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九龍壁

石雕九龍壁

龍壁是我國特有的建築形式,有一龍壁、三龍壁、五龍壁、七龍壁、九龍壁等多種形式,而以九龍壁最為尊貴。九龍壁通常建在帝後、王公居住或經常出入的宮殿、王府、寺院等建築正門的對面,是我國照壁建築的進一步發展。龍壁有磚雕、泥塑、彩繪、琉璃等多種形式,而以琉璃燒制的色彩最艷麗、藝術價值也最高。

"石雕九龍壁"是古人集合了眾多動物和天象創造出來的神物,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寄託著中國人的智慧和理想,代表神聖、尊貴與至高無上。以龍為主體的古建築在中國不計其數,但是最有代表性的還是北京·北海的九龍壁,九龍壁作為中國"龍"文化的集中體現,是世界寶貴歷史遺產,無價之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雕九龍壁
  • 地位:中華民族的"圖騰"
  • 最具代表性:北京·北海的九龍壁
  • 使用者:帝後、王公
  • 製作部分:須彌座、壁身和曉壁頂
  • 意義:數至九九,壁長為暗九
形態,設計製作,寓意,擺放,

形態

石雕九龍壁的龍共有九條。是九條而不是八條或者十條,這也是有原因的。九在《周易》中表示"陽",因為古人把數字分為陽數和陰數,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為陽數中最高最大的一個,是"道之綱紀也"。所以,九龍壁上的龍,必定是九條。這九龍壁上面的九龍,正中的為正龍,兩側的分別為升龍和降龍。正龍黃色,黃色是最高貴的顏色,所以帝王的龍袍都是黃色的。正龍位於正中,不管是從右至左還是從左至右數,都是第五條。這條黃色的正龍象徵的就是天子。因為在陽數中,五居正中,所以有"九五至尊"的說法。九龍壁上並不止九龍,除了正面的九龍以外,正脊和戧脊上的圖案也是龍,但在數目上都不脫九五之數。不僅是飾物龍的數目,所有建築九龍壁的材料,數目上也不脫九五之數。正面九龍,也合理地分布在五個不同的區域,同樣也暗合九五之數。九龍壁上大大小小的龍,個個色彩分明,姿態萬千,靈活飛動佇立在九龍壁前,如果真正領略了這一道影壁蘊涵的文化和藝術分量,或許,你內心的震撼不亞於登上萬里長城時的那種感觸
石雕九龍壁
石雕九龍壁
據現存史料記載:九龍壁為單面五彩琉璃照壁,坐南朝北,壁長45.5米,高8米,厚2.02米。九龍壁由三部分組成,下層為基座,也稱須彌座,為束腰形,高2.09米,由75塊琉璃磚組成,雕有浮雕兩層琉璃獸,一層是麒麟、獅子、鹿、馬、羊、狗、兔等動物,另一層是小型行龍。獸、龍形象生動,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中部為九龍壁的壁身主體,高3.72米,用426塊琉璃構件分六層拼砌而成九條飛龍。上部為斗拱裝飾,琉璃瓦獸頂歇山式。九龍壁東西兩端分別是“旭日東升”、“明月當空”的圖案。九龍壁中央對正著代王府,姿態端正,龍頭向上,龍身向上彎曲,九龍壁的主龍為正黃色,正視王府大門。主龍左右的兩條龍為淺黃色,龍頭朝東,龍尾回甩向中心龍,呈對稱狀。依次對稱的兩條龍龍頭向西,呈淡黃色。再其後是對稱狀的兩條寶藍色巨龍,最外邊(東西兩邊)的兩條龍呈黃綠色。九龍壁九龍張牙舞爪,氣勢磅礴,好似從天而降,騰雲駕霧,翻江倒海。九龍之間的背景是水草山石圖案,映襯烘托九龍成為一個主體亦是個體,靈活多變,姿態優美動人。
九龍壁前建一倒影水池,水池長34.9米,寬4.38米,深0.9米。倒影池中間建石橋,以石柱圍繞,石柱雕有各種姿態的各種動物形象。每當夏秋之際光線折射,九條巨龍映射池中,池水流動,九龍擺尾騰空,大有欲上青天之勢。
代王朱桂建造了九龍壁,且其觀古審美和考古的意義經久不衰,據此推測,此人不是愚鈍之輩。但民間為什麼傳說代王朱桂猥瑣並殃及夫人?存在於民間的民意,更看重為官者的個人品行,而忽視了其它的重要文化情結。代王朱桂建造九龍壁的初衷今人無從考證,但今人面對的確實是一座至精至美的九龍壁,並成為其文化的傳遞者。
大同九龍壁在代王府前面矗立了近400年之後—清朝乾隆二十一年(1755),北京北海的九龍壁遮擋了北海的“真諦門”(真諦門被1919年的一場大火燒毀),傳說是乾隆皇帝看了山西大同城內代王府門前的九龍壁以後在北海仿建的。北海九龍壁長27米,高6.5米,厚1.2米。全壁以紫、綠、黃、藍、赭、白六色琉璃鑲嵌而成,雙面各有蟠龍九條,飛騰雲海,夭矯蜿蜒。九龍壁的正脊、垂脊、垂、簡瓦以及多彩斗拱下面也裝飾著龍,共有大大小小635條龍。

