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山天竺寺景區

石膏山天竺寺景區

石膏山天竺寺景區位於石膏山北峰,山影重重,佛意濃濃,寺光山色,交相輝映。

海拔1700-1800米,始建於清朝雍正八年,距今有三百餘年的歷史,經幾度重修,其原貌已不存在,2007年通宇公司開發石膏山以來,經過專家的認真設計,對原有簡陋的建築進行了科學的修復。寺廟取名"天竺"並不多見,天竺專指佛國勝地,是佛祖弘揚佛法的所在,寺院不能亂用,只有修行高深的尊長,才有資格。天竺寺供奉佛像以觀音為尊。在殿西有碑林,記載著石膏山的人文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膏山天竺寺景區
  • 地理位置:山西省晉中市
  •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 級別:國家級
  • 類型:森林公園
  • 批准時間:1992
景區介紹,景點介紹,白衣寺,龍王寺,天竺寺,保全禪院,鐵佛寺,鐘鼓樓,鐘泉寺,塔林,

景區介紹

石膏山天竺寺景區位於石膏山北峰,山影重重,佛意濃濃,寺光山色,交相輝映。讓我們走進這片禪林淨土,感受大千世界玄妙,領略人間仙境的風情。
天竺寺景區分為上岩白衣寺、龍王洞、塔林,中岩天竺寺、保全禪院,下岩鐵佛寺、鐘泉寺。

景點介紹

白衣寺

白衣寺位於上岩的西洞,又叫抱佛洞,供奉是白衣觀音菩薩。是石膏山佛門開山的鼻祖。白衣觀音被認可為可以消災延命,保佑家人平安。

龍王寺

龍王寺位於上岩的東洞,是石膏山天竺寺文明的發祥地。供奉龍王塑像,洞高五米,寬八米,深約十米。

天竺寺

天竺寺位於中岩所在的位置,海拔1700-1800米,始建於清朝雍正八年,距今有三百餘年的歷史,經幾度重修。門額鑲嵌磚雕"山林埜趣"四字,是傅山先生題字,門洞形如曲拱,進深約六米,上建鐘樓,內懸古
鐘是明嘉慶年間縣令所鑄,殿宇建在天然形成的溶洞中,建築布局依山勢分前後上下兩層,後殿為正殿,東西兩側各有偏殿。正殿內供奉: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左配殿為送子觀音,右配殿為地藏菩薩,左脅持為閔公,右脅持為道明。雲水洞中供奉:西方三聖(阿彌陀佛、左脅持為觀音菩薩、右脅持為大勢至菩薩),祖師殿內供奉的為菩提達摩。

保全禪院

保全禪院天竺寺僧人起居齋戒、證經說法之地。西南禪堂五層,三層以上專供藏經,為法門重地。東側法門洞為課堂,往東南通連香積廚。

鐵佛寺

鐵佛寺位於下岩,始建於清朝雍正八年。
山門殿山門亦稱三門,天王殿居中,東為地藏王殿(即無相門,供奉地藏菩薩),西為關帝殿(即無作門,供奉關公)。
四大天王殿,俗稱"四大金剛",分別為: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南方增長天王,手握寶劍,為的是保護佛法不受侵犯;西方廣目天王,手中纏一龍,他能以淨天眼承時觀察世界,護持眾生;北方多聞天王,左手握銀鼠,右手持寶傘,用以制服群魔,保護民眾的生命財產。在四大天王中間供奉的是彌勒佛。和彌勒佛相背而立的是負責守衛大雄寶殿的韋馱菩薩。

鐘鼓樓

鐘鼓樓佛寺制度儀規的重要組成部分,無相門上為鐘樓,無作門上為鼓樓。
佛母洞位於天王殿與羅漢堂之間的樓道上,供奉準提菩薩,也稱準提佛母。大雄寶殿
寺內正中設有一鐵鑄香爐,長約兩米半,高寬約一米有餘,正面有鐵佛大殿四字,背面是虎頭運圖,雄壯有力。正殿供奉為"橫三世佛":居中為釋加牟尼,左為藥師佛,右為阿彌陀佛。
偏殿為羅漢堂供奉有十八羅漢

鐘泉寺

鐘泉寺位於下岩的水月洞,供奉"東方三聖"即居中為藥師琉璃光佛王佛,左脅持為日光遍照菩薩,右脅持為月光遍照菩薩。鐘泉寺西側,有石膏山十景之一的"鐘泉澄澈",佛家稱之為"八功德水",鐘口徑0.95米,深1.4米。素有八德之稱"澄清、清冷、甘美、輕軟、潤澤、鴳、解饑渴、養妙根"。

塔林

塔林位於上岩以東的羅漢頂,塔林是一種佛教建築,被佛家視為聖物。塔下有墓室地宮,是前輩師祖的公墓。天竺寺僧人圓寂後屢建靈塔,清風明月,長佇羅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