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灶鎮

磁灶鎮

磁灶鎮是位於中國福建省晉江市西北部的一個鎮,蘊含著豐富的瓷土資源。以燒制陶瓷而得名,自西晉武帝泰始元年磁灶鎮開始燒制陶器,直至宋朝,該地的陶瓷製品揚名海外。距今已有1700多年。是中國陶瓷發源地之一。2000年06月18日,磁灶鎮被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授予“中國陶瓷重鎮”稱號。

磁灶鎮位於市境西北部,為歷史悠久的陶瓷之鄉。鎮政府駐地橋埔頭。轄有1個居委會,28個村委會。磁灶為古地名,古時用以燒制陶瓷之灶,亦稱“瓷灶”。據地方史料載,磁灶燒制陶瓷的歷史可追溯至西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因“瓷”與“磁”閩南語諧音,故稱“磁灶”。主要產業為建築陶瓷,是全國五大建築陶瓷生產基地和全國建築陶瓷市場之一。磁灶的陶瓷生產歷史悠久,已發現的南朝、唐、宋古窯址有20多處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蹟還有俞大猷陵墓等。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6600公頃,常住人口10136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磁灶鎮
  • 外文名稱:Cizao Town
  • 別名:火窯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晉江市
  • 下轄地區:轄2個社區 24個村委會
  • 政府駐地:晉江市磁灶鎮延澤街
  • 電話區號:0595
  • 郵政區碼:362200
  • 地理位置:位於晉江市西北部
  • 面積:6600公頃
  • 人口:101360人(2017年)
  • 著名景點磁灶窯址 
  • 車牌代碼:閩C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地理,經濟概況,社會事業,基礎設施,科教文衛,精神文明,大埔村,所獲榮譽,發展規劃,公共運輸,

建制沿革

1952年屬梅山峰鄉,
1958年置磁灶公社,
1991年改鎮。
2003年11月原磁灶鎮管轄的砌田、車厝、官前、小橋4個村劃歸西園街道
磁灶鎮磁灶鎮
磁灶鎮政府駐香埔頭,轄區有26個行政村(包括2個社區),65個自然村,具體如下:磁灶社區:大宮、深丘、山尾、新街、十字街流坑;延澤社區。行政村:湖頭村湖頭);大埔村(大埔、菜洞);下灶村(下灶、下尾、下流芳、內塘);前尾村(古塘頭、前尾、山後、樹後);洋宅村(洋宅);下官路村(下官路);嶺畔村(嶺畔);蘇安村(蘇安);錢坡村錢坡、溝邊);井邊村(井邊、頂下大鄉、笑口、曾嶺);新安村(新安、石湖邊、妹山、高厝林、山仔);三吳村(西邊寮、前山、杏林);洋尾村(洋尾);壩頭村(壩頭、溪頭、曾坑);大宅村(大宅、深溝);瑤瓊村(瑤瓊、新鄉、後坑);官田村(官田、芳山、新後坑);張林村(儒東、儒西、儒南、儒北、儒中);東山村(東山、龍林);五龍村(上五龍、加福);錦美村(錦美、下五龍);上厝村(上厝、後洋);宅內村(宅內、南倉);太昌村(太昌、倒橋、杏田)。

行政區劃

磁灶鎮轄2個社區,24個行政村。分別是:

地理環境

磁灶鎮地處晉江市西北部,蘊含著豐富的瓷土資源。以燒制陶瓷而得名,自西晉武帝泰始元年磁灶鎮開始燒制陶器,直至宋朝,該地的陶瓷製品揚名海外。距今已有1700多年。是中國陶瓷發源地之一。2000年06月18日,磁灶鎮被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授予“中國陶瓷重鎮”稱號。福廈高速公路橫貫而過,梅溪穿流其中,境內丘陵起伏蘊含豐富的磁土資源.該鎮生產的外牆磚國內市場占有率達65%,工業產值超50億.磁灶陶瓷業源於西晉武帝泰始元年,. 晉江磁灶是一個古老而又充滿生機的城鎮,因自南朝晚期1500多年來延續不斷燒制陶瓷而得名。磁灶建陶業源於西晉武帝泰始元年,到宋代時已遠播世界,距今已有1700多年,是中國陶瓷發源地之一。改革開放以來,磁灶人繼承祖先留下得制陶技術,再次燃起燒陶大火,專業生產建築陶瓷,陶瓷建材行業得到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建陶產業初具規模。磁灶成為與廣東佛山、山東淄博、河北唐山並列得全國四大建築陶瓷生產基地。2000年6月18日,磁灶鎮被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授予“中國陶瓷重鎮”榮譽稱號。

