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礦露天水力開採

水槍沖采砂礦,並用加壓運輸或自流運輸的開採方法(見彩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砂礦露天水力開採
  • 外文名:Hydraulic mining of placer
  • 解釋:水槍沖采砂礦
  • 優點:節省了電源,經濟效果良好
正文,

正文

中國很久前即開始人工淘采砂礦,1673年曾用附近高山天然水源,開鑿明溝,引水沖淘砂礦。1929年在廣西水岩壩砂錫礦用水槍砂泵開採,在望高砂錫礦用自然水壓,裝備水力提升器開採,節省了電源,經濟效果良好。1949年後,砂礦露天水力開採由開採砂錫、砂金髮展到開採鎢鈦錳礦、鈮鉭鐵礦、鋯英石、金剛石等,甚至用水力開採粘土。使用水力開採的礦山、基建時間短、投資少、設備簡單、生產率高、成本低、投資見效快、技術經濟效果良好。  砂礦床開拓基坑開拓法 采場內開掘長約40~50m、寬10m的基坑,坑內布置砂泵揚送。視礦體厚薄,基坑可一次或分段掘到礦床底板,坑內礦漿池深度一般為1.5m左右。
塹溝開拓法 開掘塹溝,在溝內設輸礦溝道,自流運輸砂礦。如越過凹地,可與自流倒虹管配合,不用動力,經濟可靠(圖1)。  平硐溜井開拓法 開掘平硐和溜井通向礦體。在溜井中安設溜漿管,平硐底板鑲砌沖礦溝。本法適用於喀斯特山坡地區的低凹分散礦塊,為節約動力,應儘量採用自流運輸,避免砂泵揚送。目前使用的平硐長度已達2.6Km。溜井分垂直和傾斜兩種,前者套用較多。溜井用密集支柱支護。溜漿管的管徑通常為350mm,礦漿通過該管送入平硐中的沖礦溝。沖礦溝布置方式有兩種:①砌築於平硐底板上,適用於服務年限短的礦山;②在平硐底板下面開掘。管道與沖礦溝的連結處設有緩衝池,以減少衝擊力,防止礦漿從管內流出時飛濺。管道上部入口處應設格篩,以防大塊和泥團阻塞管道。
採礦方法主要是沖采,有時要進行殘礦回收,在有些砂土中需預先鬆動和清理廢石。沖采水槍的進水管直徑為150~200mm,噴嘴直徑常用38~65mm,壓頭為50~150m;耗水量為采砂量的1.7~14倍,在高山缺水地區,控制在3倍以下。水槍距工作面的最小距離,通常與階段高度值相近。水槍移動步距為4~6m,砂泵移動步距為50~200m;或先將礦漿池前移,當砂泵吸入管加長至50~90m後,再移動砂泵。
水力開採一般不適用於嚴寒地區。在氣溫低於 5℃的地區,應有防寒措施,如對水泵、砂泵和水管等進行防凍;在水管較低點設放水閘門,工作停止時注意放水;設定備用水管;採用高階段時,採取減少水量的措施,將水壓提高50~60%;采場底板坡度比夏季加大25~30%等。
沖采法 有逆向、側向、順向及聯合沖采法,以逆向沖采法套用較多(圖2)。該法系將水槍對準工作面,用射流在台階底部掏槽,使砂土坍陷,與水混合成礦漿,逆向流往礦漿池和沖礦溝,可充分利用射流衝擊力,減少耗水量。由於部分殘礦不能回收,采場底板有裂隙或溶洞時,又有部分礦石沉積,礦石損失率一般為5~10%。沖采時表土和夾層混入,使出礦品位降低;但同時有部分廢石被篩出,又可使出礦品位相對提高,一般實際貧化率為5~10%。  砂礦的預鬆動 可提高水槍效率,降低水電消耗和採礦成本。鬆動方法有爆破法和水壓法。前者使用較多,經濟效果良好,在高山缺水地區更為顯著,每噸砂礦的耗水量可降至1.7t。後者適用於具有滲透性的砂礦,在距階段坡頂線2~3m處插入一排鋼管,插深約2m,管距約3m,壓入高壓水。經數小時可使土岩塌落,采一噸砂礦耗水0.5~0.7t。此法與底部掏槽相結合,效果良好。
殘礦回收 有的殘礦是由於工作面底板坡度而形成,有的則為殘留於喀斯特溶洞中的砂礦。前者一般先用爆破法鬆動殘礦,然後用水槍逆向沖采,再調整噴嘴直徑,用順向沖采法清掃底板殘礦,並用小型移動砂泵揚送礦漿至主砂泵的礦漿池內或沖礦溝中;不能沖走的廢石,可用人工或機械清理。後者可用膠管小水槍沖采,配合小型移動砂泵;如溶洞狹小,可用水力射流提升器回收。
水力運輸分自流和加壓兩類,前者不耗費電力,生產成本低,又分溝道運輸和管道運輸兩種方式。溝道運輸可就地取材,基建投資少,中國廣泛採用。在地形條件限制時,往往輔以自流管和倒虹管。
