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礫石地基灌漿

並不是所有的軟土地基都適合灌漿,砂礫石的可灌性是指砂礫石地層能否接受灌漿材料灌入的一種特性。砂礫石地基的可灌性灌漿材料的細度、灌漿的壓力和灌漿工藝等因素。

砂礫石地基是比較鬆散的地層,其空隙率大,滲透性強、}L壁易坍塌等。因而在灌漿施工中,為保證灌漿質量和施工的進行,還需要採取一些特殊的施工工藝措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砂礫石地基灌漿
  • 條件:對軟土基進行可灌性判斷
  • 可灌性:主要取決於底層的顆粒級配
  • 類型:地基灌漿
可灌性,灌漿材料,鑽灌方法,打管灌漿,套管灌漿,循環灌漿,埋管法,預埋花管灌漿,開環 ,灌漿,

可灌性

可灌性指砂礫石地基能接受灌漿材料灌入的一種特性。可灌性主要取決於地基的顆粒級配、灌漿材料的細度、漿液的稠度、灌漿壓力和施工工藝等因素。砂礫石地基的可灌性一般常用以下幾種指標衡量。
1)可灌比值M:
M=
式中D——受灌砂礫石層的顆粒級配曲線上相應於含量為15%粒徑,mm;
——灌注材料的顆粒級配曲線上相應於含量為85%粒徑,mm。
M值愈大,可灌性就愈好。一般認為,當M≥15時,可灌水泥漿;M=10~15時,可灌水泥粘土漿;M=5~l0時,宜灌含水玻璃的高細度水泥粘土漿。
2)砂礫石層中粒徑小於0.1mm的顆粒含量百分數愈高,則可灌性愈差。當含量

灌漿材料

砂礫石地基灌漿,多用於修築防滲帷幕,很少用於加固地基,一般多採用水泥粘土漿。有時為了改善漿液的性能,可摻少量的膨潤土和其它外加劑。
砂礫石地基經灌漿後,一般要求帷幕幕體內的滲透係數能夠降低到10~10cm/s以下;漿液結石28d的強度能夠達到0.4~0.5MPa。
水泥粘土漿的穩定性和可灌性指標,均優於水泥漿。其缺點是析水能力低,排水固結時間長,漿液結石強度不高,粘結力較低,抗滲和抗沖能力較差等。
要求粘土遇水以後,能迅速崩解分散,吸水膨脹,並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粘結力。
漿液配比,視帷幕的設計要求而定,一般配比(重量比)為水泥:粘土=1:2~l:4,漿液的稠度為水:乾料=6:1:~1:1。
有關灌漿材料的選用,漿液配比的確定以及漿液稠度的分級等問題,均需根據砂礫石層特性和灌漿要求,通過室內外的試驗來確定。

鑽灌方法

砂礫石層中的灌漿孔都是鉛直向的鑽孔,除打管灌漿法外,其造孔方式主要有衝擊鑽進和迴轉鑽進兩大類;就使用的沖洗液來分,則有清水沖洗鑽進和泥漿固壁鑽進兩種。
砂礫石層防滲帷幕灌漿,可分為以下四種基本方法。

打管灌漿

灌漿管由厚壁的無縫鋼管、花管和錐形體管頭所組成,用吊錘夯擊或振動沉管的方法,打入到砂礫石受灌地層設計深度,打孔和灌漿在工序上緊密結合,如圖3-15所示。每段灌漿前,用壓力水通過水管進行沖洗,把土砂等雜質衝出管外或壓入地層中去,使射漿孔暢通,直至回水澄清。可採用自流式或壓力灌漿,自下而上,分段拔管分段灌漿,直到結束。
此法設備簡單,操作方便,一般適用於深度較淺,結構鬆散,空隙率大,無大孤石的砂礫石層,多用於l臨時性工程或對防滲性能要求不高的帷幕。

套管灌漿

施工程式是:邊鑽孔、邊下護壁套管(或隨打入護壁套管,隨沖淘管內砂礫石),直到套管下到設計深度。然後將鑽孔沖洗乾淨,下入灌漿管,再起拔套管至第一灌漿段頂部,安好阻塞器,然後注漿。如此自下而上,逐段提升灌漿管和套管,逐段灌漿,直至結束,如圖3-16所示。也可自上而下,分段鑽孔灌漿,缺點是施工控制較為困難。
採用這種方法灌漿,由於有套管護壁,不會產生塌孔埋鑽事故。但壓力灌漿時,漿液容易沿著套管外壁向上流動,甚至產生表面冒漿,還會膠結套筒造成起拔困難,甚至拔不出。