自然地理

磁灶鎮地處晉江市西北部,福廈高速公路橫貫而過,梅溪穿流其中。境內丘陵起伏,蘊含著豐富的瓷土資源。磁灶陶瓷業,源於西晉武帝泰始元年到宋代時已遠播世界,距今已有1700多年,是中國陶瓷發源地之一。據乾隆版《晉江縣誌》載:“瓷器,產磁灶鄉,燒大小罐子、缸、瓷之屬,至饒足,並過洋。”在泉州港挖掘出來的宋代海船上,就有千餘磁灶陶瓷的碎片,歐亞50多個博物館和考古遺址,磁灶古陶瓷更是數以萬計。
磁灶鎮磁灶鎮

經濟概況

2003年全鎮預計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2.5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51.3億元,農業總產值1.2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58.3億元,三資企業總產值12.5億元,財政總收入1.2625億元,其中上繳稅收1.267億元,出口交貨值2.03億元,用電量6.2億千瓦時,農民人均純收入6660元。經濟綜合實力繼續位居全省前列,被授予“中國陶瓷重鎮”。
道路建設道路建設
從資金、信息、技術上認真落實扶持農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措施,努力提高農業質量和效益。2003年實現糧食總產量超萬噸,是晉江市農業綜合開發的重要基地和泉州、晉江市區的主要菜籃子基地之一。龍眼產量穩步增長,全年產量超8000擔;蛋雞、肉雞、鵪鶉三大基地進一步發展,養殖業2003年產值可超7000萬元;蔬菜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穩定在2500畝以上;花卉、藥材基地和農副產品加工也初具規模;沿海防護林工程建設項目完成造林1250畝。
全鎮以建設中國陶瓷重鎮為目標,走興陶致富之路。全鎮現有建陶企業350多家,擁有同行業先進輥道窯生產線200多條,引進高噸位自動壓磚機350多台,噴霧乾燥塔120多座,自動化施釉線140多條,實施了70多項陶瓷科技項目,有60家企業通過ISO質量體系認證,6個產品獲省著名商標,前興、豪山被評為國家免檢產品,近20項陶瓷產品先後被評為全國建築行業最高獎“魯班獎”項目。全鎮陶瓷品種繁多、規格齊全,陶瓷年產量達4億平方米,產值45億元,其中外牆磚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60%,琉璃瓦則基本壟斷了全國陶瓷市場,被列為國家星火區域性支柱產業,與廣東佛山、山東淄博、河北唐山並列為全國四大建築陶瓷生產基地
磁灶鎮磁灶鎮
2012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5.26億元,比增25.59%,其中工商稅收入庫4.71億元,比增24.53%;完成工業總產值193.15億元,比增26.2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78.22億元,比增26.6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2.74億元,比增40.74%。項目帶動效應逐步顯現,持續推進項目攻堅,實施“回歸工程”,總投資近百億元的361度等四大項目順利落地,鎮域經濟支撐力進一步增強。現代產業基地雛形初現,中國包裝印刷產業基地引進企業58家,36家啟動建設,6家竣工投產。商貿物流集聚區效應顯現,海西家居、五金機電、傳化物流等一批商貿物流巨艦落戶。農業發展水平明顯提升,產業化、現代化、特色化格局初步形成。磁灶逐步成為晉江產業轉型的樣板,在全省項目拉練檢查和世界晉江同鄉懇親暨“愛心城市”公益活動中得到各級領導和鄉賢的高度評價,展現躍升發展的良好態勢。
