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落碑

碧落碑

碧落碑在山西新絳縣城內龍興寺。寺始建於唐朝,原名碧落觀。碑在觀內,故名。宋太祖寓此,改名龍興宮,後因僧人占居,又改龍興寺。碑文書法廳古,行筆精絕,以大篆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碧落碑
  • 地理位置:山西新絳縣
  • 建造年代:唐代
簡介,小篆珍品,作者,碑文,史書記載,碑文考記,其一,其二,地圖信息,

簡介

碧落碑 在山西新絳縣城內龍興寺。碧落碑,小篆俊秀,書寫特異,筆法工整,布局嚴峻,後人難以認讀,為我國書法史上的珍品。

小篆珍品

被槌斷的碧落碑體陳列在大殿後的前後碑亭、碑廊內的近十通古代碑刻,都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其中最富價值的,是以大篆而稱譽全國的書法藝術名碑《碧落碑》。 《碧落碑》,全稱《李訓等為亡父母造大道尊像》,位於山西絳州(今新絳縣)龍興寺(古稱碧落觀),對於碑名的由來,有說是取於碑文中的“棲真碧落”一詞,有的說是因為碑在碧落觀中。此碑高2.26米,寬1.03米,厚0.21米,系唐高宗李治鹹亨元年(公元670年),高祖李淵第十一子韓王元嘉的兒子李訓李誼李撰李諶為其亡母房氏祈福而立。文為篆體,共21行,每行32字,除去空闕,實有630個字。
碧落碑

作者

篆書由誰書寫的很難確定,歷來有很多種說法,不管怎樣,它是唐代篆書書法中的一件精美而又風格獨特的作品。筆畫細挺,線條圓潤,字狹長,有的筆畫、部首仍然保留了大篆字型的象形特徵,讓人想到日月、雲霜、蟲魚等自然界的事物,顯得古樸而有意趣。結體大多上緊下松,左右對稱、平穩,整篇碑文在布局上整齊嚴格,又具有豐茂古雅的特徵。
碧落碑

碑文

這些字有的源於殷商甲骨,有的源於周朝鐘鼎,有的則出自秦刻石鼓文及《泰山刻石》、《琅邪台刻石》、《嶧山刻石》、《會稽刻石》。該碑還有一個非常獨特之處,即使用了三十多個假借字,這樣一來大大增加了辨識的難度。在碧落碑中,多次出現的同一個字,極少有相同寫法,且字字有源有據。而它用小篆筆法書寫甲骨文、鐘鼎文、石鼓文,這在中國書法史上也是一個創造。而也因於它在書法藝術上所具有的獨特價值名播宇內,顯於古今,為世人所珍愛。 《廣川書跋》說:“篆字奇古,引筆精絕,不類世篆學。”又言:“此碑超出相斯窠臼,筆法已自深穩。”以致“前人論書率嘆其妙絕”(《金石錄》)。如果沒有相當的古文和書法功底,實在難以辨識和通讀全文。因此在立碑整整二百年後,唐鹹通十一年(公元870年),有個名叫鄭承規的人奉命用正書將碑文釋出,刻於另外一石,以便後世識讀和臨摹。《潛研堂金石文跋》中就記載了這件事說,此碑“篆字奇古,小儒咋舌不能讀,賴有鄭承規釋文稍可句讀。……要非精研六書,博涉古今者不能辨也。自宋以來,篆書家奉此為金科玉律,莫敢輕易一字。”
碧落碑

