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毛地筍

硬毛地筍

硬毛地筍(學名:Lycopus lucidus Turcz. ex Benth var. hirtus Regel)是唇形科地筍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株高50-160厘米。根狀莖橫走,白色,肥厚肉質,莖節明顯。莖直立,單一而少分枝,四棱形,部中空,葉對生,具短柄或無柄,狹披針形,長4-8厘米,寬1-1.5厘米,葉緣有粗鋸齒,下面密生腺點。輪傘花序腋生,多花密集,呈球形;花兩性,兩側對生;花冠白色,不明顯二唇形。小堅果倒卵狀四邊形,有腺點,暗褐色。花期6-9月,果期9-11月。

分布於俄羅斯、日本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浙江、江蘇、江西、安徽、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和雲南,幾遍及全國。生長於沼澤地、水邊等潮濕處,海拔可達2100米。

全草入藥,乃《本草經》著錄的澤蘭正品,為婦科要藥,能通經利尿,對產前產後諸病有效,根通稱地筍,可食,又為金瘡腫毒良劑,並治風濕關節痛。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種莖,播種,栽培技術,選地整地,田間管理,病蟲防治,病害,蟲害,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株高50-160厘米。根狀莖橫走,白色,肥厚肉質,莖節明顯,節上密生鬚根,先端膨大呈圓柱形。莖直立,單一而少分枝,四棱形,四面均有淺縱溝,表面黃綠色或帶紫色,著生白色茸毛,部中空,葉對生,具短柄或無柄,狹披針形,長4-8厘米,寬1-1.5厘米,葉緣有粗鋸齒,下面密生腺點。
輪傘花序腋生,多花密集,呈球形;花兩性,兩側對生;花冠白色,不明顯二唇形,上唇近圓形,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雄蕊4枚,前對雄蕊能育,後對退化為絲狀假雄蕊;雌蕊由2心皮組成,子房上位。小堅果倒卵狀四邊形,有腺點,暗褐色。花期6-9月,果期9-11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沼澤地、水邊等潮濕處,海拔可達2100米。性喜溫暖和濕潤環境。在5-6月高溫多雨季節,植侏生長旺盛。也能耐寒,其根狀莖在海拔1600-1800米的土壤中可自然越冬。耐澇、喜肥,適宜在向陽、濕潤、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或沙壤土中生長。乾燥、缺乏灌溉條件和過於瘠薄的土地對其生長不利。

分布範圍

分布於俄羅斯、日本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浙江、江蘇、江西、安徽、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和雲南,幾遍及全國。
硬毛地筍硬毛地筍

繁殖方法

種莖

種莖的選擇與處理:地上部分收穫後,於10-11月採挖根狀莖,選白色、粗壯、幼嫩、無病蟲害的根狀莖,切成長10-15厘米的小段,每段應有節1-2個,待栽。
栽植方法:可冬栽或春栽,以冬栽為好,翌年植株生長旺盛,產量高。根狀莖不宜貯藏,應隨剪隨栽,以提高根狀莖生根發芽能力。栽植時,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30-45厘米,株距15-20厘米的規格挖好栽植穴,每穴栽種根狀莖2-3小段,覆土厚5厘米左右,稍鎮壓後,澆1次透水即可。也可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30-45厘米的規格開深5厘米的橫溝或直溝條栽將剪好的根狀莖擺放在溝內首尾相接,以開第2溝的溝土覆蓋在第1溝的種苗上,厚度為5厘米左右。依次栽完,栽後澆1次透水即可。冬栽的於次年早春出苗,春種的經10-12天出苗。每公頃須用種莖375-900千克。

播種

採種及種子處理:收穫前,應在田間選擇植株健壯、枝繁葉茂又無病蟲害的單株或田塊留作採種。採種須較大田晚收穫15-20天,當種子充分成熟籽粒飽滿、呈深褐色或暗褐色時採收,晾乾脫粒清除莖葉雜質將種子裝入布袋,懸掛於通風乾燥處貯存。為使種子播種後發芽快出苗齊播種前常進行浸種處理,於30℃左右的溫水中浸種24小時即可
播種方法:生產上以春播為主,一般於3-4月間進行。以條播為主。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30厘米開淺溝,溝深2-3厘米。將處理好的種子均勻地播入溝內,播種後覆火土灰或細肥土,厚度約2-3厘米,稍加壓實,並用禾草等覆蓋,充分澆水播後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以利種子萌發。每公頃播種量約7.5千克。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選地:硬毛地筍對栽培地要求雖不十分嚴格。人工枝培寸仍需選擇向陽、濕潤、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或沙壤土。
整地:於栽種前深翻土地25-30厘米,用腐熟的廄肥等作為基肥施足,每公頃37500-45000千克,再翻耕耙細,整平土地,做成120厘米寬的畦,畦溝寬30厘米,溝深15-20厘米,畦面呈瓦背形,長度依地勢而定,四周開好排水溝,待播。

田間管理

間苗定苗:種子繁殖的出苗後,揭除覆蓋物,苗高3-5厘米時及時間苗。苗髙10厘米時定苗,間去過密苗、弱小苗及病蟲苗,並按株距15厘米左右,每處留壯苗1-2株。如有缺苗,應於陰雨天帶土補苗,間出的壯苗也可另行移栽。用根狀莖繁殖的,若有缺苗,也應於陰雨天帶土補苗,以保證苗齊苗壯。
中耕除草:在苗期應中耕除草鬆土2-3次,原則是經常保持畦面無雜草,以利幼苗生長健壯。
追肥:在生長期中,保持土壤濕潤。當苗高15厘米左右時,以及第1次收割後,均應進行追肥。肥料以腐熟的人畜糞水為主,或施硫酸銨每公頃225千克。冬季收穫後宜施土雜肥及腐熟人畜糞肥,以保護根狀莖越冬,來年植株生長健壯。種植2-3年後,植株從生,密度過大,應行翻栽。

病蟲防治

病害

硬毛地筍適應能力較強,人工栽培時病較少發生,發現的病害主要為鏽病。常於高溫多雨季節時發生。葉片的兩面均有感染,但以葉背發生較多。其症狀主要表現為葉背上有許多褐色或暗褐色的小皰,後期表皮破裂散出大量褐色粉末(即病菌孢子);有時葉面生褐色近圓形病斑。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25%粉銹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天1次,連續2-3次。

蟲害

危害硬毛地筍的害蟲主要有蚜蟲、尺蠖、紫蘇野螟等。
蚜蟲:屬同翅目,蚜科,密集於植株新梢和嫩葉的葉背吸取汁液,使心葉、嫩葉變厚呈豢狀捲縮,植株矮化。防治方法:清潔田園,剷除周固雜草,減少蚜蟲遷人機會和越冬蟲源;蚜蟲發生期用敵敵畏1500-2000倍液噴霧,每隔5-7天1次,連續2-3次。
尺蠖:幼蟲吃葉片,6-7月份為高峰期。防治方法:幼蟲發生期用90%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
紫蘇野螟:幼蟲危害葉片,7-9月為高峰期。防治方法:清潔田園,收穫後深翻土地,減少越冬蟲源。

主要價值

全草入藥,乃《本草經》著錄的澤蘭正品,為婦科要藥,能通經利尿,對產前產後諸病有效,根通稱地筍,可食,又為金瘡腫毒良劑,並治風濕關節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