(二)堅持城鄉統籌,鎮容鎮貌煥然一新。我們始終堅持把城鄉面貌改善作為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任務強力推進。進一步深化規劃修編,在鎮域總體規劃的指導下,進一步完善鎮區規劃和村莊規劃修編,實現村莊規劃全覆蓋。進一步推進片區改造,現代商貿中心、磁灶中心居住區順利推進,延澤街改造轉入實質性建設,大埔、瑤瓊安置區動工建設,泰和皇家金煦酒店達成入駐意向,企業行銷展示中心積極籌建。進一步推進路網建設,加快推進“四縱五橫”路網建設,包裝印刷基地完成6條道路建設,包裝印刷基地至火車站連線線磁灶段已基本完成。延澤街道路拓改有序推進,同步進行道路白改黑、電力纜化和兩側立面整治。進一步完善市政配套,完成陶東路、延澤街香埔頭至鐵木社段等道路近4公里污水管網建設及包裝印刷基地路網配套污水管網建設。晉西北污水處理廠一期完成征遷交付主管部門進場施工,25個村(社區)全部實現自來水普及。進一步強化城鎮管理,嚴格規範個人住宅翻建行為,強化審批管理,今已對254宗危房翻建進行公示;持續打擊各類違法建房行為,保持制止“兩違”高壓態勢,積極深入開展違法建房專項整治工作,2012年共查處“兩違”304宗,面積92790平方米,組織專項行動79次,拆除違建212宗、58680平方米。進一步推進小城鎮建設,抓住列入泉州市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的良好契機,全面加快小城鎮建設。完成延澤街景觀綜合整治,大幅度提高鎮域綠化水平,完成香埔公園綠地建設和包裝基地綠化提升,小城鎮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作為先進典型接受泉州市組織的現場觀摩,並在泉州市小城鎮建設推進現場會上做典型經驗交流。進一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27億元,比增6.2%。農民人均純收入13588元,比增18.5%。全年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3185萬元,投入環衛經費1216萬元。按照“一村一策一特色”和典型引路的總體思路,因地制宜分類、分批推進25個村(社區)“美麗鄉村”建設,大埔、東山、洋宅、蘇垵等4個村納入市級示範村,太昌村下灶村霞流芳自然村納入2013年市級“美麗鄉村”候選村。加大建陶、石材業污染整治力度,關停、取締一批污染大、整改不到位的建陶企業,完成建築飾面石材行業整體退出轉型工作。繼續推行清潔能源替代,在2011年完成第一批69家建陶企業能源替代的基礎上,2012年再完成29家,逐步解決酚水及二氧化硫排放問題。改革完善環衛保潔制度,主動承接全市保潔制度改革,擴大鎮級保潔範圍,將鎮域主幹道及道路兩側統一納入鎮級保潔範圍。推進垃圾轉運站二站建設,完成三站選址,“村清、鎮運、市處理”的垃圾轉運機制已經形成。強化近海水域污染綜合整治,完成九十九溪二期整治建設,同步埋設截污管道,逐步實現污水截流。下大力氣開展植樹造林,全面深化“全民動員、綠化磁灶”活動,推進“四旁四地”造林綠化,全鎮完成綠化580畝,並按照“綠化一批,提升一批”,建設景觀小品,鎮區品味逐步提升。
磁灶鎮磁灶鎮