循環灌漿

循環灌漿,實質上是一種自上而下,鑽一段、灌一段,無需待凝,鑽孔與灌漿循環進行的一種施工方法。鑽孔時用粘土漿或最稀一級水泥粘土漿固壁。鑽灌段的長度,視孔壁穩定情況和砂礫石滲漏大小而定,一般為1~2m。逐段下降,直到設計深度。這種方法灌漿,沒有阻塞器,而是採用孔口管頂端的
封閉器阻漿。
用這種方法灌漿,在灌漿起始段以上,應安裝孔口管,其目的是防止孔口坍塌和地表冒漿,提高灌漿質量,同時也兼起鑽孔導向的作用,如圖3—17所示。
孔口管的安裝方法有兩種:

埋管法

在孔位處先挖一個深l~1.5m,半徑大幹0.5m的坑。由底用乾鑽向下鑽進至砂礫石層1~1.5m,把加工好的孔口管下入孔內,孔口管下端1~1.5m加工成花管,孔口管管徑要與鑽孔孔徑相適應,上端應高出地面20cm左右。在淺坑底部設止漿環,防止灌漿時漿液沿管壁向上竄冒,淺坑用混凝土回填(或壤土分層夯實),待凝固後,通過花管灌注純水泥漿,以便固結孔口管的下部,並形成密實的防止冒漿的蓋板。
(2)打管法鑽機鑽孔,孔口管插入鑽孔用吊錘打至預定位置,然後再向下鑽深30~50cm,並清除孔內廢渣,灌注水泥漿。

預埋花管灌漿

在鑽孔內預先下入帶有射漿孔的灌漿花管,管外與孔壁的環形空間注入填料,後在灌漿管內用雙層阻塞器(阻塞器之間為灌漿管的出漿孔)進行分段灌漿。其施工程式是:
(1)鑽孔及護壁常使用迴轉鑽機鑽孔至設計深度,接著下套管護壁或用泥漿固壁。
(2)清孔 鑽孔結束後,立即清除孔底殘留的石渣,將原固壁泥漿更換為新鮮泥漿。
(3)下花管和下填料 若套管護壁時,先下花管後下填料(若泥漿固壁時,則先下填料後下花管)。花管直徑為75~110mm,沿管長每隔0.3~0.5cm環向鑽一排(4個)孔徑為10mm的射漿孔。射漿孔外面用彈性良好的橡膠圈箍緊,橡膠圈厚度為1.5~2mm,寬度10~15cm。花管底部要封閉嚴密牢固。安設花管要垂直對中,不能偏在套管(或孔壁)的一側。
用泵灌注花管與套管(或孔壁)之間環形空間的填料,邊下填料,邊起拔套管,連續澆注,直到全孔填滿將套管拔出為止。填料配比為水泥:粘土=1:2~1:3;
水:乾料=1:1~3:l;漿體密度1.35~1.36t/m3;粘度25s;結石強度R=0.1~0.2MPa,R≤0.5~0.6MPa。

開環 

孔壁填料待凝5~15d,達到一定強度後,可進行開環。在花管中下入雙層阻塞器,灌漿管的出漿孔要對準花管上準備灌漿的射漿孔,如圖3-18所示。然後用清水或稀漿逐漸升壓至開環為止。壓開花管上的橡皮圈,壓裂填料,形成通路,稱為開環,為漿液進入砂礫石層創造條件

灌漿

開環以後,繼續用清水或稀漿灌注5~l0min,再開始灌漿。花管的每一排射漿孔就是一個灌漿段,灌完一段,移動阻塞器使其出漿孔對準另一排射漿孔,進行另一灌漿段的開環和灌漿。
由於雙層阻塞器的構造特點,可以在任一灌漿段進行開環灌漿,必要時還可重複灌漿,比較機動靈活。灌漿段長度一般為0.3~0.5m,不易發生串漿、冒漿現象,灌漿質量比較均勻,質量較有保證。國內外比較重要的砂礫石層灌漿多採用此法。其缺點是有時有不開環的現象,且花管被填料膠結後,不能起拔回收,耗用鋼材較多;工藝複雜,成本較高。
前三種灌漿方法的灌漿結束後,應立即封孔,以防坍孔冒漿;預埋花管法則可在帷幕檢查後集中進行封孔,但要孔口加蓋進行保護。砂礫石地基灌漿,應根據各工程的具體條件和灌漿應達到的要求,通過灌漿試驗,提出需要掌握的控制標準,用以指導灌漿施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