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蓍草

矮蓍草

矮蓍草,株高5-10厘米,全株密被絨毛,莖不分枝,但生有匍匐枝,羽狀葉。花灰白色,具芳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矮蓍草
  • :植物界
  • :菊科
  • :蓍草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矮蓍草,株高5-10厘米,全株密被絨毛,莖不分枝,但生有匍匐枝,羽狀葉。花灰白色,具芳香。
矮蓍草

生長環境

蓍草菊科蓍屬植物—髙山蓍草、歐蓍草和雲南蓍草的全草夏秋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生於山坡草地或灌叢中。耐寒,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及半陰處皆可正常生長。不擇士壤,但在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及石灰質的砂壤土上生長良好。全草具有解毒消腫,止血,止痛的功能。

分布範圍

原產東亞、西伯利亞、日本及中國雲南、四川|、貴州、湖南西北部、湖北西部、河南西北部、山西南部、陝西中南部、甘肅東部。
相關
目的研究蓍草Achillea alpina地上部分的化學成分。方法利用多種柱色譜手段進行分離與純化,通過理化性質和波譜數據鑑定化合物的結構。結果從蓍草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分分離得到11個化合物,分別鑑定為表木栓醇(1)、菠菜甾醇(2)、β-谷甾醇(3)、5,6-epoxy-24(R)-methylcholesta-7,22-dien-3β-ol(4)、β-胡蘿蔔苷(5)、schensianol A(6)、negunfurol(7)、(3S,5S,8R)-3,5-dihydroxymegastigma-6,7-dien-9-one(8)、saropeptate(9)、(+)-丁香脂素(10)、(±)-落葉松樹脂醇(11)。結論所有化合物均為首次從該植物中分離得到,其中化合物1、2、4、6~11為首次從該屬植物中分離得到。
採用矽膠、凝膠和半製備液相等色譜方法對蓍草Achillea alpina L.地上部分進行化學成分研究。根據理化性質和波譜學方法鑑定化合物的結構分別為牆草鹼(1),8,9-dehydropellitorine(2),(E,E)-2,4-undecadien-8,10-diynoic acid isobutylamide(3),(E,E)-2,4-tetradecadien-8,10-diynoic acid isobutylamide(4),sintenin(5),4′,5,7,8-四甲氧基黃酮(6),貓眼草黃素(7),芒柄花素(8),aurantiamide(9),金色醯胺醇酯(10),artemetin(11),半齒澤蘭素(12)。化合物1~5為首次從該植物中分離得到,化合物6~10為首次從該屬中分離得到。
蓍草是古代卜筮的常用工具,依古代文獻所載,蓍草的演變可分為上古、古代、現代三個各具特點的階段。上古蓍草形態模糊只有傳說,古代蓍草神乎其神似有其物,現代蓍草被人描繪地言之鑿鑿卻又混淆不清。蓍草雖具有某些神奇功效,但在中國特殊的文化環境影響下,其功效可能被過分誇大,其形態可能被張冠李戴,乃至於最終被賦為"神草"、"靈草"、"聖草",時至今日,理應還蓍草本來面目。
蓍草(Achillea sibirica)為菊科蓍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相傳是人類始祖伏羲氏用來畫八卦的"神草",在西方,蓍草也被人們視為"靈丹妙藥",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蓍草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全草供藥用,可用於跌打損傷、風濕疼痛、經閉腹痛、毒蛇咬傷、腫毒等症,現代醫學臨床上可治療闌尾炎、扁桃腺炎、泌尿系統感染,細菌性痢疾,急性腸炎和盆腔炎等急、慢性炎症。另外,蓍草具有開花早,花期長,綠期長,觀賞價值高,適宜於庭院、公共綠地、道路綠島的綠化,是一種優良的抗旱宿根花卉資源,還是一個適宜做切花和乾花的良好素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