社會事業

磁灶境內古窯址多沿溪分布,數量眾多,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故宮博物院陳萬里馮先銘等先生就對磁灶窯進行過調查;其後,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福建省博物館晉江博物館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均對其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工作,並進行過局部試掘,採集到大量標本,發現了南朝至清代的二十六處窯址。其中南朝窯址1處;唐、五代窯址6處;宋元時期窯址12處;清代窯址7處。宋元時期的蜘蛛山窯址、童子山窯址、土尾庵窯址、大坪山窯址統稱為磁灶窯址,列為福建省第一批省級文物單位。南朝溪口山窯址、宋代金交椅山窯址列為晉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磁灶窯產品品種繁多,器形多樣。其品種以生活日用器皿為大宗,此外還有陳設器、建築材料等。生活日用器皿中有碗、盤、盞、碟、盆、缽、洗、罐、缸、瓮、壺、瓶、燈、盂、盞托執壺、水注、軍持、急須、瓷枕等;陳設器則有爐,香熏、花瓶、花盆、動物形硯滴、動植物模型(如獅、虎、龜、蟾蜍、壽桃、力士像等),以及其它如腰鼓、撲滿、鳥食罐等器物;建築材料有裝飾板等。其中,黃釉鐵繪花紋大盤、軍持、青釉碟是專供外銷的產品,龍瓮是最具地方特色的。
榮譽榮譽
在《晉江縣誌》中就有“瓷器出瓷灶鄉,取地土開窯,燒大小缽子、缸、瓮之屬,甚饒足,並過洋。”的記載。通過對磁灶窯的實地調查和有關考古資料證實,歷年來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斯里蘭卡、肯亞等東亞、東南亞、南亞和東非國家中多有磁灶窯產品出土。在這些國家的一些博物館、美術館,常收藏有該窯作品,由此,證明磁灶窯是一處重要的外銷陶瓷產地。
磁灶陶瓷磁灶陶瓷
磁灶鎮作為全國5大建築陶瓷生產基地之一,成為國家級星火區域性陶瓷建材支柱產業區、國家級技術創新陶瓷工業示範基地、福建省第三批科技示範鎮,擁有建陶集團15家,先進輥道窯生產線300多條。產值超億元的企業集團有6家,產值超千萬元的企業有159家,磁灶的建材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外牆磚產量一項就相當於全國產量的三分之二。琉璃瓦幾乎壟斷全國的市場。磁灶鎮由原來名不見經傳的鄉村小鎮一躍成為閩東南經濟重鎮。連續多年綜合經濟實力位居福建省10強鄉鎮前列。2000年6月,被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授予“中國陶瓷重鎮”榮譽稱號。

基礎設施

磁灶自來水公司正在建設中。
全鎮現有2個11萬伏輸變電站。2003年用電總量6.2億度。
全鎮現有公路150多公里,村村通水泥路,主幹分明,支幹配套的公路網路已經形成。其中國道、省道、縣道穿越過境的主幹線有324國道、福廈高速路、高速公路連線線324國道—牛山互通口—社店)、磁新路、磁青路、雙內路。
磁灶鎮磁灶鎮
全鎮有1個程控電話信母局、2個模組局和2個接入網點,程控電話裝機容量6萬門。建成行動電話發射站8個、無線尋呼發射站1個,行動電話和無線尋呼信號可覆蓋全鎮。
全鎮已形成了由天工陶瓷建材城、下官路建陶市場、錢坡建陶市場和東山二級磚市場組成的龐大區域市場體系,吸引了大量國內知名建陶企業入市設點。其中下官路、東山市場日交易額600萬元,磁灶天工陶瓷建材城總投資3億元,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已吸引125家經銷商入駐。依託雄厚產業集群優勢,從2001年起,在磁灶天工陶瓷建材城舉辦了三屆全國陶瓷石材(晉江)博覽會,累計達成交易額36億元,贏得了參會客商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和廣泛讚譽,成為晉江建陶業打造區域品牌,擴張產業優勢的重要平台。

科教文衛

認真實施“科教興鎮”發展戰略,嚴格按照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十五”計畫和“星火”規劃總目標,加強引導企業進行管理改革,實施“三創”(創新、創市、創牌)戰略,大幅度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提高產品附加值;引導農業進行規模經營,實現“雙超”;加強農村基層幹部素質建設,開辦各種培訓班,鼓勵報考農函大。被授予“福建省科技示範鎮”。
磁灶鎮瑤瓊國小磁灶鎮瑤瓊國小
全鎮現有5所中學(其中有1所完全中學,1所綜合學校),22所國小。中國小教育裝備和升學率穩步提高,國小並校順利推進,磁灶中學二級達標驗收進展順利。鎮政府榮獲“泉州市教育‘兩基’先進單位”的榮譽稱號。
全鎮文體事業蓬勃發展,組建了書法協會、南音、燈謎、桌球、籃球等文體社團,大力開展“三下鄉”及各種文體活動。金交椅山古窯址被泉州市政府列為申報“世遺”考察點。國殤宮新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全鎮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1處。錢坡村分別被文化部、省文化廳命名為“中國民間特色藝術(書法)之鄉”和“福建省民間書法藝術之鄉”。
全鎮現有中心衛生院1所,分院2所,鄉村衛生所(室)近30個。

