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

矯,中國漢字,常見的詞語有:矯情(jiáo qíng)指強詞奪理,無理取鬧。例句:犯矯情;他這人太矯情;凡事別矯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矯
  • 拼音:jiáo jiǎo
  • 詞性:動詞
  • 組詞:矯情
詳細解釋,舉例,另意,古籍解釋,

詳細解釋

矯〈動〉
形聲。從矢,從喬,喬亦聲。“喬”本義為“高而上曲”,轉義為“拱起”。“矢”與“喬”聯合起來表示“把彎箭反向拱起”。本義:把彎箭反向拱起。把彎箭弄直。
把彎曲的物體弄直。

舉例

矯,直也。――《廣雅
坎為矯。――《易·說卦傳
故枸木必將待櫽栝、烝、矯然後直。――《荀子·性惡》
又如:矯矢(矯直箭矢);矯揉(使物或曲或直。矯是改直,揉是變曲);矯直(矯正彎曲使之直);矯枉(矯正彎曲。比喻糾正偏邪)
匡正;糾正
矯飾人之情性而正之。――《荀子·性惡》
其刑矯誣。――《國語·周語
以繩墨自矯。――《莊子·天下》
以身矯之。

另意

矯(矯)jiǎo
⒈將彎曲的東西弄直:~正曲木。〈引〉糾正;改:~枉過正。~正了偏差。
⒉假託,詐稱:~令。
⒊強,勇武:~健的步伐。~捷。
⒋舉起,抬起來:~首(抬頭)。
⒌姓氏,主要在中國北方。
⒍矯 jiāo:古代投壺,箭從壺中躍出而手接之復投謂之"矯"。也稱為"驍"。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居夭切《集韻》《韻會》舉夭切,𠀤驕上聲。《說文》揉箭箝也。《搏雅》直也。《禮·部韻略》揉曲為矯。《易·說卦》坎為矯輮。《疏》使曲者直為矯,使直者曲為輮。《史記·平津侯傳》矯矢累弦。《注》正曲使直也。《前漢·成帝詔》民彌惰怠,將何以矯之。《注》矯,正也。《劉勰·新論》搒檠者,矯不正也。
《玉篇》詐也,擅也。《類篇》妄也。《字彙》托也。通作撟。《書·呂𠛬》奪攘矯虔。《前漢·高帝詔》作撟虔。《注》稱詐為矯,強取為虔。《左傳·昭二十六年》矯誣先王。《史記·汲黯傳》矯制持節,發河南倉廩,以振貧民。《前漢·高帝紀》羽矯殺卿子冠軍。《注》托懷王命而殺之也。《大戴禮》非其事而居之,矯也。
《爾雅·釋訓》矯矯,勇也。《博雅》武也。《詩·魯頌》矯矯虎臣。《周頌》作蹻蹻。《注》武貌。
強也。《禮·中庸》強哉矯。《荀子·臣道篇》作撟然剛折。《注》強貌。
《類篇》舉也。《陶潛·歸去來辭》時矯首而遐觀。《揚雄·甘泉賦》作撟首。
《博雅》飛也。《孫綽·游天台山賦》整輕翮而思矯。《揚子·方言》作䎗。
姓。《風俗通》晉大夫矯父之後,前漢右將軍矯望,後漢逸民矯愼。矯,一作蟜。
《韻會》嬌廟切,驕去聲。與撟同。
詐也。
強亢貌。
高舉貌。本《毛氏韻增》。
《集韻》《韻會》𠀤居妖切,音驕。矢躍出也。《神異東荒經》東王公與玉女投壷,每投千二百矢矯。
矯矯,高舉貌。《前漢·敘傳》賈生矯矯,弱冠登朝。《師古曰》合韻音驕。
《字彙補》其嬌切,音橋。亦姓也。《史記·仲尼弟子傳》江東人矯子庸疵。《注》矯,音橋。師古云:矯疵,字子庸。 與撟蹻蟜𠀤通。《正韻》作同橋,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