磯永吉

磯永吉

磯 永吉(いそ えいきち、1886年11月23日 - 1972年1月21日)日本農業專家,“台灣蓬萊米之父”。廣島縣福山市新馬場町出身,1911年畢業於日本東北帝國大學農學科。翌年,被聘僱為台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技手,兩年後升任為技師。1919年磯永吉曾前往歐美考察,學習當地的農產品改良技術,又多次到華南與南洋一帶了解當地的農業狀況。

基本介紹

生平,影響,

生平

1921年磯永吉與當時的台北廳農務主任平澤龜一郎、以及技師鈴田岩等人在今天陽明山的竹子湖一帶找到一塊地(今陽明山湖田裡),試圖把屬於日本梗稻品種之一的“中村稻”引進台灣。鑒於竹子湖一帶海拔有650多公尺,氣候潮濕且溫度較涼,比較類似日本九州的風土,更重要的是擁有充沛的地下水源,這是種植水稻所不可多得的好環境,因此便把原種田選在竹子湖一帶。然而,在地的農民對於梗稻的試種栽培,起初並不願配合,在警察的強力宣導下,農民才勉強接受。
把台灣的在來米與日本的米種經過重複交配之後,1925年終於成功改良了台灣在來的米糧品種,暫稱為“台中65號”,並在翌年的改良米競賽中獲得優勝。為了與日本的本土米種有所區隔,磯永吉乃以“新台稻”、“新高稻”、以及“蓬萊稻”等名稱提供總督作為命名上的參考。當時的總督伊澤多喜男以台灣是“蓬萊仙島”為由,而稱梗稻的台灣新作種為“蓬萊稻”,也就是台灣社會耳熟能響的“蓬萊米”。蓬萊米除了口感上受到消費者青睞之外,在產量上比在來米多出20%,價格也比在來米高出5~10%,而逐漸受到農民的歡迎,蓬萊米的耕種面積乃日漸擴大開來。雖然台灣的蓬萊米在日本打響了名號,搶占本土市場,但也間接促使日本農村失業問題雪上加霜。
1928年磯永吉以在外研究員的身分赴歐美留學,並獲取農學博士學位。1930年以中央研究所種藝科長與台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教授等雙重身分,繼續專注於熱帶農業栽培的研究與教學。即使在戰後,磯永吉也是少數能繼續滯留在台灣而未被遣返的日本人,台灣的國民黨政府聘請他為台灣省政府農林廳的技術顧問,直到1956年退休為止。台灣政府為感謝他對台灣農業無可替代的貢獻,由台灣省議會動議每年寄送蓬萊米一千兩百公斤到日本芝浦,直到過世為止。
磯永吉一生致力於台灣的農業研究,除了有研究著作73篇之外,其他還有課堂講義、個人手稿、研究資料等3,000餘。

影響

台灣的書籍《影響台灣50人》(圓神出版社,2002年),“給台灣帶來了影響的50人”和明治天皇後藤新平八田與一等一起被選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