設計製作

九龍壁製作的分為須彌座、壁身和曉壁頂三部分。須彌座,也稱基座,為束腰形,浮雕兩層琉璃獸,一層是麒麟雕刻、石獅子、鹿、馬、羊、狗、兔等動物,另一層是小型行龍。獸、龍形象生動,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九龍壁東西兩端分別是“旭日東升”、“明月當空”的圖案。
石雕九龍壁
壁身為主體部分,龍的造型雄壯有力,氣勢磅礴,為北海和故宮兩座九龍壁所不及。上有九條巨龍騰飛於驚濤駭浪之中,又有奇山異石相通,畫面構圖獨具匠心,富於想像力。正中的為正黃色主龍,這是惟帝王方可使用的顏色。龍頭向上,龍身向上彎曲,盤卷迴旋,似正襟危坐,大概是王府主人的形象。中心龍兩側的一對淺黃色龍,為飛行之龍,龍頭向東,龍尾伸向中心龍,神情瀟灑,怡然自得。第二對龍為中黃色,頭尾均向西,形態飄逸,古樸大方。第三對龍為紫色,是對飛舞之龍,神情兇猛暴怒,大有倒海翻江之勢。第四對龍呈黃綠色,神采飛揚,氣宇軒昂。九條巨龍伸爪抱珠,捕風弄雨,盤曲迴繞,體態雄健,色彩絢麗,栩栩如生。巨龍之間以雲霧、流雲、波濤、山崖和水草相隔相聯,五彩斑斕,蔚然壯觀。壁身下部是青綠色的洶湧波濤,上部是藍色的雲霧和黃色流雲。
壁頂正脊的脊頂兩側有高浮雕的多層花瓣的蓮花及游龍等圖案,兩端是龍吻等。
我國古代宮廷常在大殿前的踏跺中間設有石雕御路,這是一種隨著踏跺坡度斜鋪著的巨石浮雕,北京故宮保和殿後三台有三塊雲龍石雕御路,其中最下部的一塊長16.57米,寬:3.07米,厚1.7米,重約250噸,系用一整塊大理石雕刻而成。該石雕御路原為明代作品,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被鑿去原來的紋樣,重新雕造。御路的中間是高浮雕的九條蟠龍在捲雲中翻騰戲珠,下端雕海水江涯,氣勢恢宏。周邊用淺浮雕雕刻著連續的卷草圖案。兩側踏跺浮雕是獅馬等圖案,主次分明二整塊石雕御路構圖和技法都很高超。

寓意

據流傳大同一帶的民間傳說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分封自己的兒子們天下為王,其中第十三子朱桂被封為代王鎮守大同。但朱桂天生不是王者之才,不學無術不思向上,活脫一個愚鈍頑童。代王朱桂來到大同之後,專橫跋扈、亂殺無辜,弄的大同地面民不聊生、雞飛狗跳,百姓怨聲載道。代王朱桂的妻子是明朝大將徐達之女,長相醜陋不堪。朱夫人因自己丑陋,十分嫉妒侍女美貌,經常給侍女抹黑臉面打扮醜態,侍女們敢怒不敢言。夫妻二人一塊兒胡鬧,因此在大同留下罵名,一直流傳至今。朱桂到任代王之後,就在大同大興土木,在大同城內大東街建立了代王府。代王府規模宏大氣勢壯觀,頗有皇家氣派,朱桂還不滿足,又在代王府門前建立一座九龍壁。
石雕九龍壁

擺放

九龍壁的意義道:“數至九九,壁長為暗九, “ 龍圖騰在中國又有消災彌禍、鎮宅、平安、吉祥,財運等含義。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九龍的形體有正龍、升龍、降龍,翻騰自如,九龍騰飛,神態各異。正龍威嚴、尊貴,降龍則溫文爾雅。寓意群賢共濟,圓滿如意、蒸蒸日上的盛世景象!
九龍壁在古代通常建在帝後、王公居住或經常出入的宮殿、王府、寺院等建築正門的對面,是我國照壁建築的進一步發展。九龍壁有磚雕、泥塑、彩繪、琉璃等多種形式,而以石雕雕刻藝術價值最高。
九龍壁在現代則放置在政府、廣場、公司廣場象徵富貴、權威,升騰發達。寓意升遷,發達,機遇。
上一頁1下一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