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頭村(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洲泉鎮下轄村)

石山頭村(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洲泉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石山頭村位於桐鄉縣西南隅,距縣城21公里。北與義馬鄉田塍村交界,東與青石鄉南莊村毗鄰,西、南分別與永秀鄉金家浜村、屈家浜村相連。民國時期,為崇德縣南莊鄉。1949年後為永秀鄉十一村。1958年,桐鄉、崇德縣合併,歸屬桐鄉縣洲泉人民公社南松大隊。1961年建立石山頭大隊,1983年為永秀鄉石山頭村。1992年,全村231戶,956人,以李、沈為大姓。水田733.7畝,旱地115畝,桑地225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山頭村
  • 地址:桐鄉縣西南隅
  • 行政級別:村
  • 人口:956人
簡介,歷史,農業發展,工業振興,社會事業,土地流轉,

簡介

石山頭村位於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洲泉鎮鎮西南部,與崇福鎮和洲泉鎮屈家浜接壤,距桐鄉市區25公里、杭州市50公里、蘇州市125公里、上海市18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屬於浙北杭嘉湖平原,區內無一山丘,河、港、漾縱橫交錯,河道密布,平均海拔3.2米,全村水域面積280畝,南木橋浜、祝香浜西東貫穿而過。水質良好、環境幽雅。林木總面積995畝,水系林面積80畝,農田林網面積35畝,護路林網面積110畝,四旁林和村莊綠化面積110畝,經濟林面積660畝。森林覆蓋率24.7%,主要樹種為桑樹、香樟等。全村村域面積2.67平方公里,共有耕地2450畝,以種植水稻、蠶桑為主。現有22個村民小組,582戶人家,總人口2454人,其中一半以上的村民在廠務工。村黨總支共有黨員60人,下設三個分支部:永達電纜支部、永富紡織支部、農業支部。石山頭村村民聰明勤勞, 民風純樸 ,村民安居樂業。目前村內有規模企業5家、個體工商戶92家,外來人口73人、其中有多名黨員帶頭搞經商、運輸、個體加工業致富。2007年全村人均月收入1117元,村級集體可支配收入140.0萬元。
石山頭村

歷史

石山頭村歷史悠久,1971年在村北發現良渚文化遺址。據發掘的木壁水井、侈口鼓腹黑陶罐、紅陶卷沿瓮口沿和黑陶貫耳壺器等文物考證,遠在4000多年前,這裡已有村落,石山頭的村名,始於神話傳說。相傳有三仙女見這一帶風景秀麗,只遺憾有水而無山。故三仙女約定分別在此造山,以一夜為期。大姐來到石山頭,用村中的石塊壘了一座小巧玲瓏的山頭。不料這些石塊是村民用來建房屋的。天一亮,就被村民搬走了。石山頭仍舊無山,石山頭的村名卻流傳至今。

農業發展

石山頭村地處杭嘉湖平原水網地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水陸交通便利。與320國道相近,離桐德公路僅2.5公里,桐永公路穿越全村。境內河道縱橫,游槎港縱貫全境,南通京杭大運河,北達含山塘,為該村航運、灌溉之要脈。農作物以稻、麥、蔬菜、油料作物及栽桑養蠶為主,蠶桑收入占農業總收入的40%。家庭飼養以豬、羊、雞、鴨為主,近年來,魚類、牛蛙等養殖業也有較大發展。特產蠶絲、小湖羊皮暢銷海內外,大白菜聞名杭州。長期以來,農閒時節,石山頭人多做泥工、木匠,手藝均系家傳,技術精湛。婦女養蠶織布,扯棉兜,其中絲棉產品遠銷國內外,頗有聲譽。1975年,全村糧食總產量420噸,平均畝產481斤;蠶繭總產量12.7噸,平均張產49斤。全村經濟總收入16.02萬元,年人均收入109元。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蠶桑生產穩步發展。自1986年以來,每畝桑地產繭年年超過300斤,屬桐鄉縣前茅。村辦工業蒸蒸日上。1992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達3339.08萬元,其中工業產值3226.35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96%。糧食產量534.9噸,畝產1472斤;油菜籽產量28.85噸,畝產249.6斤;蠶繭產量350.7噸,張產63.8斤。年人均收入達到1797元。農村經濟由以單一的農業經濟發展為以工為主,工農業生產齊飛躍的新格局。
石山頭村農田石山頭村農田

工業振興

1980年,7位村民走出田頭,挑起廢品收購擔,沿村串戶收購廢塑膠。又借了一間民房,一台被淘汰的擠塑機,白手起家,創辦石山頭塑膠廠,開石山頭村辦工業之先風。至1992年,已有永達電器有限公司、永秀電磁線廠、永秀五金配件廠、永秀電器廠4家企業。固定資產288萬元,務工村民361人,占全村勞動力的60%。 永達電器有限公司,是中外合資企業。原名永秀塑膠電線廠,1983年由原塑膠廠轉產改建而成。專業生產各種規格的銅芯、電線、套管等產品,計5大類,400多個品種,年生產量900餘噸。工廠從上海塑膠線廠聘請6位老師傅擔任技術指導,引進新工藝。1984年投產後,即打入上海市場。與上海電器集團公司、上海紅光電器材料商場等企業橫向聯營。1989年在上海市溧陽路設立辦事處,建立常年特約銷售網。在開拓市場的同時,積極開發新產品。1990年RVVP聚氯乙烯絕緣話筒、聚氯乙烯護套線等產品試製成功,通過新產品鑑定,填補嘉興市空白。1981年經電工產品認證委員會認證合格,電線電纜產品質量複查驗收合格;1990年三級計量定級,標準化管理驗收合格;1991年全面質量管理合格。幾年來,企業聲譽鵲起,產品行銷全國10多個省市。1992年全廠產值達3068.8萬元,人均年產值12.79萬元。同年,該廠在上海浦東開發區投資75萬元興建分廠。1992年,與香港利豪貿易公司合資,達成外銷30%的協定。該公司的興旺,帶動了其他企業的發展。與深圳超音波有限公司聯營的永秀電磁線廠,為永達公司配套工廠,年生產銅拉線、編織線600噸,經濟效益逐年遞增。永秀電器廠,職工僅30人,年產值超100萬元。生產家用電器配件,各類電線、插頭。1992年經國家機械電子工業部認可為合格產品,獲國家家用電器廣州督促站的安全認證。
銅芯銅芯
1992年村辦企業獲得利潤290萬元,企業職工年平均工資3500元。自1989年以來,石山頭村連續被市、縣評為工業產值超千萬元的先進村。石山頭人靠集體致富,致富不忘國家。1990-1992年,村辦企業上交稅金470.89萬元,人口僅占永秀鄉5.77%的石山頭村平均每年稅金額占永秀鄉鄉村辦企業稅金總額的30%。

