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廣智

石廣智

石廣智,著名攝影家。國家一級攝影師。1955年生,系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連續三次獲得中國攝影金像獎。1999年至今,他利用業餘時間進行攝影創作。近年來有百餘幅作品在國內、國際影賽中獲獎、入選。其中《金色年華》獲“第十九屆全國攝影藝術展”銅牌獎;《蕉蔭百合》獲“上海第五屆全國攝影藝術展”入選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廣智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遼寧省錦州市
  • 出生日期:1955年
  • 職業:攝影家
  • 主要成就:國家一級攝影師
    連續三屆獲中國攝影金像獎
    第十九屆全國攝影藝術展銅牌獎
  • 代表作品:《花非花·石廣智攝影作品集》等
簡介,攝影風格,攝影歷程,獲獎情況,主要作品介紹,著作,自述,小相機同樣精彩,業餘的攝影愛好者,生活態度,折射也美麗,第一幅獲獎作品,拍攝方式,大師攝影心得,

簡介

石廣智,1955年出生,遼寧省錦州市人。現供職於交通銀行福州分行。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連續三屆獲中國攝影界最高獎——金像獎
石廣智:著名攝影家。國家一級攝影師,中國攝影家協會德藝雙馨會員,福建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金融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是全國唯一連續三屆獲得中國攝影界最高個人成就獎“金像獎”(五屆、六屆、七屆)。其攝影作品多以創意手法來表現,在中國具有相當的影響力。曾先後應邀在北京、廣東、深圳、上海、濟南、河南、安徽、瀋陽、福州、廈門、泉州等幾十座城市的大專院校及攝協單位舉辦攝影講座,被中國攝協評為建國50年來為攝影事業做出“突出貢獻攝影工作者”。
石廣智石廣智
(概述圖片來源:)

攝影風格

福建攝影家石廣智一直以拍照花卉見長。他原來獨創的多層遮掩分次曝光的花卉拍攝手法.和該系列以《花非花》命名的作品已廣為人們所就悉。石廣智在《花非花》系列以後,將自己的鏡頭轉向了竹子,同時也對自己以往的拍照方法進行了調整,他在這個以《清風竹影》為題的竹子拍攝中,繼續堅持他原來使用們熟的一底多次曝光技術,對拍照對象進行多次的曝光。
他有時利用在自然風動中竹子的搖曳,有時利用單腿腳架拍照時的自然晃動,多次曝光後對象在底片上形成虛實相間、亦真亦幻的影像,他同時還結合虛實焦點的變化,讓影像在疊加、動靜和虛實三重變化表現中展示。
他的竹子,有的迷離,有的紛繁,有的優雅,有的華貴,有的輝煌,在變幻的自然光線下,很好地表現了竹子“南條交北葉,新筍雜故技。月光疏已密,風聲起復垂”的生命狀態,昂揚著蓬勃向上和躍動活潑的精神。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他用這些手段所取得的效果都是純攝影的,和以往畫意式的竹子攝影有著根本的區別,具有攝影影像獨特的美感。
而且,他的這些攝影也是很難重複的,不可能出現時下某些風光攝影只要站準拍攝點,時間和曝光相似就可重複一樣的尷尬現象。因為對影像的每一次疊加處理,都是一次想像力的突破和對技術掌握程度的考驗。因而石廣智的竹子攝影是真正意義上的藝術攝影。

攝影歷程

1998年8月開始從事攝影創作,有158幅作品在國內、國際性影賽中獲獎或入選。其中《金色年華》獲“第十九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銅牌獎,並由中國攝影家協會選送韓國展出。《蕉蔭百合》入選中國上海“第五屆國際攝影藝術展覽”;《秋歌》、《花之夢》、《聖潔》等6幅作品入選香港“第31屆國際攝影沙龍”。有百餘幅作品及文章在《中國攝影》、《大眾攝影》、《中國攝影報》、《中國攝影家》、《攝影世界》、《攝影之友》、《中國藝術報》、馬來西亞《華僑日報》等十幾種報刊雜誌上發表。
1999年開始在《中國攝影》等多家專業刊物上發表作品,較有影響的作品有:《金色年華》、《清風》、《花非花》系列;《荷塘物語》系列、《海濱的音詩》系列,《清風竹影》系列等。其作品多次在國際、國內影展影賽中獲獎大獎。

