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鹽岩結構

碳酸鹽岩結構:包括下列幾種。①粒屑結構,按粒徑大小分為:礫屑(粒徑>2毫米)、砂屑(粒徑2~0.062毫米)、粉屑(粒徑0.062~0.032毫米)、微屑(粒徑 0.032~0.004毫米)和泥屑(粒徑<0.004毫米)。

碳酸鹽岩結構:包括下列幾種。①粒屑結構,按粒徑大小分為:礫屑(粒徑>2毫米)、砂屑(粒徑2~0.062毫米)、粉屑(粒徑0.062~0.032毫米)、微屑(粒徑 0.032~0.004毫米)和泥屑(粒徑<0.004毫米)。礫屑的排列方位、粒度組成和分選性是分析碳酸鹽沉積物沉積環境的重要標誌。由核心包殼組成的粒徑小於 2毫米的球形或橢球形的顆粒為鮞粒。由富藻紋層組成的球形包粒為藻包粒。由微晶碳酸鹽礦物組成的不具內部構造的、表面光滑的球形或卵形顆粒稱球粒或團粒。外形不規則的複合顆粒集合體為團塊及凝聚顆粒等。②質生物化石顯微結構,按方解石(文石)晶體的空間形態,分為由光性方位不一致、三向大致等軸的方解石(文石)幾何體組成的粒狀結構,廣泛見於低等生物中;由平行或放射狀排列,一向延長的細柱或針狀方解石(文石)晶體組成的纖(柱)狀結構,為腔腸動物節肢動物、輪藻藏卵器的主要結構;由厚度小於1~2微米、近於平行的方解石(文石)薄片疊積而成的片狀結構,常見於軟體動物腕足類、苔蘚蟲蠕蟲棲管中;全部或局部由一致消光的單一晶體或雙晶組成的單晶結構,是棘皮動物的主要特徵。鈣質生物化石的顯微結構有從粒狀→纖(柱)狀→片狀→單晶結構的演化趨勢。③晶粒結構,根據粒度劃分為礫晶、砂晶、粉晶和泥晶。晶粒也可根據其自形程度劃分為自形晶、半自形晶和它形晶。④生物骨架,指原地生長的群體生物,如珊瑚、苔蘚蟲、海綿、層孔蟲等堅硬鈣質骨骼所形成的格架。另外,一些藻類,如藍藻和紅藻,其粘液可以粘結其他碳酸鹽組分,形成粘結骨架。
除上述結構外,碳酸鹽岩還發育孔隙結構,包括①原生孔隙,形成於沉積同生階段,如粒間孔隙、遮蔽孔隙、體腔孔隙、生物鑽孔、窗格和層狀空洞等;②次生孔隙,形成於成岩及後生作用的溶解改造,如粒內、鑄模、晶間及其他溶蝕孔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