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設 堅持提高全民素質,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不斷加強宣傳思想工作、精神文明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移風易俗,弘揚與時俱進精神,強化“立現代觀念、建現代城鎮、做現代人”教育。認真抓好嶺畔、下灶市級文明新村“精品”工程建設,發揮示範作用,推進文明村鎮建設。倡導移風易俗,禁止“普渡”、“佛生日”等封建迷信活動,鞏固殯葬火化成果,支持籌建村級安息堂;開展“黨的溫暖送下鄉”等活動,減輕農民隱性負擔。鎮黨委被評為晉江市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黨委和泉州市、晉江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先進集體。
晉江圖書館晉江圖書館
廣播電視 全鎮25個村(居)村村通廣播、通有線電視,進村率達到100%,入戶率82%。
計畫生育 落實計生“三結合”,夯實計生基礎,鞏固計生成果。全鎮計生出生率9.85‰,政策符合率97.35%,合格村率93.1%,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孩次結構明顯改善,出生人口性別比逐步趨於正常。

大埔村

所獲榮譽

大埔村黨總支部所獲榮譽1996年被中共晉江市委員會評為“1995年度先進基層黨組織”;
1997年被中共晉江市委員會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1998年被中共磁灶鎮委員會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1999年被中共泉州市委員會評為“‘五個好’村黨支部”;
2003年被中共磁灶鎮委員會評為“2001-2003年度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5年被中共磁灶鎮委員會評為“2004-2005年度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6年被中共磁灶鎮委員會評為“磁灶鎮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先進單位”;
2007年被中共泉州市委員會評為“五個好先進村黨組織”;
2008年被中共晉江市紀律檢查委員會、晉江市監察局評為“2007-2008年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示範點”;
2008年被中共晉江市紀律檢查委員會、晉江市監察局評為“2007-2008年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優質服務視窗”;
2008年被中共泉州市委員會評為“泉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8年被中共福建省委員會評為“福建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大埔村因此多次上榜晉江經濟報、泉州晚報、東南早報、福建日報、晉江電視台、泉州電視台、福建電視台等新聞媒體。
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發展規劃

為促進我村經濟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根據我村經濟發展情況,特制定二零一零年至二零一三年三年經濟發展規劃。
一、 經濟建設目標
本村在二零零四達到寬裕型小康目標,為使經濟水平穩步增長,爭取實現以下經濟指標。
年度
村財收入
比增%
產值
比增%
人均收入
比增%
2010
165萬元
10
18億元
13
15000元
6
2011
182萬元
10
20億元
13
15900元
6
2013
200萬元
10
22億元
13
16800元
6
二、 具體措施
(一)發展工業和第三產業,促進經濟發展
1、發展工業企業加快技術改造速度,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企業向規模化經營發展。
2、幫助企業組織資金,緩解技改和生產困境。
3、完成環境污染綜合治理目標。
4、鼓勵農民發展第三產業,建立商業網路,興辦服務行業。
(二)鞏固農業基礎地位,逐步最佳化農業結構
1、嚴格控制非農業用地,制止濫蓋和拋荒,進行土地兩清理。
2、開展耕地規模經營,推行兩田制。鼓勵農業綜合開發,發展種植業和飼養業。
3、大抓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水利排灌系統暢通。
4、鞏固和健全農業科技網路,開展農業科技諮詢、良種推廣、機耕服務等農業服務。
5、保證村財年收入的15%投入農業,實行“以工補農”、“以商補農”。
三、 健全財務制度實行財務公開,保證村財收入
1、盤活閒置土地,保證村集體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2、集體資產要妥為保管,不得任意侵占,防止流失。
3、建立、健全財務制度,及時進行審計審查,分開收支情況,接受民眾監督。
4、嚴格審批制度,控制非生產開支,防止亂支濫用,促進增收節支。

公共運輸

泉州公交:K202路、K205路、K207路、
晉江公交:14路、29路、41路、39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