溝管線路選擇應滿足:①基建工程量小,架空部分少,施工方便,利於維修;②線路儘可能取直,線路轉角不小於120°;③使大部分砂礦或剝離物能自流運輸,少用輔助砂泵;④自流運輸的溝道坡度大於砂礦流動的臨界水力坡度,線路轉角處最好有100mm的落差;⑤溝道坡度過大時,用跌水落差調整,以減少磨損;⑥在地形有起伏時,可用自流管和倒虹管,在最低處設排礦閥。
自流運輸 ①溝道斷面 有半圓形、矩形和梯形。後兩種在生產中廣泛被採用。矩形斷面的開挖工程量小,流深較大,砌築方便,但更換溝底襯板不方便,大泥團較多時易阻塞溝道,水力半徑小。梯形斷面與之相反。取二者之長,可以上半部為矩形,下半部為梯形。沖礦溝的深度應為礦漿流深的2倍以上。
② 溝道坡度 礦漿自流溝道的最小坡度,與漿中的土岩粒度、礦漿濃度和襯砌材料有關,平均粒徑愈大,要求的坡度也愈大。一般應比臨界坡度大10%以上。當礦漿濃度為20~30%時,沖礦溝最小坡度約4~6%。
③ 襯砌材料 常用的有石灰岩、大理岩、花崗岩、耐磨鑄鐵和輝綠岩製品等。各種主要襯砌材料的優缺點和通過萬噸礦石的實際材料磨損率見表。  溝幫和溝底的磨損比約為1:3;距溝底5cm以上的部位磨損很少。
④ 泥團處理 沖礦溝內礦漿流動時,常有泥塊粘裹石塊而成的大量泥團,阻塞沖礦溝,造成事故;含泥率高的礦區尤甚。泥團呈球狀,較堅韌,必須衝壓打擊,才能破碎。處理泥團的主要設施有六麵條篩和電動圓筒篩。
⑤ 倒虹管運輸 通過寬闊較深的窪地,可用倒虹管自流輸送砂礦。倒虹管由鋼管與鑄鐵管組成;用輝綠岩鑄石襯裡的倒虹管,使用效果更好。用倒虹管時流量愈大,礦漿濃度愈大,所需的靜壓頭就越高。為減少水力坡度,降低靜力壓頭,必須合理選擇管徑。管徑必須由大到小,逐漸減小,並用漸縮管相互連線。入口段礦漿的流速須大於1.4m/s,揚送段流速不低於3m/s,礦漿在管道中流速為臨界流速的 1.1倍。礦漿入口處設定間距25mm的條篩,在谷底平緩段安裝球形閥,以清洗和排放阻塞管道的乾結礦石;礦漿入口處還應設清水池,以調節礦漿濃度和流量,並在突然停電時用來沖儘管內礦砂。條篩前的礦漿溝應安設閘門和儲礦池,以便控制和調節砂礦量。平緩段的彎管角度應大於120°~160°,以避免轉彎處所形成的渦流區。
加壓運輸 地形條件不允許自流運輸時,用砂泵加壓水力運輸。砂泵一般均採用吸入式。如果需要串聯作業時,中間升壓泵可採用注入式。但一般不採用並聯作業。礦漿在管道內呈紊流狀態。固體顆粒在礦漿中的運動狀態相當複雜,有高流速狀態、臨界流速狀態和低流速狀態。礦漿在管道內流速與礦漿濃度、管徑、礦石粒度和管道阻力係數有關。臨界流速狀態最經濟。正確選定流速數值,可降低電耗和生產成本,減小壓頭損失和管道磨損。為防止管道阻塞,最小流速應為最大粒徑礫石自由沉降速度的1.5~2倍。
礦漿在管道內運動的壓頭損失,在清水運動壓頭損失的基礎上,考慮到礦漿比重和附加能量的影響來確定。壓頭損失與流速關係極大:流速低於臨界流速時,將有固體顆粒沉降於管道底部而增大阻力;流速過大時,由於管道內的摩擦,消耗能量,也增大壓頭損失。正確選擇臨界流速,才能保證壓頭損失最小。選擇最有利的礦水比(單位時間內運出的乾礦重量與耗水量之比),可降低水、電消耗和生產成本,提高砂泵與管道的運輸能力。
砂漿管道磨損很大,選用管道要注意管壁的厚度,尤其要選擇適宜於臨界流速的管徑以減小磨損。使用的鋼管每季應翻轉一次,每次轉60°~120°,以延長使用年限。如使用200mm的無縫鋼管,管壁厚8mm時,通過35~40萬米3的砂礦後即完全磨壞,不能再用。
供水水力開採需大量用水,供水方法有自流、機械加壓和聯合法。為節約用水,采場用水主要取自選廠尾礦池(或水力排土場)。將用過的水澄清回收,循環使用,水源來水作為生產過程耗損水量的補充,僅占總用水量15%左右。旱季耗損多,占20~25%,雨季只占5~10%。加壓泵站的位置定在礦區中央的高地為宜,以便充分利用靜水壓頭和縮短管道長度,減少壓頭損失。泵站貯水池的容積,應能貯備4~5小時的用水量。
砂礦露天水力開採
砂礦露天水力開採
砂礦露天水力開採
砂礦露天水力開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