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邪論

破邪論

破邪論,唐代釋法琳(572—640)撰。法琳,俗姓陳,原籍穎川(治所在河南許昌)人,祖上仕隋,寓居襄陽。少年出家,遊歷金陵、楚郢(江陵)各地,廣習儒釋經書,博綜詞義。

基本介紹

  • 書名:《破邪論》
  • 作者:釋法琳
二卷。唐代釋法琳(572—640)撰。法琳,俗姓陳,原籍穎川(治所在河南許昌)人,祖上仕隋,寓居襄陽。少年出家,遊歷金陵、楚郢(江陵)各地,廣習儒釋經書,博綜詞義。隋末,蓄髮俗服入關,隱居青溪山鬼谷洞(在湖北遠安縣),精勤誦習,白晝鑽研佛經,夜間披覽俗典,學業大進,曾撰有《青溪山記》。他為了解道教的情況,還曾穿起黃巾道服與道士交往,自覺道教不如佛教。故唐武德年初(618),重歸佛門,住濟法寺。武德四年(621),太史令傅奕(原是返俗的道士),上廢佛法奏事十一條,謂佛教“損國破家,未聞益世”,“請胡佛邪教退還天竺,凡是沙門放歸桑梓”。唐高祖李淵徵詢沙門意見,法琳據理力陳,李淵聞言權衡利弊,將傅奕奏事置之一旁。然而,傅奕欲置佛教於死地,故意將奏事內容公開,誣稱佛徒為“禿丁”、“胡鬼”,致使輿論對佛教大為不利,社會上鄙視歧視佛教徒之風抬頭。為此佛教總持寺的普應撰《破邪論》二卷,居士李師政撰《內德論》、《正邪論》,廣引佛教經論,破斥傅奕之說。而法琳認為佛教經論正是傅奕攻擊的對象,縱然引用,豈能使其心服,於是自撰《破邪論》二卷。法琳行世之時,正值唐代佛道矛盾激烈之時,為了護教去邪,除撰有《破邪論》外,還著有《辯正論》。其他所作據沙門彥悰曾和道宣分別撰作的《法琳傳》記載,還有《詩賦》、《碑誌》、《讚頌》、《箴誡》、《記傳》、《啟論》、《三教系譜》、《釋老宗源》共合三十卷,以及《表》、《章》、《誄》、《大乘教法》等共三十餘卷。可惜這部分文集原本現已失傳了。現只存有《破邪論》和《辯正論》二書。《破邪論》一書,約八千多字,引據孔子、老子推敬佛教等中國古代傳說,用傅奕所信學說以破斥其謬見,此論問世後,虞世南特為寫了一篇序文,風行一時。上卷,行文先列出傅奕武德四年四月二十日啟,在每段引文下,加以箴彈;次列武德四年九月十二日法琳受唐太宗(李世民)啟,再引傅奕上書十一事中第八事之文;最後,引道經師敬佛文,孔書稱嘆佛文,及自漢至元魏佛法通流大略。下卷,初摘錄傅奕所上十一事文,然後每條詳加辨解其誣妄所在。《破邪論》在當時護法持教,駁斥傅奕誣佛,正聽社會輿論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現見載版本有揚州藏經院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