獲獎情況

2000年12月獲福建省第三屆百花文藝獎(政府獎)
2001年4月獲首屆“福建傑出青年攝影家”稱號
2001年6月應邀在北京舉辦“花非花”個人攝影藝術展
2001年9月出版《花非花·石廣智攝影作品集》
2001年10月獲第五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中國攝影界最高獎)
2001年11月中國攝影家協會授予“德藝雙馨”優秀會員稱號
2002年12月獲福建省第四屆百花文藝獎(政府獎)
2002年12月獲國家文化部第12屆“群星獎”(國家政府獎)
2003年1月獲2002年度“中國攝影十傑”稱號
2003年8月中央電視台《瞬間世界》播出個人專訪
2004年10月獲第六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中國攝影界最高獎)
2004年11月出版《金獎之路·石廣智獲獎攝影作品解讀》
2006 被中國攝影家協會評為“為攝影事業做出突出貢獻攝影工作者”
2007 獲第七屆中國攝影金像獎

主要作品介紹

第五屆金像獎作品《花非花》系列
第六屆金像獎作品《清風竹影》系列
第七屆金像獎作品《櫥窗里的風景》系列
作品《海濱音詩》系列精選
作品《清風》

著作

《 花非花·石廣智攝影作品集 》
石廣智的'石廣智的'
《金獎之路·石廣智獲獎攝影作品解讀》
《 石廣智創意攝影實例 》

自述

石廣智:攝影是我生命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使我知道怎樣對待人生、怎樣說話、怎樣走路、怎樣抒發對大自然的情感。有人說,創作需要耐得住寂寞,我的想法不同,有相機在身邊,我絲毫沒有孤寂的感覺,它們如我最親近的家人,我從不離身,你看。(石廣智從腰間拿出一部小型數位相機)。

小相機同樣精彩

石廣智:當然,說出來也許你不信,我這次獲得金像獎的照片就是用這小“傻瓜”拍的。《櫥窗里的風景》系列照片由於需要經常在櫥窗前走動,使用大相機反而不便。拍片時為避免影響店家生意,提高抓拍的成功率,拍攝前我事先觀察好畫面,拍攝距離及角度,利用平均測光模式、光圈優先、自動對焦模式(機內點對焦)的方法。
對想要拍攝的畫面亮度、反差及其他,提前做出準確判斷,以此調整曝光量的補償,力爭速戰速決一次抓拍成功。為了拍攝櫥窗內的風景,我幾乎日日行走於福州街頭,因為每一次造型的更替,服裝的改變,所產生的效果都是不同的。

業餘的攝影愛好者

石廣智:我雖是業餘愛好攝影,但我對攝影的熱愛絲毫不亞於其他的專業攝影家,我將我閒暇的所有時間、精力都投入到攝影中。而且,我自小喜愛攝影畫畫。高中時代,我就經常借用一位朋友的相機,當時的相機只能使用膠片,由於價格昂貴,我也只是偶爾借用。後來上山下鄉,我因藝術方面的特長,一直從事宣傳工作,拍照片、製作幻燈、放電影。
下鄉兩年半後,我又以特招兵身份進入長春市81021部隊政治部宣傳處,同樣做宣傳工作。雖然以往的拍攝都是工作所需,但我對攝影的熱愛從未間斷,因此,當我1999年初開始業餘攝影創作時,相機於我並不陌生,攝影於我並無困難。至此後,我的許多作品發表於《中國攝影》等多家專業刊物上。而且,開始創作的第一年,我的一幅作品就在國展中獲獎。

