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巷(杭州石板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石板巷東起刀茅巷,折北接所巷,轉南至游泳巷,西至建國北路,長754米。舊時巷中間鋪嚴州青大石板,一蹓到尾,下辟水溝通盪,兩旁為卵石泥地。故明代嘉靖時稱青石板巷,萬曆後稱石板巷。1966年曾名生產巷,1981年復稱石板巷。1993年鳳起路向東延伸時拆巷併入為鳳起路,地名消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板巷
  • 地理位置:浙江杭州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機神廟
《約略說》:石板巷,在所巷南,外立文錦坊牌樓,內有機神廟。此巷一帶明清時為東園絲織零機戶集中之地,“機杼之聲,比戶相聞”就在艮山門、東園巷、石板巷城東一帶,故而巷口立文錦坊牌樓。巷通機神廟(址東園巷,絲織祖師廟)。此一帶多盪多庵,清末民初時僻靜幽雅。清胡敬《葑唐年譜》有《移居東園》一詩:“自喜幽居好,門前水滿坡。徑紆人到少,行密鳥藏多。野老偏工弈,比鄰信養鵝。南風吹日夕,散發坐藤蘿。”
解放前後,石板巷有中醫郎中周子祥,擅兒科、驚風止瀉,技精德好,遠近聞名。
石板巷多絲織個體零機戶(機坊),1954年政府協助組織許多生產合作社,然後合併成集體所有制絲織廠,向全民所有制地方國營絲織廠發展。
姚銘鼎,住石板巷,個體機坊老闆。1956年12月曾為下城區副區長。
春光絲織廠舊址
春光絲織廠址石板巷223號。前身由絲織零機戶(個體戶)組成。1954年,下城區東街路一帶133家絲織個體戶組成一批絲織合作社。1958年4月,由杭州市第二絲織生產合作社(址東園巷313號)、第六(址石板巷152號)、第七(址石板巷152號)、第八(址所巷65號)、第九(址南大樹巷138號)、第十(址東園巷332號)等6家絲織生產合作社合併成春光絲織社;由第十一(址下小營巷36號)、第十二(址下小營巷48號)、第十三(址下小營巷175號)、第十四(址下小營巷175號)和長征絲織社(址北大樹巷22號)等5個絲織生產合作社合併為民華絲織社。同年5月,春光、民華兩個絲織合作社合併,建成杭州春光絲織社(集體所有制)。 1958年10月,上升為地方國營春光綢廠(全民所有制)。為了集中管理,發展生產,把24個工場集中為5個車間,是年擁有絲織機192台,年產綢緞238.92萬米。1993年底,春光絲織廠廠區面積13700平方米,建築面積26275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原值)2858.52萬元,主要設備有無梭織機296台,其中噴水織機266台,噴氣織機30台,成為杭州市第一家不用梭子織綢的絲織廠。工業總產值6434萬元,綢緞總產量1136.33萬米,產品銷售收入5033.39萬元,實現利稅總額705.18萬元,其中利潤425.64萬元,稅金279.54萬元。職工781人,年人均收入5555元。
1994年始,杭州市屬絲綢行業進入建國以來少有的困難時期。1996年1月,杭州絲綢控股(集團)公司成立,杭州市屬絲綢企業統一安排進行改制轉型。1998年,杭州春光絲織廠被杭州都錦生絲織廠兼併。杭州春光絲織廠消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