社分別改建為沙坪、賽魚、小南坑、橋頭、平潭街5個街道辦事處。
1984年2月,原屬平定縣的貴石溝地區(即陽泉礦務局五礦所在地)劃屬礦區管轄。
1990年底,轄6個街道辦事處、115個居民委員會。
2000年,將150個居民委員會合併調整為40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2年12月,小南坑街道更名為蔡窪街道。
2013年5月,推行“區直管社區”扁平化管理模式,橋頭街道辦事處撤銷,其段南溝、橋西、橋頭、段北溝、劉家垴5個社區轉為區直管。全區調整為38個社區。
2017年3月,橋頭街道黨工委、橋頭街道辦事處恢復扁平化前各項職能,區直管社區轉為街道管理。同年5月,郊區向礦區移交託管村18個;12月,增設社區4個,社區總數達到44個。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10月,礦區轄平潭街街道橋頭街道蔡窪街道賽魚街道沙坪街道貴石溝街道6個街道,總計44個社區,18個行政村。礦區人民政府駐地位於北大街386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礦區位於陽泉市西南部(北緯37°51′至37°55′,東經113°29′至113°33分之間),地處山西省會太原與河北省會石家莊的中點,相距兩地均為110公里。總面積87.25平方千米。
陽泉礦區政府

地形地貌

礦區位於山西中台隆中東部,沁水台拗陷東北邊緣。緯向與經向均受新華夏系構造帶控制。礦區內桃河屬東西向的區域性主題構造,全長約20千米呈輾轉彎曲的大“S”形。礦區內無岩漿岩分布。古岩溶陷落柱多以成群分布。岩溶陷落柱較為發育,形狀多為橢圓形,直徑小則幾米,大則數十米、上百米。地層由老至新依次為下古生界奧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疊系,中生界三疊系,新生界第四系。

氣候

礦區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受日照和冷曖氣流交替影響,一年中,氣候變化明顯,四季分明,其主要特徵是:春秋季短,冬夏季長。降水風向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溫回升快,晝夜溫差較大。炎熱多雨,水熱同季。秋天少雨,冷曖適宜,光照充足;冬季寒冷乾燥。

水系

礦區境內主要河流有桃河,桃河的支流有:蒙村河、西河、小南溝河、南川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礦區礦藏有無煙煤及與煤伴生的煤層氣和硫鐵礦鐵礦、鋁土、石膏砂岩。此外,在煤層中含有鍺、鎵、鈾等稀有元素。其中,無煙煤、煤層氣和硫鐵礦最具開採價值。

土地資源

礦區可利用土地面積7882公頃。其中北區可利用土地面積1183公頃,南區可利用土地面積927公頃,託管村耕地面積607公頃,林地面積3835公頃,環城綠化面積1330公頃。

水資源

礦區境內屬海河水系,幹流桃河由西向東流經礦區,在平定縣娘子關鎮河灘村匯合溫河併入綿河。桃河在境內的支流有南川河、蒙村河、洪城河、小南溝河、馬家坡河、平坦河。南川河為桃河最大支流。礦區居民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有東西兩條管網供應,東線為娘子關深層岩溶水,用水量以東線為主,西線為地面水和部分淺井水。

經濟

綜述

2017年,礦區地區生產總值116.1億元,同比增長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1億元,下降18.1%,第二產業增加值85.0億元,增長3.9%;第三產業增加值31.0億元,增長5.6%。三次產業占GDP的比重分別為0.1%、73.2%和26.7%。三次產業比重依次為0.1:73.2:26.7。
陽泉礦區陽泉礦區

第二產業

2017年,礦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原煤產量2964.8萬噸,比上年下降23.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438.2億元,同比增長32.2%。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稅金32.3億元,同比增長51.6%;利潤總額為-23.8億元,增長59.7%。建築業實現增加值4.5億元,比上年增長3.9%。

