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糖椰子

砂糖椰子

砂糖椰子(學名:Arenga pinnata (Wurmb.) Merr.)是棕櫚科,椰子屬喬木狀植物,株高可達10米。葉簇生於莖頂,羽片全裂,線形或線狀披針形,上面綠色,背面蒼白色;葉鞘具黑色強壯的網狀纖維和針刺狀纖維。花序腋生,花序梗粗壯,下彎,分枝多,佛焰苞多個,螺旋狀排列於花序梗上;雄花大,果實近球形,具三棱,頂端凹陷,灰褐色。種子,黑色,卵狀三棱形,6月開花,果實約在開花後2-3年時間成熟。

原產於馬來西亞、印度等國。中國雲南、廣東、海南、福建等地有栽培。

砂糖椰子花序的汁液可製糖、釀酒;樹幹髓心含澱粉,可供食用;幼嫩的種子胚乳可用糖煮成蜜餞,幼嫩的莖尖可作蔬菜食用;葉鞘纖維強韌耐濕耐腐,可制繩纜。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生長習性,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喬木狀,莖較粗壯,高5米至10餘米,直徑15-30厘米,有疏離的環狀葉痕。葉簇生於莖頂,長5-6米或更長,羽狀全裂,羽片呈2列排列,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80-150厘米,寬2.5-6.5厘米或更寬,基部兩側常有不均等的耳垂,頂端呈不整齊的齧蝕狀齒或2裂,上面綠色,背面蒼白色;葉鞘具黑色強壯的網狀纖維和針刺狀纖維。
花序腋生,從上部往下部抽生幾個花序,當最下部的花序的果實成熟時,植株即死亡;花序長90-150厘米,花序梗粗壯,下彎,分枝多,長達1.5米,佛焰苞多個,螺旋狀排列於花序梗上;雄花大,長1.5-2厘米,花萼、花瓣各3片,雄蕊多達100枚以上;雌花花萼及花瓣各3片,花後膨大。果實近球形,直徑4-5厘米,具三棱,頂端凹陷,灰褐色(未熟果實幹後呈黑色)。種子3顆,黑色,卵狀三棱形, 懸胚乳均勻,胚背生。花期6月,果實約在開花後2-3年時間成熟。

近種區別

砂糖椰子的形態與中國華南分布的桄榔Arenga westerhoutii Griff)有些相似,常被混為一種。兩者主要看葉。南椰的葉羽狀全裂,寬而平展,有羽片60-70對,排列均勻分布在葉軸同一水平面,非常整齊。而砂糖椰子植株葉的羽片排列不均勻,且不在葉軸的同一平面上,顯得雜亂無章。另外,桄榔果實橢圓形,而砂糖椰子果實略呈扁圓形。桄榔莖髓部也能產生澱粉,稱桄榔粉,《廣東新語》稱“南椰面”,供食用和藥用,但未聽說有人割取桄榔的花序采汁液製糖。

產地生境

原產印度、中南半島和東南亞。中國福建、廣東、海南等省有栽培。喜溫暖、濕潤和背風向的環境,不耐寒。幼苗期需較高溫度,越冬氣溫不宜低於10℃。成株稍耐寒,但氣溫低於5℃時也易受害。
砂糖椰子砂糖椰子

生長習性

砂糖椰子為有限生長。植株栽培12 年左右停止抽葉,而從最頂上的葉腋抽生花序開花結果,順次由上至下抽生花序。結實的花序多在頂上,當葉最旺盛且數量最多之時,逐年開花直至近地面,至上部葉大部分枯黃。果實經4年始達成熟。當最下部花序的果實成熟時,植株即死亡,這種現象叫“一次性開花結果”現象。這個“一次性”不是在一年內完成的,整個樹木的壽命可以長達40年。
砂糖椰子砂糖椰子

繁殖方法

播種繁殖。果實成熟後隨采隨播,播後覆土厚約為種子直徑的1.5倍,溫度保持在27℃左右,經過4個月左右開始發芽,有少量種子會延續至2年後發芽。發芽不整齊,要耐心管理,經常保持播種基質的濕潤,促進發芽。苗期要求半蔭蔽環境。

栽培技術

土壤: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種植。
移栽:移栽宜在春季進行。
施肥:早春至夏末為其生長旺盛期,每半個月追肥1次,以稀薄複合肥水溶液為主,促進生長發育。待苗長2年後,可配施腐熟的有機肥,生長季節每1-2月施1次肥。
在熱帶氣候下,種植4年即可開花;而在南亞熱帶氣候下,成熟期會延長。

主要價值

觀賞:砂糖椰子樹形高大,可做行道樹或庭園綠化樹。
食用:砂糖椰子花序汁液可製糖、釀酒;花序割傷後有汁液流出,收集曬乾後即成砂糖,故名砂糖椰子。樹幹髓心富含澱粉,可提取製作西米供食用;果含糖量高,猴子非常愛吃,饑荒時期,人們亦把它的果實煮熟來充飢。幼嫩種子的胚乳可用糖煮成蜜餞;幼嫩的莖尖可作蔬菜食用。
材用:葉鞘纖維強韌耐濕耐腐,可制繩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