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古嵐

石古嵐

福鼎市疊石鄉竹陽村石古嵐自然村,位於福鼎西北部,距福鼎市區23公里,因其地山巔有一石,形似巨鼓敲擊有聲,而得名演變而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古嵐
  • 海拔高度:500餘米
  • 距福鼎市區:23公里
  • 特點:形似巨鼓敲擊有聲
石古嵐介紹,祖屋中堂,

石古嵐介紹

石古嵐地處海拔高度500餘米的群山之頂,境內峰巒疊障,溝壑縱橫,曾是紅軍游擊隊的重要活動地區。有縣鄉公路穿村而過,交通便利民風純樸。村民以種植無公害茶葉茶葉為主,外出打工為輔。其餘農作物有檳榔芋、太子參、生薑、水稻、甘薯、高山蔬菜等。改革開放後,隨著村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遷居縣城創業居住者較多。
約在清代康熙年間,原籍宕頂的吳公廷槐攜子三,自現蒼南五鳳鄉五岱遷入石古嵐地方。
石古嵐
據傳,遷居初期,因自然條件惡劣且吳氏家庭人丁未旺經濟困難,在當地勢單力薄而屢遭鄰近異姓無端欺負。廷槐公歿後,許氏祖媽獨撐家業,帶領子孫拓墾農耕。據傳許氏祖媽自小練武,功夫了得,一日,鄰近異姓眾人又上門尋釁,心地善良的她不忍傷人害命,但為立威樹信息事寧人。無奈之下,許氏祖媽將一把鐵釘耙立於場院當中,躍身而起端坐在鋒利的鐵齒之上,對著已嚇得面無人色的眾人笑道:誰敢來比試比試?異姓眾人見許氏祖媽如此神功,面面相覷不敢近前。心裡暗想;吳許氏功夫如此之高,吳家眾子孫定然也是個個武功超群。面對吳許氏之神威,眾人個個心中暗打退堂鼓。於是,在鄉人調解之下與吳家達成諒解,從此未敢再與吳家過結。由此,吳家在當地聲望漸起平順發展。
自廷槐公始遷至今,經過200餘年十幾代人的艱苦奮鬥,家族逐漸興旺壯大。派下已繁衍丁口人,分居 等地方。
據傳此屋系廷槐公晚年所建,原有五間單層木結構瓦房,現存四間,迄今200餘年。屋後樹林系五世孫為保護廷槐公墓葬於康熙年間手植,1957年大煉鋼鐵期間遭到砍伐,現存林木為原樹樁發枝自然長成。婷婷而立姿態美觀稱為地方一景。
石古嵐

祖屋中堂

祖屋中堂神龕供奉家族歷世祖先神主牌位。
吳氏宗親民居
石古嵐
吳氏宗親民居
石古嵐
廷槐公墓址在祖屋後大樹林下方
石古嵐
廷槐公媽墓碑原文:渤海郡,皇清顯考四世祖。廷槐字邦卿許氏儒人吳公墓道。男伯純、甫、琛,孫仕醉、降、敬、南、鼎、蓁、高祀。本山坐醜向未加癸丁分金。清嘉慶癸亥年陽月穀旦。
石廟系吳氏家族出資,刻造於清代庚戍年,約一點五米寬、一米進深、近二米高。青石仿木結構,有鳳頭等精美裝飾件,雕刻工藝精湛。
石廟內有石碑刻有:建造年代及石廟坐向分金,盤古帝王、土地福德正神、長老公爹神位字樣。
楊府宮,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系近年由吳氏宗親首事重建
供奉楊府爺等神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