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碑山

石碑山

石碑山原名魯納山,又名黑石山,在雙柏縣城東南方126公里處,屬哀牢山中段支脈,山中峰高嶺峻,清逸秀麗,山峰海拔2640米,常年雲遮霧繞,加上濃蔭蔽日的參天古木,更顯得巍巍高聳而又充滿神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碑山
  • 地理位置:廣東省惠來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石碑山燈塔,
  • 原名:魯納山,又名黑石山
  • 山峰海拔:2640米
石碑山的史記,石碑山燈塔,

石碑山的史記

據有關史料記載,明代自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平定雲南,以沐氏世襲鎮守。易門、峨山、新平、雙柏等地的彝、漢族人民對沐氏巧取豪奪、橫徵暴斂進行反抗鬥爭,從公元1520年開始,沐氏多次調集大兵鎮壓均未奏效,一直延至明亡。在安龍堡區石碑山上的“鎮寧裔土”石碑,是嘉靖三十六年至四十三年(公元1557年至1564年),歷時八年的農民反抗鬥爭時,巡撫呂光洵調兵從易門、新平、雙柏等地分路進剿至六納,殺害了奚平、奚德、奚本三頭領後所立。有一記載道:安龍堡鄉說全村老人施國應(已故)說,石碑山頂有一土城,石碑下面有一所官房,是沐國公築的,石碑是嘉靖年間立的,光緒二十八年被雷擊倒。又一記載:石碑山,在公元1565年前總名叫安龍堡山,是明代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巡撫呂光洵調兵鎮壓了彝、漢農民反抗鬥爭,在六納殺了三個頭領,於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仲春二月,在距說全村十公里的後岩上,立了“鎮寧裔土”石碑後,才叫石碑山的,是彝、漢人民經過幾十年流血鬥爭而得的名稱,具有反抗暴虐的歷史意義。石碑山周圍的許多地名,都是按自然景狀命名,如“法念”是紅石岩;“米西都”是吹風洞;“六納”應是“碌納”,是黑石岩;等等。

石碑山燈塔

石碑山燈塔又叫石碑山航標塔。
廣東省惠來坂美村有石碑山山脈,亞洲第一航標塔就位於石碑山海岬處。靖海鎮建城於明嘉靖二十八年,因地貌如象行,故別名“象城”。古城門仍舊保存完好,鐫有“江山永固”4字,沉煙落日中遙見城圍蜿蜒。老街懷舊氣氛相對照的是矗立於海角石碑山的航標燈塔和燈塔守望著的靖海港。石碑山由於位置顯目,歷來是海上航行和漁民歸航的重要標記之處。
石碑山燈塔石碑山燈塔
公元1882年,由萬國公司創建,後又陸續重建。這一“亞洲第一燈塔”高33米,射程18海里,盡收海角天風於眼底。而燈塔之下的航道100多年之前就被英國人定為國際航道。現在的燈塔為1981年建成,鋼筋 混凝土結構,該燈塔高68.8米,7級抗震設計,14級抗風設計,塔頂燈光視距24.5海里,主光燈每10秒閃動一次, 並配有雷達應答器和無線電導航系統等設 備,是中國16個導航台中最高者,有“亞洲第一航標塔”之稱。石碑山岬角的汕頭航標區石碑山燈塔,高聳挺拔、巍然屹立。石碑山岬角系粵東海岸線拐彎處伸入海洋的最突出陸地,對往來船隻威脅甚大,舊時曾有許多船隻在此觸礁,可見該燈塔的重要性。登臨燈塔塔頂,遠眺是浩瀚廣闊、一望無際、碧波萬傾的南中國海,令人心曠神怡、心旌飄蕩。若是晴好天氣,在塔頂上觀日出日落十分絢麗壯觀。石碑山燈塔已經成為坂美村乃至惠來縣的標誌性名片,成為旅遊地標性建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