第三產業

2017年,礦區房地產開發投資4.4億元,同比下降40.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6億元,同比增長8.9%。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增加值6.4億元,增長5.3%;批發零售業增加值7.2億元,增長3.3%;住宿餐飲業增加值1.0億元,增長7.0%;金融業增加值3.7億元,增長7.5%;房地產業增加值6.4億元,增長4.3%;其他服務業增加值6.3億元,增長8.9%。

交通

石太鐵路307國道橫貫東西,太陽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礦區距北京390公里,距太原石家莊機場均為100公里,有著連線京、津、唐、豫、冀、晉的樞紐地位。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礦區全區學校26所。專任教師1778人,在校學生24154人。

科技事業

2017年,礦區申請受理專利431件,其中,發明專利176件;授權專利111件,其中,發明專利4件;有效發明專利56件。

文化事業

2017年,礦區在全市“百花迎春”民眾文藝匯演中,我區選送的節目獲得2個金獎、4個銀獎、4個銅獎、2個優秀創作獎,區文化局、陽煤集團工會獲得優秀組織獎,獲獎情況全市排名第一;在全市第二屆曲藝小品大賽中,我區選送的小品《強力膠》、《家和萬事興》獲得一等獎,小品《小兄妹》、相聲《我為歌狂》獲得三等獎;在陽泉市首屆“山西特色廣場舞”大賽中,參賽的兩支隊伍分別獲得了銀獎、銅獎。平潭街國小“快樂之聲”合唱團作為山西省唯一的一支合唱團參加了第八屆中國少年兒童合唱節展演,獲得優秀獎;山西省首屆"王莽嶺杯"電視藝術精英大賽中,春之聲合唱團榮獲優秀組織獎和8個單項獎。
陽泉市礦區殘疾人晚會陽泉市礦區殘疾人晚會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礦區共有衛生機構(含診所、村衛生室) 104個,床位實有2019張。衛生防疫、防治機構1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全區衛生機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560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衛生技術人員 64人,婦幼保健(所、站)衛生技術人員 18 人。

體育事業

2017年,礦區在陽泉市“市政杯”YBA籃球聯賽中獲得第四名。礦區率先在全市成立首家縣級國民體質監測中心。

旅遊景點

獅腦山公園
獅腦山公園位於市區西南的獅腦山主峰,距市中心10公里,占地面積1984畝,海拔1160米,為陽泉市最高峰,曾是聞名中外的百團大戰主戰場之一。
平潭馬王廟
平潭馬王廟平潭馬王廟
平潭馬王廟位於平潭街東社區旁,是古平定境唯一驛站配套上神廟。始建於隋代時期,據《陽泉市文化志》,載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重修,清道光光緒年間均有修葺。曾遭受過帝國列強毀壞。民國三十年(1941年)王步慶任村長時聘用葦泊村的匠人重塑廟內神像。
平潭馬王廟廟是陽泉市登記在冊古建築127處之一,是明朝前修建的18處廟宇之一,是礦區歷史文化、古建築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集於一體,具有較高價值的歷史文化活化石,是當地古蹟精華之一。
銀圓山莊
銀圓山莊位於山西省陽泉市郊區平潭鎮官溝村,距市區3公里,是清代晉東商業望族張氏家族的故居,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別具匠心,彰顯了獨特的北方民居建築風格,集宜居環境、建築藝術、人文歷史於一身,人稱“山西布達拉宮”。
石潑水農業觀光園
石卜咀原名叫做石潑水。早先,石卜咀村有一魁星樓,樓側有一大岩石,每逢雨季汛期來臨,湍急的洪水拍打在岩石激起巨浪,水花飛濺,十分壯觀。人們談及此地為“石潑水”因而稱之。後來,境地日益繁華,到此居住的人們漸漸住滿了九個溝和十八個山頭,即“九溝十八嘴”。在境內方言中,“石”與“十”同音,“八”字與“卜”同音,於是人們口口相傳“石潑水”漸漸演化為“石卜咀”並延用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