生活態度

石廣智:我是個追求完美的人,我認為,我周圍的一切都充滿著絢麗的色彩,所以看待事情,我往往會看到事情美好的一面,而忽略掉悲傷。同時,我也把這份樂觀積極的心態運用到攝影中,你看,我的作品大都是唯美的,不能說沒有瑕疵,但至少人們在欣賞時有種美的感受,有份愉悅的心情。
石廣智:在我眼中,人生不能永遠一帆風順,總有波瀾起伏,最重要的是淡定的心態。我喜歡美好的事業,也擅於讓自己在紛擾的大千世界中尋找美好。遇到困難,我不會迴避,但也不會懼怕,我會以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解決問題,這就是我為人處事的原則。我想也正是這種樂觀的性格,讓我心情愉快,讓我在最平凡的世界中,挖掘最美麗的瞬間。
九月,秋風撫面,絲絲涼意,石廣智正準備著去青海領獎。記者問及將來有何打算時,他說:“藝術永無止境,我喜歡攝影,我會一如既往地做下去,直到我走不動,拿不動相機為止。”

折射也美麗

“忘了是哪一天,平時不大逛街的我,偶然路過福州繁華的商業街,街道兩旁商業櫥窗里的景色強烈地吸引了我的視線。那些人偶模特身著靚麗的時裝,有的高雅脫俗,有的青春時尚,或端坐凝思,或佇立遠望,或面帶微笑,或脈脈含情,如夢如幻,栩栩如生。更奇特的是,一方方櫥窗玻璃的折射,盡情地將繁華的街景攬入懷中,幻化出一幅幅既有時尚感又兼具韻律美的畫面,我立刻有了想要通過鏡頭記錄這些神奇構圖的衝動。從那天起,我開始利用工作之餘,在福州的商業街上到處尋找‘風景’。東街、中亭街、津泰路、八一七路、楊橋路———幾乎走遍了福州的商場、店鋪。”

第一幅獲獎作品

石廣智的"花非花"
石廣智:《花非花》系列中的一幅《金色年華》,同樣也是金像獎作品之一。有人說,它像梵谷的《向日葵》,裝飾效果極佳。
電腦製作?
石廣智:實際他們是一種誤解,這裡邊好多作品,我的畫冊裡面是有三分之二通過多次曝光,有三分之一是一次拍攝的,沒有經過電腦,也沒有經過暗房這么拍的。比方說這一幅,第一次拍的時候是沒有花,背景是我畫出來的,我事先設計好的,然後再拎著相機,再去找我這個主題,如果我覺得這個花很美,然後我就把這個花,後邊放塊黑布,再進行第二次曝光,一般來講,簡單來講說是這是兩次曝光,實際這是進行了三次曝光,這個盛開的荷花和殘敗的蓮蓬,當時它沒有生長在一起,我是通過兩次加上背景的一次曝光,是三次曝光,把它組在一個畫面上,簡單地說就是暗房加工和電腦處理加工這個過程,我在拍的時候是一次把它完成的。在拍之前你的腦子裡邊已經有了這張照片的樣子。
石廣智:因為我以前用的相機是135相機,它的觀測鏡很小,誇張點說,我在觀測鏡里看的位置,相差1厘的話,拍出的照片可能會相差10公分。像這一幅,拍出的難度特別大,憑感覺記憶我當時大概拍了6張,只選出一張,拍這個效果,前後都要遮擋,我當時拍之前我是畫個背景,當時沒有花,只是這個畫面,然後對準我這個畫面進行第一次曝光,然後我再找我理想中的花,我覺得這兩種菊花比較合適,然後在拍的時候,我的花的主體後邊要放黑布遮擋,為什麼呢,就把我需要的東西留出來,不需要的東西通過黑布給去掉,還有最難的一點,在拍的途中,花的前面也要遮擋,如果不遮擋的話,拍之後,花莖,花桿會露出來,就不真實了,因為我這個整個畫面是想達到大寫意的國畫效果。

