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橋鋪街道

石橋鋪街道

石橋鋪始建於清朝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在今石橋鋪正街東段建有兩孔石墩橋一座,並在此建有鋪遞。石橋鋪因有此石橋和店鋪故而得名。石橋鋪街道幅員面積10平方公里,總人口143928人(2010年),自古便是連線成渝兩地的交通要塞和商貿重鎮。石橋鋪街道辦事處機構成立於1962年7月,是九龍坡區委、區政府的派出機構,1998年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接受九龍坡區委、區政府的委託管理。辦事處下設14個社區黨委和24個社區黨支部,47個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其中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23個,黨員近2000人,基層工會101個,共青團9個,婦女組織14個。

石橋鋪街道位於九龍坡區東北部,距區政府4.5千米。轄科園路第一、科園路第二、柳背橋、柏林、迎賓路、石楊路第二、石楊路第三、渝州路、紅育坡、白馬凼、石小路、石新路第一、埝山苑、石楊路第一14個社區。石(橋鋪)楊(家坪)路,石(橋鋪)小(龍坎)路,石(橋鋪)新(橋)路,渝洲路在此交會,成渝高速公路起點站在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橋鋪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九龍坡區
  • 面積:10平方公里
  • 人口:143928人(2010年) 
  • 車牌代碼:渝A
歷史沿革,區域經濟,區域劃分,

歷史沿革

1962年建石橋鋪街道。1995年初由沙坪壩區劃歸九龍坡區管轄。1997年,面積10平方千米,人口6.5萬,轄有石橋鋪正街、石新路一、石新路二、石新路三、蘭花、柏林村一、柏林村二、柏林村三、長石苑、紅育坡、埝山苑、二郎路一、二郎路二、二郎路三、石楊路一、石楊路二、石楊路三、石楊路四、石楊路五、石小路、白馬凼、渝洲路一、渝洲路二、渝洲路三、渝洲路四25個居委會。

區域經濟

街道的經濟工作起步較晚。1965年,根據市、區政府大力組織被企業精減職工、城市富裕閒散人員開展生產自救的指示,11月成立街道工業辦公室,新辦了“針織組”。1966年又新辦了“針織二組”、“拼相組”、“零件組”。加上原針織組(改為針織一組),四個組共有工人52人。1970年新辦金屬廠(1974年12月更名石橋鋪閥門廠)。截至1978年底,街道工業經合併重組,有石橋鋪石新針織廠、石橋鋪鬧鐘零件廠、石橋鋪閥門廠、拼相組。年銷售收入501.27萬元,利潤72.62萬元。有職工500餘人。隨著全市經濟發展,1980年街道工業企業上交區第三工業局管理,街道工業辦公室同時撤銷。區第三工業局管理不久,市政府決定,企業按行業歸口管理,隨之又上交市級業務部門管理。
街道工業上交後,街道經濟基本是從零開始。1979年市政府行文,要求各企業、事業單位大力興辦集體企業或勞動服務公司以解決職工子女、家屬的就業問題。同年9月1日中共沙坪壩區委決定:各街道把勞動力管理站、五·七辦公室、人民經濟生活辦公室統一組織起來,成立街道一級的勞動服務分公司,業務受區勞動服務公司管理。勞動服務分公司的任務除對城鎮待業人員進行登記、管理、教育、技術培訓,調配臨時工等項工作外,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管理好現有零星小企業和新辦街道企事業。基於此,街道勞動服務分公司從八十年代初先後新辦了修繕隊(後改為沙區渝州建築公司)、石橋鋪橡膠製品廠、新興機械廠、川渝日雜商店、滿園春餐廳、曙光服裝廠、群星經營部等工業、商業企業。為幫助殘疾人就業,街道辦事處新辦了通達電器廠、利民塑膠廠、利民旅館、圖書室等民政福利企業。同時期,部分地段居委會也新辦了便民利民服務網點。1988年底,據街道辦事處統計,勞服企業完成產值188.18萬元,利潤13.96萬元;民政福利企業完成產值73.22萬元,利潤5.5萬元;居委會便民利民服務網點銷售收入114.78萬元,利潤1.9萬元。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對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發展起了催化劑作用,全國上下掀起新一輪經濟熱潮,街道經濟也融入大潮之中。1993年街道辦事處決定,把勞服企業、民政企業、直屬企業納入企業管理科統一管理,加大其指導、服務力度,促進健康發展。同時努力新辦企業壯大街道經濟。先後陸續新辦了重慶川南電器廠、重慶華夏機械配件廠等一批以個人出資金、出場地、出技術,以街道名義興辦的工業、商業企業(時稱掛*企業)。1993年7月,街道辦事處在二郎路征地4.5畝新辦了華能電器廠(2001年下半年因整體開發而關閉)。至1995年底,街道有企業71個。其中工業36個、商業28個、其他7個。總收入3112萬元,總利潤86.67萬元。為適應稅收改革的新形勢,統籌管理原掛*街道的一些小型企業,1998年8月18日,街道辦事處申辦了重慶新聯實業有限公司,經高新區工商分局批准正式註冊登記。2002年7月31日註銷。近4年時間總銷售額5000萬元,納稅40餘萬元。
重慶市九龍坡區石橋鋪街道
高新區託管石橋鋪街道後,鑒於街道辦事處人手少任務繁重,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城市管理、社會保障上,2000年11月22日,街道辦事處石街發(2000)31號文作出關於掛*企業脫鉤的決定。對掛*石橋鋪街道辦事處的58個企業實行無條件脫鉤,解除掛*關係。並明確原以街道辦事處名義註冊的資金全部轉讓給企業或個人。關係解除後,企業的債權、債務、民事、法律責任均由企業自行負責,與街道辦事處無任何關係。2000年,掛*企業脫鉤後,街道尚有石橋鋪橡膠製品廠、渝州建築公司、新聯實業有限公司等20個企業,總收入5500萬元,稅金158萬元,利潤120萬元。2001年7月街道辦事處機構改革,企業管理科撤銷。重慶大林機械發展有限公司等17個民政企業交由高新區民政辦公室管理。石橋鋪橡膠製品廠、渝州建築公司、新聯實業有限公司變成無主管企業。

區域劃分

2010年,以主幹道石小路、石楊路、龍騰大道中心線為界進行劃分,該界線東起大公館立交,西止石小路白馬凼與沙坪壩區交界處,將該區域分為南北兩塊。北面由渝州路街道管轄,面積約7.643平方千米;南面由石橋鋪街道管轄,面積約14.38平方千米。調整後石橋鋪街道管轄11個社區和1個社:原石橋鋪街道管轄的8個社區(石楊一、石楊二、石楊三、石小路、石新路、柳背橋、柏林、迎賓路);原渝州路街道管轄的3個社區(高廟、蘭花、白合)和2個社(尹家坪、朝田口社)。原石橋鋪街道管轄的6個社區(白馬凼、紅育坡、渝州一、科一、科二、埝山苑)劃歸渝州路街道管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