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業

石化業就是把石油或天然氣變成材料(如塑膠、橡膠、纖維、化學品等),再將這些材料加工成為日常用品(如鞋子、輪胎、衣服、油漆等)的工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化業
  • 原料:石油或天然氣
  • 產品:鞋子、輪胎、衣服、油漆
  • 屬於:行業
基本介紹,重點問題,

基本介紹

石化業
一、全球石化產業景氣高峰分析</strong> 石化工業為全球性產業,其景氣榮枯通常受全球經濟變化、石化生產決策、重大石化事故以及供需平衡等因素影響,是典型的景氣循環產業。依據過去的歷史軌跡,石化產業每7~9年循環一次,與全球經濟波動相吻合。原先預計,此次石化景氣周期高峰將落在2004~2005年期間,但由於全球經濟景氣復甦加快,超出預期,而且石化行業新增產能並未按預定時間開出,因此,此次景氣循環高峰將延至2006~2007年,這可從全球乙烯的供需來印證。
乙烯是石化產業鏈的最上游,從乙烯的供需和價格變化就可以了解整體石化產業趨勢。2004年,全球乙烯需求量預計達1.04億噸,未來的年成長率可望保持在4%~5%。換句話說,全球乙烯需求增加約500萬噸/年,可支撐4~5座輕油裂解廠。而從供給方面看,2004年,全球乙烯產能僅增加140萬噸,達1.12億噸;而2005年,雖有中國3座輕油裂解廠及中東3座輕油裂解廠運轉生產,但是產能增加還是無法滿足需求增長速度。2002年,產能大於需求1500萬噸;而2007年,此差距將縮小至800萬噸,這也造成全球乙烯產能利用率自2002年的最低點86.2%上升至2007年的93.9%。石化產業高產能利用率則代表高獲利,因此石化產業景氣可維持至2006年後,其他石化基本原料亦呈此趨勢,尤其是芳香烴供需更為緊張,其景氣高峰可能落在2007年後。
二、全球石化產業結構變化分析
全球石化產業積極進行購併,給全球產業結構帶來了巨幅變動,許多的重整已對全球石化產業產生了下列效應:(1)全球石化業的從業者數量減少,但經濟規模擴大,全球營運能力提升;(2)利用垂直整合,降低生產成本;(3)進入障礙升高。而在購併的同時,企業也以出售、分割或策略聯盟等手段來調整產業結構,強化其核心競爭優勢。
在全球石化產業進行結構性的改造同時,中東產油國希望利用其在石化產業上的競爭優勢來提升國家經濟,提高其能源附加價值,以其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為基礎,積極新建大型石化工業區,產生石油、石化雙重產品的優勢,並通過新建下游配套生產工廠,實現上下游垂直整合,乙烯總產能將從2000年的658萬噸增加至2007年的1680萬噸,年複合平均增長率高達14.3%,其中以伊朗及沙烏地阿拉伯兩個國家最為積極。中東地區將成為全球石化產品的主要出口地區,未來所增產的石化中間體和塑膠,特別是乙二醇及聚乙烯,將以亞洲和歐洲為主要目標市場,將對各區域內以外銷為主的產業者造成排擠,對世界市場,特別是亞洲市場的影響力逐漸加強。
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加速了全球一體化進程,該過程在石化工業中表現得十分明顯。國際大型跨國化工公司把研究與開發、生產和銷售等生產和流通過程伸向世界各地,逐步實現就地生產、銷售,從而達到擴大產量和增加利潤的目的。
開發中國家特別是人口眾多、市場潛力大、增長速度快的亞太地區,對石化產品的巨大需求,使全球石化業的主要競爭集中在亞太地區,為了在競爭中取得有利的地位,歐、美石化跨國公司把投資和市場發展的重點紛紛向亞太地區轉移,尤其是向經濟迅速發展的中國轉移。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工廠,玩具、鞋類、家電用品等產品皆為全球最大生產國,使得中國不論對石化基本原料還是對石化中下游產品的需求都快速增長,但產能的增長速度仍無法跟上需求的增長速度。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石化產品進口國。例如:中國紡織服裝廠快速增加,預計到2008年,全球紡織品出口有一半來自中國,這造成了中國對純對苯二甲酸需求的年增長率高達16%,但由於全球純對苯二甲酸產能的增長速度無法跟上需求的增長,中國須進口純對苯二甲酸超過500萬噸/年,這也使得中國成為全球化工企業的必爭之地。

重點問題

</strong> 石化業的重點觸媒。是石化業在石化工業製程中,有90%以上的製程是經由觸媒所提供的催化反應來完成的,因此觸媒在整個石化工業的發展過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可以說,沒有催化就沒有化學肥料,就沒有現代農業;沒有催化就沒有現代化工,也就沒有塑膠、化纖等民生化學品工業的發展,可見觸媒或催化反應的開發,與人類生活的改善息息相關。 所謂觸媒,就是使化學反應加速達成熱力學平衡,且在反應前後沒有變化的物質,這種由觸媒產生的現象,稱為催化反應。 其基本原理是觸媒可使反應的活化能降低,亦即使反應經由另一途徑進行,但祇能加速熱力學允許的反應,觸媒並不會改變化學反應的平衡常數
選擇高轉化率、高選擇率、高穩定性、低污染與使用壽命長的觸媒,是石化業追求改善的研發課題:
由於觸媒不斷地改良,帶動新製程的開發,進而改善產品質量,並開發新的石化產品。 其中較受矚目的有烯烴聚合反應使用的觸媒,由第一代的齊格勒-納塔(Ziegler-Natta)觸媒到第四代的金屬烯單活性點觸媒,具有更高的活性與選擇性,可製造出更精準控制的分子量與結構的產物,以及推出更多樣化規格、更高附加價值或更廣泛用途的產品。
一般石化業製程所用的觸媒,可分成五大類,即氧化還原觸媒、酸鹼性觸媒、多功能型觸媒、一氧化碳轉化用觸媒及聚合用觸媒。 其中氧化還原觸媒主要是鹽類、錯合物、硫化物、氯化物、氧化物或金屬等,用於氧化、氫化、脫氫、鹵化等反應;酸鹼性觸媒用於烷化、脫水、水合、寡聚合、裂解及異構化等反應;多功能型觸媒大都是氧化還原與酸性觸媒的混合體,用於重組、寡聚合、及石蠟烴芳香化等反應;至於一氧化碳轉化反應則有甲醇及甲醛合成反應、醛化反應、羰基化反應及碳氫化合物合成反應等。
雖然有關觸媒的研究,到2008年為止,全世界已經累積了數十年的經驗,但仍未能完全解開觸媒理論基礎之謎,每年有成千上萬篇相關論文與專利發表,但真正套用到商業上的為數不多。縱使如此,觸媒研究仍是頗具潛力的一個領域,在新的世紀裡,預期會建立更好的理論量子化學基礎,使觸媒分子仿真設計與性能預測,準確到可實際套用,也將逐漸利用組合化學為大量快速篩選的工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