拍攝方式

石廣智:當時拍的時候,也是經過了一邊思考,一邊實踐,我自己是學美術,但我這個美術跟攝影是一樣,也是業餘愛好,也沒有經過科班畢業,當時我想,能不能把美術的東西,融到攝影裡邊去,我就進行一次嘗試,有一次去公園拍鬱金香,鬱金香確實很美,顏色很新鮮,但它生長就很單調,很難拍出自己的新意,後來我就通過一種嘗試,在一張黑紙上用各種顏色的粉筆在這個黑紙上抹幾道,畫幾筆,然後拿著這個黑紙,到公園去,看著這朵花不錯,然後我對準我這個帶顏色的黑紙,拍了一張。我又把這個黑布放到花後邊,然後又拍了一張,兩次曝光,當時拍了兩張,回來之後一看,洗了之後,感覺還不錯,很有新意,而且很多朋友看了之後都很興奮,都以為是電腦製作的。這一下我就來靈感了,然後就自己一邊摸索,一邊構思,一邊拍,整整拍了一年。
石廣智:有那句話就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好多人也講,石廣智你這裡邊,作品裡邊好多是融入繪畫的東西,達到“花非花”畫意的效果,但是我心裡就琢磨,如果不用這個方法,能不能達到畫的效果,動了好多腦筋,然後進行幾次嘗試,像這幅,我就想,利用反轉片,一次拍攝,想達到油畫效果,當時我進行了幾次嘗試之後,基本是心中有數了,然後我正式去拍,在前面放塊玻璃,然後抹上凡士林油,並不是亂抹,通過取景器一邊觀察,一邊塗抹,我需要抹的地方我就抹一抹,不需要抹的地方就把它留出來,像中間葉子這塊質感很好,或者體現攝影的特點,我這塊就沒有抹,拍的時候,關鍵就是焦點要對準我手抹的這個粗粗的紋路,拍完之後,很像一幅油畫。

大師攝影心得

石廣智先生在攝影之路上,實現了我國“藝術類”金像獎三連冠的驕人業界(2001年、2004年、2007年)。 三屆“金像獎”作品分別為:第五屆《花非花》系列;第六屆《清風竹影》系列;第七屆《櫥窗里的風景》系列。那么,大師是如何讓自己的攝影登豐造極的呢?
2006年,他在接受海峽攝影時報記者陳夫專訪時,暢談了他的攝影心得(摘記者原文):
第一眼見到石廣智的攝影作品,我的視覺猝然盲目起來,竟一時間無法分清展現眼前的是影作還是畫作。後來,我才得知這是石廣智“丹青會乳劑”創新手法在攝影創作作品中生髮的特質,其手法一改傳統攝影模式,多採用同底片多次曝光來完成創作意圖與思想表達,致使作品的內涵與藝術感覺相得益彰,從而大大方方成就了創作者無與倫比的藝術風範。就在這種藝術風範中,石廣智最終以不懈的創作、自我突破的創新意識贏得了一位攝影者夢寐的至高輝煌。
石廣智於1998年進行攝影創作,而在短短的三年之後便以系列作品《花非花》摘得中國攝影界第五屆最高獎“金像獎”,且於2004年梅開二度,憑系列作品《清風竹影》再次握手第六屆“金像獎”。於是,我們不禁要問,石廣智這一煞人“福份”究竟是怎樣“煉成”的呢?對此,石廣智所給出的回答,我想在眾多攝影者心中產生的震撼是最為不可思議卻又太於尋常了。
石廣智首先肯定的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作為一名攝影者除了勤奮與執著,是沒有“懶人”密笈的,沒有思想者便無從談攝影創作。他說,概括起來便是“四多”,即“多看、多學、多思考、多實踐”。所謂多看,就是要多讀圖。多讀一些國內外優秀攝影作品,包括一些美術作品。看多了,頭腦便得以“開竅”,視野得以開闊,創作時就不會有無處適從之感;所謂多學,就是要多學他人作品的長處。面對優秀作品,要有意識的學習,研究作品拍攝的用光、構圖及創意等,以提高自己的拍攝藝術;所謂多思考,就是要多想像。石廣智引用美學家王朝聞先生的話說:“沒有想像就沒有創作,沒有想像也沒有藝術欣賞。”一個缺乏想像力的人很難想像他能拍出好作品;所謂多實踐,就是要多拍片。做到熟練掌握手中的攝影器材,立足本地搞創作,切勿“跟風”,創作實踐中要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棄去浮躁,要以獨特視角從平凡事物中發現美的成份。
隨後,石廣智在談及他的作品《清風》時說到:“《清風》是我經過近一年的構思才確定的主題,又經過近一月的觀察與思考才定下了拍攝方案,完成它的過程前後約一年多的時間,在我原有的創作風格上又賦於了新的元素。我想只有不斷突破,作品的生命力才會長盛不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