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芒草

石芒草

石芒草,別名:石珍芒、石清、硬骨草、吹雞稈,拉丁文名:Arundinella nepalensis Trin. 禾本科野古草屬多年生草本。有具鱗片的根莖,稈直立,下部堅硬,無毛;節淡灰色,被柔毛,節間上段常具白粉,節上的分枝常可抽穗。葉鞘無毛或被短柔毛,邊緣具纖毛或變無毛;葉舌乾膜質,極短,上緣截平,具纖毛;葉片線狀披針形,基部圓形,先端長漸尖,無毛或具短疣毛及白色柔毛。圓錐花序疏散或稍收縮,主軸具縱棱,無毛;分枝細長,近輪生,灰綠色至紫黑色;穎無毛;第一穎卵狀披針形,脊上稍粗糙,先端漸尖;成熟時棕褐色,薄革質,無毛或微粗糙;芒宿存,穎果棕褐色,長卵形,花果期9-11月。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具鱗片的根莖,鬚根直徑1.5-1毫米。稈直立,下部堅硬,高90-190厘米,直徑2-5毫米,無毛;節淡灰色,被柔毛,節間上段常具白粉,節上的分枝常可抽穗。葉鞘無毛或被短柔毛,邊緣具纖毛或變無毛;葉舌乾膜質,極短,上緣截平,具纖毛;葉片線狀披針形,基部圓形,先端長漸尖,長10-40厘米,寬1-1.5厘米,無毛或具短疣毛及白色柔毛。圓錐花序疏散或稍收縮,主軸具縱棱,無毛;分枝細長,近輪生,小穗柄分別長約1.5毫米及3.5毫米;小穗長3.5-4毫米,灰綠色至紫黑色;穎無毛;第一穎卵狀披針形,長2.2-3.9毫米,具3-5脈,脊上稍粗糙,先端漸尖;第二穎等長於小穗,5脈,先端長漸尖;第一小花雄性,長2.5-3毫米,外稃具不脈,頂端鈍;第二小花兩性,外稃長1.6-2毫米,成熟時棕褐色,薄革質,無毛或微粗糙;芒宿存,芒柱長1-1.2毫米,棕黃色,芒針長1.7-3.4毫米;基盤具長0.3-0.7毫米的毛。穎果棕褐色,長卵形,長約1毫米,寬約0.3毫米,頂端截平,胚長0.6毫米。染色體2n=40,20 (Larsen)。花果期9-11月。
石芒草石芒草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 000米以下的山坡草叢中。
石芒草石芒草

分布範圍

產福建、湖南、湖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西藏等省區;熱帶東南亞至大洋洲、非洲廣泛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尼泊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