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白菌

石渠白菌

石渠白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石渠白菌產區地處青藏高原南部,產區是青藏高原主體的一部分,也是長江、黃河的源頭地帶,產區海拔4080米-4200米之間,適宜蘑菇生長。石渠白菌菌蓋幼時近半球形,成熟後近平展,邊緣內卷,直徑5-10厘米;幼時金黃色,中部顏色稍淺,成熟後顏色變淡,乾品污白色;菌蓋中部同心環狀龜裂,邊緣被纖毛狀鱗片。菌褶檸檬黃色,近彎生,較密,不等長。菌柄圓柱形,部分基部稍膨大,實心,長3厘米左右,直徑1-2.5厘米;菌環上部菌柄白色,菌環下部菌柄略帶淺黃色。菌環位於菌柄中部,淺黃色,菌肉白色,肉厚0.7-1.8厘米,菌香味濃郁,味道嫩滑。

2018年7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正式批准對“石渠白菌”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渠白菌
  • 產地名稱: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
  • 品質特點:菌柄圓柱形,基部稍膨大
  • 地理標誌: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農村部第40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8年7月3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石渠白菌菌蓋幼時近半球形,成熟後近平展,邊緣內卷,直徑5-10厘米;幼時金黃色,中部顏色稍淺,成熟後顏色變淡,乾品污白色;菌蓋中部同心環狀龜裂,邊緣被纖毛狀鱗片。菌褶檸檬黃色,近彎生,較密,不等長。菌柄圓柱形,部分基部稍膨大,實心,長3厘米左右,直徑1-2.5厘米;菌環上部菌柄白色,菌環下部菌柄略帶淺黃色。菌環位於菌柄中部,淺黃色,菌肉白色,肉厚0.7-1.8厘米,菌香味濃郁,味道嫩滑。
石渠白菌石渠白菌

營養價值

石渠白菌鮮菌胺基酸總量高≥4%,水分≥84%,蛋白質≥6%。石渠白菌乾菌胺基酸總量高≥22%,水分≤13%,蛋白質≥31%。
石渠白菌石渠白菌

產地環境

石渠白菌產區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地處青藏高原南部,產區是青藏高原主體的一部分,也是長江、黃河的源頭地帶,產區海拔4080米-4200米之間。產區草地土壤肥沃,適合白菌生長發育。石渠白菌產區屬於北亞熱帶氣候區,具有典型的季風高原型氣候特點,氣溫低,日照長,晝夜溫差大,得天獨厚的氣候形成了物種繁多的植被,全縣草原覆蓋率達72.95%左右,產區內冬長夏短,全年平均氣溫﹣1.6℃,降雪日數達83.8天,空氣中含氧量僅為海平面的30%,內陸地區的60%,年降水量570.6毫米左右,無霜期21.1天,水源豐富,水質良好,是石渠白菌的最佳生態區。
石渠白菌石渠白菌

歷史淵源

清末石渠白蘑菇,曾作為貢品,奉送慈禧太后品嘗。
2018年9月1日,“川貨全國行·唐山站”活動在河北省唐山市舉行,展出來自四川省甘孜州的石渠白菌。
石渠白菌石渠白菌

生產情況

2017年,石渠白菌地理標誌保護面積1100000公頃,乾菌年產量10噸,鮮菌年產量70噸。
石渠白菌石渠白菌

產品榮譽

2018年7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正式批准對“石渠白菌”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石渠白菌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所轄色須鎮、尼呷鎮、德榮瑪鄉、長沙貢瑪鄉、呷衣鄉、格孟鄉、蒙宜鎮、新榮鄉、宜牛鄉、蝦扎鎮、起塢鄉、阿日扎鄉、長須貢瑪鄉、長須乾瑪鄉、長沙乾瑪鄉、溫波鎮、瓦須鄉、國營牧場總計18個鄉鎮(場)113個村。地理坐標為東經97°20′-99°15′,北緯32°19′-34°20′。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獨特的地理位置條件為雅礱江流域,海拔4080米-4300米之間,地下菌絲在發育時候要求溫度不得低於﹣3.8℃,最適宜溫度為﹣1℃-10℃之間。
(2)品種選擇:選擇該地原產的“石渠白菌”品種,其產品7月中旬-8月中旬採摘時候產量最多,品質最好,白菌實體純厚、橙黃色、醇香濃郁等特點。
(3)生產過程管理:石渠白菌生產按照國家相關標準要求進行:
A、菌區管理:因為在水源草源豐盛的地方石渠白菌菌絲繁殖快,白菌產量極高,孢子入地2-3天能繁殖出來,為達到一定數量菌絲繁育,應在保護區域範圍中挑選水源草源豐盛的區域設立集中產區,分區管理,分批採摘。組織當地牧民民眾學習了解石渠白菌生長規律,共同觀察集中產區中菌群生長情況。進入採摘季節後,每次採摘時注意預留成熟種菌用於後續生長。石渠白菌為自然飽子分裂,若有菌絲暴露在外則用腐殖土壤覆蓋,不壓實。
B、草場管理:在白菌集中生長區域,通過人工種草修復其生存環境,同時採用圍欄保護避免動物破壞。
C、水源管理:在白菌集中生長區域,人工進行濕度干預,通過人工噴水方式增加濕度。
D、病蟲綜合防治:立足草原生態系統,保持草原內生物群落多樣性和動態平衡,因地因時制宜,以經濟閾值為指標,協調運用各種有效的防治手段,有針對性的防治病蟲害,把病蟲控制在經濟允許受害水平之內。推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在防治方法上,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優先選用生物、物理、生態防治等非化學防治手段。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規定:鮮菌採摘時,採收時間為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不宜過晚採收:菌蓋呈半球狀高度5-6公分的最適宜,菌蓋平展達到成熟狀態,手工採摘保持產品的原生態;為達到一定數量菌絲繁育,對集中產區成熟的種菌不進行採摘。乾菌製作時,將採摘好的“石渠白菌”鮮菌通過攤晾在通風乾燥處攤晾2-3小時,以降低菇體表面水分,並清除根部和表面的雜質;清除雜質後烘乾2-3小時使“石渠白菌”定型,然後調節溫度保持3-4小時,加速“石渠白菌”表面的水汽化和內部細胞擴散,升高溫度維持2小時,使得脫水的乾製品接近標準含水量,降低溫度,保持1小時,使“石渠白菌”的內外及製品之間水分平衡,然後冷卻至室溫。
(5)生產記錄要求:石渠白菌生產全過程要求建立生產檔案,記錄病蟲害發生情況、生產技術措施和投入品使用情況,特別是生物藥劑的名稱、來源、使用目的、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白菌生育期及收穫日期,質量檢測情況,銷售情況等,並妥善保存,以備查閱。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產品質量符合國家相關標準。

專用標誌使用

地域範圍內的石渠白菌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石渠白菌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形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