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燈檠歌

《短燈檠歌》是唐代文學家韓愈所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此詩首句先寫長檠,以賓寫主,以長檠無用托短檠有用;接四句逐步深入,寫短檠可以近床裁衣,寄遠懷人;又接六句,寫短檠可以提置案前,攻書習文,射策取第;最後以長檠高張,短檠被棄為慨,驚嘆世態炎涼。此詩全用比興,構思巧妙,結制縝密;是立意好,興趣深,寫法奇,一脈貫通的好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短燈檠歌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古詩
  • 作者:韓愈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短燈檠歌1
長檠八尺空自長,短檠二尺便且光2
黃簾綠幕朱戶閉3,風露氣入秋堂涼。
裁衣寄遠淚眼暗,搔頭頻挑移近床4
太學儒生東魯客5,二十辭家來射策6
夜書細字綴語言7,兩目眵昏頭雪白8
此時提攜當案前,看書到曉那能眠。
一朝富貴還自恣9,長檠高張照珠翠10
吁嗟世事無不然11,牆角君看短檠棄。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燈檠(qíng):古代照明用油燈,上有燈盤,盛油並放置燈芯,下有立柱,叫做燈檠,俗稱燈架。
2. 便且光:使用方便而又燈光明亮。
3.朱戶:紅色的大門。古代王侯貴族住宅大門漆成紅色以示尊貴,所以“朱門”又是貴族邸宅的代稱。
4.搔頭:即玉響,古時女子首飾。
5.東魯:山東。
6.射策 :漢代取士方法之一。主試者提出問題,書之於策,分為甲乙科,應試者任取其中的題目進行解答,按題目的難易及回答結果而分優劣。此指科舉考試。
7.綴語言:綴, 聯綴。綴語言,即寫文章。
8.眵(chī):即俗語所謂“眼屎”。
9.還自恣:還,立即,馬上。自恣,放縱自娛,任情享樂。
10.珠翠:指美人。珠翠為女子佩帶的飾物,所以用之代指美人。
11.吁嗟 :嘆詞,表示感嘆。

白話譯文

長長的檠架長達八尺,但也徒自沒用,短的燈架雖然只有二尺長,卻又方便又明亮。
黃色的窗簾、綠色的帷幕、朱紅的大門,夜晚到來時都已關閉,秋風冷露進人堂屋,帶來陣陣涼氣。
少婦為遠方的丈夫製衣,淚眼昏暗,不斷地用玉簪挑亮燈芯並靠近床前。
她的丈夫是在太學裡讀書的儒生,二十歲就離開家鄉東魯到京城來應試。
每天讀書到深夜,用很小的字來撰寫文章,兩隻眼睛累得昏花,頭頂上也是白髮叢生。
那時候他也舉著二尺的燈檠在案前,一直看書到天亮也不睡覺。
一旦功名富貴到手,他就恣情享樂,家中長檠高高地架著,照亮了滿身珠翠的美人。
令人感嘆的是人間的事情無不如此,請你看看那丟棄在牆角的短燈檠吧!