史書記載

或許正是由於碑文是這樣的奇古、精絕,後世便為碧落碑蒙上不少神的色彩。一些史志雜書中也記載不少軼聞傳說。據《洛中記聞》和《金石錄》載,碧落碑文寫成,即將刊石之際,恰巧有兩位道士前來請求刻之,二人拿到碑文後,便關門封戶,閉目靜坐,一連三日,晝夜不出,房內半點聲音也沒有。眾人覺得好是奇怪,就一起去開門觀望。不料房中竟然空空如也,兩個道士早已無影無蹤,只見一對仙鶴雙飛起舞(明心按:一說為雙鴿。),爾後便翩然離去。而碑文竟似鬼斧神工,宛然在目。因事出之奇,文成之妙,自然也就吸引了不少書家名流仰慕而來。
據說,自詡為李斯之後的李陽冰見了此碑後,愛慕備至,居然徘徊數日不忍離去。左右琢磨,反覆研習。誰知到底也沒有學成個樣子,惹得他十分惱火,自恨不如,竟憤然以槌擊之,羞愧而去。碑上有一塊殘缺,相傳就是李陽凍的槌痕。後人不僅把這個有趣的故事鈐鐫刻在碑側,還依照原樣重刊了一石,與唐碧落碑並列一處,稱之為新碑。
北宋澤州名儒劉羲叟有名當世,愛重其碑,恨未通識,會歐陽公奏為編修唐書官,乃攜楮本之局因景文宋公子京,始能盡通。
當然,這些記載和傳聞不免有此過譽,但碧落碑的書法之嫻熟,功力之精深,確實是高妙而非凡的。不然,它無論如何也不會為歷代金石學家所青睞,也不會為當代書法研究者和愛好者們所嚮慕,更不可能被國家列為全國書法藝術名碑。《絳州府志》曾這要評價它說:“碧落篆文,乃古篆之集大成者。”對此,我們雖然不敢輕苟同,但至少可以說,它是我國篆字書法研究的一件珍品。
在該博物館收藏的各種文物中,還有雕塑精美的宋代軟玉浮雕《十八學士登瀛州》,1937年賀龍將軍率師北上途經新絳時,親為一位農民兒子結婚所書的“碧岸雨收鶯語柳,藍田日暖玉生香”的對聯,等等,都是很珍貴的。 龍興寺內佛殿、高塔、塑像、古碑林立,引人嚮往。

碑文考記

其一

唐《碧落碑》考記
絳州龍興宮有篆書《碧落碑》,高八尺一寸,廣四尺三寸,文二十一行,行三十二字。碑前刻碧落天尊像,後刻篆文。李璿(璇)之以為陳惟玉書,李漢以為黃公撰書,莫知孰是。《洛中紀異》云:“碑文成而未刻,有二道士來請刻之。閉戶三日,不聞人聲,怪而破戶,有二白鴿飛去,而篆刻宛然。”此類怪論自不可信,一笑置之可耳。
李肇、李漢並謂,李陽冰見此碑,徘徊數日不去;又說陽冰自恨不如,以槌擊之,今缺處是也。余以為此種無稽之談俱不可取,李陽冰自謂其篆書乃李斯以後第一人,何況《碧落碑》的書法去陽冰遠甚,陽冰焉能為之動容。
《五兌志》謂:”絳、澤二州,皆有韓王元嘉子黃公為妣妃薦福作文立石,文雖不同,皆名《碧落碑》。在絳州者,刻於天尊石像之背。在澤州這刻於佛龕之西。”據此,則《碧落碑》有二石焉。余所見只絳州本,澤州本未遇也。
又《廣州書跋》載:“絳州《碧落碑》篆刻天尊背,州將不欲以槌擊石像,乃摹刻別石,因封其舊石像。今世所得,皆摹刻本也。”
《碧落碑》之篆文,既有籀文,又有小篆。周伯琦疑其雜出諸體,誠確論也。
余曾見明初拓本《碧落碑》裝裱成冊,凡殘損處均以白粉描補,圖成完璧,乃所見此碑之最舊拓者。

其二

【唐龍興宮碧落碑〈鹹享元年〉】
右《碧落碑》,在絳州龍興宮,宮有碧落尊像,篆文刻其背,故世傳為《碧落碑》。據李璿之以為陳惟玉書,李漢以為黃公撰書,莫知孰是?《洛中紀異》雲“碑文成而未刻,有二道士來,請刻之。閉戶三日,不聞人聲。人怪而破戶,有二白鴿飛去,而篆刻宛然”。此說尤怪,世多不信也。碑文言“有唐五十三祀,龍集敦牂”,乃高宗總章三年,歲在庚午也。又雲“哀子李訓、誼、撰、諶為妣妃造石像”。按《唐書》,韓王元嘉有子訓、誼、撰,而無諶,又有幼子訥。
元嘉以則天垂拱四年見殺,在總章三年。後十八年,有子訥不足怪,而不應無諶。
蓋史官之闕也。嘉祐八年十月初四日書

地圖信息

地址:證平街附近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