社會事業

村辦企業的崛起,促進了各項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村集體經濟壯大後,對農業的投入也隨之增加。1991年投資8萬元,成立村農業服務站,全村形成統一布局,統一機耕,統一放水,統一防病治蟲的免費服務體系。同時每年投資5萬元,改善水利設施,挖土2萬多土方,改造河岸;澆築2800米水泥渠道,便於農田灌溉。1991年還投資40餘萬元,購置一套變電設備,兩台發電機,建立180千伏配電房,裝機總容量400千瓦。村中架起電力主幹線,三相線拉到田頭和每戶村民家中,保證全村動力用電,民用電長年不斷,成為桐鄉縣第一個電氣改造標準村。1988年投資12萬元建自來水塔一座,深井泵一台,總容量50噸,日供水量100餘噸,安裝自來水管7.96公里,家家戶戶都喝上清潔衛生的自來水。1992年投資20萬元,建起電視轉播鐵塔,購置兩套電視接收器,配置機房前端設備、放大器、錄像機、攝像機、電視室等全套設施。為全村安裝390多隻電視用戶盒,建立閉路電視網,為桐鄉縣第一家閉路電視村。幾年來,村容村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修建的簡易公路全長1900米,縱橫貫通各個自然村,道路兩旁安裝路燈,樹木成蔭。70年代末期至今100%的戶翻造了樓房,人均住房面積在70平方米以上,特別是1985年以來建造的三層新樓房,造型美觀,裝潢華麗,使石山頭村變了樣。全村每戶電視機、電風扇、腳踏車普及率已分別達110%、303%、310%。冰櫃、洗衣機、機車等高檔耐用消費品也進入村民家中。
改善水利設施改善水利設施
社會保障體系初具規模,形成網路。全村向縣保險公司投保35.5萬元實行“三保險”,一是村辦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凡男滿60周歲,女滿55周歲的職工每月可領退休金120元。二是60周歲以上老年人的人壽保險;老人死亡,家屬可得500元以上的喪葬補助費;三是村民家庭財產保險。此外,村每年對60周歲以上的老年村民發放養老補助金30元。村民治病可報銷20%-70%的醫療費用,解決村民對生、老、病、死的後顧之憂。1992年投資20餘萬元新建教學大樓,澆制學校水泥操場,改善學校環境。1986年起,全村學齡兒童免費入學,入學率年年達100%。家家裝上有線廣播。村里還有文化活動室、電視室、閱覽室、民兵之家,豐富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石山頭村--社會保障石山頭村--社會保障
石山頭村,自1988年以來,先後被評為市、縣級文明單位,市級鄉村企業先進村,縣級先進黨支部,縣級標兵支部紅旗村。

土地流轉

在洲泉鎮石山頭村原磚瓦企業的空地上,村幹部和養殖大戶們正在測量和實地查看經過復墾後的土地情況。去年土地整理時,石山頭村拆除了原有破舊的磚瓦企業,整理出了80餘畝土地,準備全部租賃給養殖大戶。
隨著石山頭村工業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壯大,企業不斷增多的同時也帶來了勞動力短缺的問題,許多平日裡務農的農民們紛紛“洗腳上岸”進企業當了工人,土地拋荒無人看管的情況時有發生。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石山頭村深入實施土地流轉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村集體對農民土地進行統一租用,並在確保農民收益逐年遞增的情況下,再對外承包出去。
石山頭村鰻魚養殖石山頭村鰻魚養殖
越來越多的農民通過將土地流轉給集體或簽訂協定的形式,把土地承包給農業龍頭企業、經營大戶,農民退出土地經營,到企業中就業,農民不但獲得土地租金,降低了自身經營風險,同時增加了勞務收入。
經過幾年的探索,石山頭村把目標集中在了高效、生態、科技的現代農業項目上,以使土地資源產生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湘溪生態牲畜養殖基地、嘉洲鰻魚養殖場等高效生態農業項目紛紛上馬。石山頭村已流轉土地200餘畝。土地流轉出去的農民們,在收取土地租賃金的同時,還有外出打工收入,年收益比純粹務農時有了成倍的增長。
石山頭村通過土地流轉的120多畝土地,由養鴨合作社建起了養殖小區。原先散養的10餘戶養殖戶實行集中統一飼養,一改原來環境污染嚴重、技術不到位、預防不統一的局面。石山頭村養鴨合作社產值100多萬元,全村農戶在收取土地租金的同時加上自己養鴨收入,收益達到了50多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