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倉古民居

石倉古民居

民居古建築均處於石倉溪兩岸的山坡地上,背山面水,泥牆青瓦,鱗次櫛比,錯落有致。這種建築格局,一是地形使然,二是東西向可納財,因南北屬火水是要避之的。背山可擋冬季之寒風,面水可迎夏日之涼氣,緩坡可免淹澇之患,形成一個良好的小氣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倉古民居
  • 外文名:ancient folk house in Shicang
  • 位置:石倉溪
  • 類型:民居
簡介,風格,

簡介

石倉古民居 ancient folk house in Shicang
鱗鱗大廈18幢次第布列於距縣城25公里的石倉源這個小山坳里,大宅的主人闕氏家族列祖列宗未聞有名卿巨公,也鮮見有鴻儒大賈,以農耕為業的山民,自清乾隆嘉慶鹹豐同治百餘載,歷數代而不移,在同一村落或相鄰或相望,陸續建造大夏18幢,是極其有趣的社會現象。從社會學、經濟學、人口學、民俗學、建築學的角度出發,可以作多方面深入的研究。以旅遊的角度而言,散布於青山綠水之中的石倉民居群集居住、旅遊二種功能於一體,別具風情。
石倉古民居石倉古民居
車至下茶排,沿小溪信步而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翹的馬頭牆,錯落有致的馬頭牆下是恢宏的門樓;近前細看,一座又一座雄偉的門樓上嵌有十分精緻的磚雕,人物、花卉、鳥獸、寓意吉祥,栩栩如生。門樓內都有一庭院,大至一二百平方米,小則也有三五十平方米,地面用各色小卵石精心砌成各種圖案。屋內雕樑畫棟,流光溢彩,匾額齊整,斯文風雅,每幢大宅都有堂號,如懷德堂、光裕堂等,廳堂題額多當地顯貴名流,內容多重耕崇學、彰善癉惡,如“含經味道”、“勤儉可風”、“盛時俊彥”、“克振家聲”等,其中不乏工於書法的大手筆力透紙背之作。大廳內神龕保留完好,除大小節氣進香上供外,除夕、新年隆重的祭祖儀式一如舊制。每年臘月,大宅院裡里外外掃除一新,神龕內掛上祖宗遺像,廳堂內披紅掛綠,張燈結彩,一派祥和喜慶之象。建於乾隆年間的“餘慶堂”占地3260多平方米,內有9個廳堂,18個天井,立柱552根,有大小房間129間,正房、廚房、偏房自成格局又渾然一體,最多時內住同姓住戶60多戶200餘口。另一建於道光年間的“光裕堂”大院格局方正,四壁牆腳一色條石砌成,前後三進,第三進廳堂左右各有房間4間,天井兩邊各有廂房3間,為九間六客軒;僅天井四周走廊即可置放24張八仙桌宴請賓客。
石倉古民居石倉古民居
松陽人口十之三四系八閩移民,自明清之際迄今已三百餘年,絕大多數閩籍移民早已與當地居民無異;唯石倉源一帶山民仍操閩語循閩俗,建造大型組合式建築群合族而居,即是一例,正如福建永定“啟承樓”、“永隆昌”之類建築群。

風格

這些古建築既具有共同的時代印記,建築風格又各有自己的特色,所有古建築均為硬山頂,泥牆青瓦,內外門樓均有高昂的馬頭牆,門框均為石質;每座古建築面積都在1000平方米以上,大的有3400多平方米;都有大小不一的庭院,大的200多平方米,小的也有五、六十平方米;以中軸線對稱建築為主,中軸線上二至三進四合院格式建造,面闊有三間、五間、七間、九間不等,兩側附屋寬暢,附屋面闊基本與主建築通進深相同;建築立面構成前低後高兩翼拱衛的中軸線輪廓線,使建築有主有次,有藏有露,有空間秩序感;各進有五架椽,亦有九架椽,前進為廳,後進有樓,凡樓屋天井出檐都為重檐,並設定曬柵。
內外門樓、照壁、門前場地、庭院、天井台明、室內柱礎、梁、枋、牛腿、雀替、格扇、神龕均有裝飾;門樓和廳堂大都有題額、題匾、楹聯,基本達到了建築必有書畫(畫案),有書畫必有寓意,有寓意必有吉祥。
裝飾種類有石雕、磚雕、木雕、彩繪、墨書墨畫、卵石拼花等;雕刻工藝有圓雕、浮雕、鏤雕、平面陰線刻、剔底突起等;其造型雅儒大方、莊重嚴謹、古色古香、簡潔有力、畫面充盈,緊湊飽滿。題額、題匾、楹聯內涵深刻、哲理透徹、寓意吉祥,是一部人們修身立世的教科書。每進入一座古建築就象進入一座藝術殿堂,使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