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峽鎮

石峽鎮

石峽鎮地處土石質山塬峽谷位於縣城東南部,距縣城31公里,氣候高寒濕潤,河谷溫暖,高差懸殊,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年平均氣溫9至10度。境內溝壑縱橫,坡徒溝深,土壤貧瘠,氣候乾旱。年均降雨量500毫米,無霜期200天,石峽鎮東鄰本縣六巷鄉和成縣紙坊鎮,南鄰西高山鄉,西與洛峪鎮相鄰,北與十里鄉接壤,總面積97.62平方千米。全鎮14個行政村,5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0944人(2017),2008年人均純收入1250元。總耕地23779畝,主要農作物以小麥玉米洋芋為主,經濟作物以核桃、花椒為主。居住民族以漢族為主,有回族數十戶。

石峽鎮地當秦隴入蜀孔道,古龍門水(今石峽河)流經其境,兩岸群峰聳立,山峽踞險。每逢農曆三、六、九為集市貿易日,成交商品有糧食、百貨、日雜、山貨、成衣及農特產品等,市場繁榮。西和至成縣公路直穿其境,交通便利。境內有初級中學1所,完小6所,教學點8個,衛生院1所。鎮西有八峰崖石窟,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壇土關有唐代開元年間鐫刻的《新路頌》摩崖和雙石寺石龕,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峽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
  • 面積:97.62平方千米 
  • 人口:10944人(2017) 
基本概況,石峽鎮概述,歷史概況,行政區劃,資源狀況,土資資源,農畜資源,林業資源,招商引資,引資項目,在建項目,發展方向,總體思路,奮鬥目標,

基本概況

石峽鎮概述

石峽鎮,西和縣轄鄉。1949年設石峽鄉,1958年改為公社,1983年復設鄉。位於縣境東南部,石峽河兩岸,距縣城31公里。面積97.62平方千米,人口10944人(2017)。西(和)成(縣)公路過境。轄石峽、川兒、包家窯、潘灣、楊灣、庫跟、焦山、土橋、青壩、雙廟、高河、小石溝、高燈、岐安、牛兒坪15個村委會。農業主產小麥、玉米、馬鈴薯,盛產核桃、花椒。境內有北魏置龍門戊(唐改龍門鎮),唐代詩人杜甫留有《龍門鎮》及《石龕》詩,八峰崖石窟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概況

1949年初設石峽鄉,1953年改為石峽公社,1983年又改為石峽鄉,2004年撤鄉換鎮時改為石峽鎮。

行政區劃

全鎮14個行政村58個社,分別為:川兒、潘灣、楊灣、庫根、石峽、土橋、雙廟、青壩、壇土、高燈、高河、牛兒、大李、四坪村。

資源狀況

土資資源

全鎮土地總面積97.62平方千米。

農畜資源

主要有小麥、玉米、洋芋、蕎、菜籽等農產品,其中小麥為石峽鎮的主導產業。2008年全鎮小麥種植面積達到1.56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65%。鎮黨委、政府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發展以核桃、花椒為主的特色產業,2008年全鎮出產核桃148.4噸,花椒81.4噸。2008年9月成立了“核桃產業行銷協會”,為今後石峽核桃、花椒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林業資源

境內有林業用地面積15611備,其中有林地12000畝,灌木林11000畝,疏林地500畝,非林業用地550畝,南有四旁樹139.5萬株,其中核桃、花椒等經濟林85萬多株。

招商引資

引資項目

1、核桃產品深加工項目
2、八峰崖石窟旅遊景點開發項目
3、壇土關唐代開元年間鐫刻《新路頌》摩崖景點開發
4、壇土關雙石寺石龕景點開發項目
5、燒香台旅遊景點開發項目

在建項目

1、舊農貿市場改造工程
2、400戶沼氣池建設項目
3、川兒至燒香台公路硬化工程
4、石峽街300戶危房改造工程
5、高河村大石萬畝生態林建設項目
6、大李、四坪村鄉村公路建設項目
7、石峽鎮九年制學校建設項目
8、牛兒片5000畝核桃示範園

發展方向

總體思路

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以及市、縣黨代會精神,以科學發觀為指導,以實現農民增收為重點,以保增長,調結構、強基礎、惠民生為根本目的,以強管理、抓住關健、突出重點,統籌兼顧,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奮力推進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奮鬥目標

2009年全鎮生產總值增長11.3%,達到961萬元,糧食總產量增長18.4%,達到1045萬斤;農民人均收入淨增110元,達到136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
地理位置
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石峽鎮
石峽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