創作背景

這首詩當是元和七年(812) 春,時韓愈由江陵入京,擔任任國子博士,詩人依據太學儒生夜間短燈苦讀的實況為依據,為太學儒生“東魯客”寫下了這首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寫太學儒生短燈(小燈)夜間苦讀情態,詩大約有太學生讀書生活的實況作依據,形象歷歷可見。韓愈對自已的學生,一方面是熱情關懷,另一方面是深切勉勵,諄諄教誨,有如自己便是一盞“此時提攜當案前”為太學儒生燃燒照明的“短燈檠”
詩中一個重要內容是“八尺長檠”(豪華高燈)與二尺短檠”(太學生所用小燈)的對比,詩首尾俱詠此。開首就道“長檠八尺空自長,短檠二尺便且光”,聯繫詩“一朝富貴還自恣,長檠高張照珠翠”句,可知“空自長”指富貴人家恣縱淫樂的空虛生活。詩人否定這種生活,“吁嗟世事無不然”!可嘆世上苦心追求這種生活的人還有的是。所以詩人覺得有必要對學生來一番剖析,應以“短檠二尺便且光”自豪,傲對“長檠八尺空自長”。自甘淡泊勤奮,而且非僅一時,而是一世。長短燈檠是一種人生態度的對比象徵。
中間部分自“黃簾綠幕朱戶閉”至“看書到曉哪能眠”共十句,寫太學生挑燈苦讀徹夜不眠。已是深秋季節,因為路途遙遠,家中寄來的冬衣尚未到,只好忍寒。詩中特寫一位“東魯儒生”,可能是韓愈所賞識的勤奮好學而多才的年輕人,來國子監就讀準備應禮部會試。他與短燈檠為伴, “夜書細字綴語言,兩目眵昏頭雪白,”二十歲已滿頭白髮,“此時提攜當案前,看書到曉那能眠”?將短燈移近,又是寫又是讀,奮戰不已。看著這有為的青年,韓愈讚賞同情,又不免有點隱憂,怕青年一旦飛黃騰達便拋棄了艱苦勤奮的好作風。所以末四句便特別提醒青年人:永遠別忘了牆角的二尺短燈檠。
韓愈此時年逾不惑,已走了其人生之旅的大部路程。此次由職方員外郎重調國子博士,乃是降低職位,但他心無怨尤煩躁之情,讀此《短燈檠歌》可知。一位忠誠職守的老教授、甘為學生照明路途的“短燈檠”的形容躍然紙上。大言之,“短燈檠”精神可說是韓的一種人生志向,非僅為對青年的期望。

名家點評

宋代學者黃徹《碧溪詩話》:杜(甫)《夜宴左氏莊》云:“檢書燒燭短。”燭正不宜觀書,檢閱時暫可也。退之“短檠二尺便且光”,可謂燈窗中人語。
南宋學者黃震《黃氏日鈔》:《短檠歌》有感慨意。
清代詞人、學者朱彝尊《批韓詩》:朱彝尊曰:立意好,興趣亦不乏。第“裁衣”二句是女子事,於前後語意不倫,刪之為淨。何焯曰:應“寄遠”(“二十辭家”句下)。映“眼暗”(“兩目眵昏”句下)。映“近床”(“此時提攜”句下)。推開妙(“吁嗟世事”句下)。一筆收轉(末句下)。此詩骨節俱靈,字無虛設。首句以賓形主,卻是倒插法,“空自長”即反對“照珠翠”也。簾幕戶堂,逐層襯人,“近床”正為結句“牆角”一喟。以“裁衣”襯起讀書,其間關照亦甚密。“照珠翠”句與“裁衣”、“看書”兩層對射,亦若長短檠之相待然。“吁嗟世事”一語,可慨者深矣!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唐宋詩醇》:貧賤糟糠,諷喻深切。
清代學者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先安放“長檠”一筆,下專就“短檠”摹寫,然後歸到“長檠高張短檠置”,章法便爾警健。
民國風學者汪佑南《山涇草堂詩話》:首二句借賓定主,含下二段。“黃簾”四句寫短檠之便於裁衣。“太學”六句寫短檠之便於看書。“一朝”二句詞意緊煉,回映上二段。“吁嗟”句推廣言之,即小見大,包掃一切。末句收到本題,懸崖勒馬,不再添一句。筆力高絕。讀此詩,覺世態炎涼,活現紙上。顧氏本批云:“‘裁衣’二句是女子事,於前後語意不倫,刪之為淨。”鄙意刪此二句,“太學”句接上“涼”字韻,少融洽,下“照珠翠”句亦竟無根。蓋富貴自恣,即看書之人,照珠翠即裁衣之人。韓詩用意極精細,血脈貫通,烏可妄刪去哉?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南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昌黎(今遼寧義縣),世稱“韓昌黎”,又稱“韓吏部”“韓文公”。韓愈25歲中進士,曾任監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今廣東潮安)刺史、國子博士、吏部侍郎等職。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其作品都收錄在《昌黎先生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