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民俗博物館

石家莊民俗博物館

安丘縣石家莊村從1983年開創民俗旅遊以來,早已聞名中外。1988年濰坊國際風箏會前夕,石家莊又建立了民俗博物館。該館集中展示了清末至建國初期魯中一帶的農家民俗風情,為濰坊千里民俗旅遊區增添了新內容。該村樹高林密,路直田方;二層樓房幢幢,排列有序,乾淨明麗。花圃路邊排列,賓館瀟灑大方,廣場寬敞平坦,幼稚園典雅玲瓏,一派生機勃勃的新農村興旺景象。鐘秀的景致,文明的鄉風,淳樸好客的主人,每年都迎來日本、美國以及東南亞、西歐等許多國家的朋友,來這裡隨農家俗、學農家活、住農家房、吃農家飯,體驗民間風俗,飽享田園之樂。石家莊全村260戶,以開辦民俗旅遊而聞名。旅遊者在這裡可以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做農家活,隨農家俗。主人和客人一起包水餃、煮麵條、剪窗花、繡荷包、摘瓜果、餵雞兔、騎毛驢、坐馬車、盪鞦韆、放風箏,一起享受“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生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家莊民俗博物館
  • 地址:安丘石家莊民俗村
  • 隸屬:安丘市
  • 稱讚:民俗的楷模
位置,結構布局,遊客評價,

位置

石家莊民俗博物館
安丘石家莊民俗村,在安丘市西南16公里凌河鎮。

結構布局

民俗博物館採用當地民間古老的建築工藝,房舍腰裝尖基,青瓦粉牆小瓦梢,茅草履頂,黑漆門窗,花格窗欞,是魯中一帶典型的農家四合套院。該博物館占地面積為一千九百平方米。它包括一廳六室九院,即民間禮儀廳、民間工藝廳、民間文娛室、農事用具室、農家生活室、農家紡織室、村塾學堂室和婚俗院。
博物館座北朝南,大門高台階,進門迎壁正中鑲一大紅“福”字,“福”字兩邊綴以龍燈,十分惹人注目。院內垂柳、青竹、花卉交相輝映,青磚甬道縱橫交錯,顯得格外清幽。正堂為民間禮儀廳,集中顯示節俗、禮俗和祝壽。禮儀廳一分為三。中堂張燈結彩,北壁正中供著“財神”,左、右壁分別掛著“福祿壽三星圖”和“天官賜福圖”。堂中擺著八仙桌和茶几,上面放著除夕時躬迎百神的模具、貢品和煙花爆竹,令人仿佛置身於除夕之夜。左上房迎面掛著“虎溪三笑圖”,“百壽圖”“警子篇”,北牆上懸掛著“八仙慶壽帳”,南窗下面設有羅漢床。右上房展示了民間禮儀,道具分列兩行,壁上掛著“二十四孝圖”、“朱子家訓”,“治家格言”和“李氏家堂畫軸”等。
東掛屋為民間工藝室,剪紙、泥塑、刺繡、年畫、風箏、布玩具和香荷包等民間工藝琳琅滿目,富有地方特色。剪紙用刀爽利,線條粗獷,色彩鮮艷,含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年畫“灶王爺”、“財神”、“麒麟送子”、“年年有餘”、“五穀豐登”等,取意祈善納福,倍受歡迎;至於形形色色的虎頭鞋帽和大中小系列老虎布玩具尤其逗人喜愛,十分暢銷。
民間文娛設在西掛屋。室內陳列著富有民族特色的龍燈、舞獅、高蹺、旱船和疊羅漢等道具以及民間樂器等。尤其令人注目的是製作精美的民間舞台模型,以小見大,再現了莊戶百姓慶祝節日的歡樂場面。
東廂房闢為農事用具室,鋤、鐮、杴、钁、犁、耬、耙具、筐簍、扁擔、軲轆和木製獨輪車等實物、模具和圖片,應有盡有。東牆上的大型壁畫“四季生產圖”,以年畫的藝術形式,描繪了農民通過一年四季的耕耘、播種、施肥、收割等辛勤勞動贏得了豐收的情景。同時真實反映了當時農業生產的狀況。
西廂房農家生活室內容豐富。火炕、鍋灶、碗、瓢、盆、勺、壺、缸、囤、爐、炊帚、掃把、斗、升、稱等生活用具,品類齊全,體現了魯中一帶農家的日常生活習俗。魯中百姓素有熱情好客的傳統,室內一桌古樸的“招待席”,再現了賓主在火炕上曲膝而坐,暢敘友情的情景。
農家的紡織室設在東南屋,室內陳設,井井有條,一目了然。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的紡車和織布機迎門而立,各種各樣的紡織工具及土布排列有序。大型壁畫,“農家紡織圖”,形象地描繪了自黃道婆以來的中國古老的紡織技術發展演變的全過程。尤其令人感興趣的是,一位七十高齡的工匠坐在民間織布機上操作表演,其嫻熟的技藝,贏得人們讚不絕口。
西南屋是村塾學堂室。孔子的畫像掛在正壁,兩邊掛當地文人墨客的字畫,其中有王圖的“牟山雁”。古色古香的書櫃、案頭上擺著線裝教科書。門上貼著“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恆作舟”的對聯,含義深刻,令人深省。
寧靜的後院木棚里設有石碾、石磨、馬車和花轎,遊人可動手操作。
婚俗院分三室,室內陳設古色古香的桌、椅、方杌、炕幾、梳妝用具和裝飾品。正中是洞房,遊人中的夫婦可在這裡披紅戴花,在張燈結彩、鼓樂齊鳴中舉行一次有農家特色的“婚禮”。

遊客評價

石家莊博物館自開館以來,來參觀考察的海內外遊客絡繹不絕。國家旅遊局長視察時,對民俗博物館給予高度評價。著名書法家費心我和著名畫家婁師白稱讚它是“民俗的楷模”。美國美中教育協會郭寧女士參觀後感慨地說:“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博物館,內容豐富,外國人最喜歡。特別是對青年學生更有特殊意義”。法中友協八大文化館館長德博參觀以後題寫了“一座漂漂亮亮的民俗博物館”十個大字。
石家莊民俗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