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二首

《短歌二首》是日本詩人柿本人麻呂的作品。這首長歌是《萬葉集》中最長的一首,也是這部詩集中氣勢最為雄渾的一首。

基本介紹

詩歌原文,漢語譯文,創作背景,詩歌賞析,作者簡介,

詩歌原文

東の國有の強力な、
徴て四藩御。
叛を降服し者、
調教撫で宣もない。
重任托皇子、
銳意挽狂瀾。
腰につるす長柄の刀、
強い弓矢を握る。
叱吒千軍馬、
理の號令し。
陣太鼓周波數擂る、
ばかのように雷がとどろく、
軍容粛正する、
ラッパ高吹、
猛虎狂嘯一如、
敵に膽をつぶす。
……
皇子功赫々たる
日祚と永遠に。
意方華楮だけ、
日休む改殯殿。
白麻衣百官盡くし、
伏曲を安真神原。
人麇何気ない鹿、
晝行を伏せる、
また盡くし効ウズラ、
宵を仰いで高軒殿。
唯を盡くして徒、
春の鳥のように涙が流れる回復。
嘆くだけはまだ、
悲しみも側で。

漢語譯文

東國有雄兵,
征來御四藩。
降服謀叛者,
不馴亦撫宣。
重任托皇子,
銳意挽狂瀾。
腰懸長柄刀,
手握強弓箭。
叱吒千軍馬,
出師號令頒。
戰鼓頻擂,
渾似雷電轟鳴,
軍容整肅;
號角高吹,
一如猛虎狂嘯,
敵人喪膽。
……
皇子功赫赫
天祚及永遠。
豈意楮方華,
天闕改殯殿。
百官盡著白麻衣,
伏首填安真神原。
人雖非麇鹿,
白日匍伏行祈願;
又盡效鵪鶉,
深宵繞殿仰高軒。
唯嘆盡徒,
復似春鳥淚潸然。
哀嘆猶末已,
悲慟亦方喧。
李芒譯

創作背景

這首輓歌是為日本古代史上最大的內亂——“壬申之亂”的主要人物天武天皇之子高市皇子所作的。“壬申之亂”是天智天皇的太子大友皇子與天智天皇的胞弟大海人皇子(即天武天皇)之間爭奪皇位的武裝鬥爭。在這場爭鬥中,高市皇子協助父親統率大軍繹伊賀、伊勢,控制東國,大破敵軍。

詩歌賞析

全詩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歌頌了天武天皇的功績。用‘曾幸北方信濃地,曾越不破山,曾到關之原三個排句極簡略的概括了先王四方征討的戎馬生涯,用“車駕到行宮,號令出行轅”中的“到”與“出”兩字,勾勒出天武天皇“兵貴神速”的指揮藝術。
第二部分,詩人客觀地寫出敵國的強大,以此來烘托高市皇子受命於危難之中,肩負重任,力挽狂瀾的氣魄與膽略。詩人用濃墨重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古戰場兩軍對壘、鏖戰不休的場景。在詩人筆下,高市皇子具有大將風度,身佩大刀手持弓箭,治軍有方。詩人喻鼓聲雷電,號角聲如虎吼,在此先以聲奪人,寫出了氣勢的強大。又以“飄飄大旗遍地紅,春來野火隨春風”詩句中的大旗之火紅與野火之火紅,形象地寫出了皇子的業績,如燎原之火,越燒越旺。在“冬林飄風卷大雪,恰似萬弩出強弓。亂箭射出令人恐,多如大雪散飛蓬。”四句詩中,詩人巧妙地運用了兩組比喻,相互呼應。先將自然界的大風雪比喻為“萬弩出強弓”,又將萬箭齊發的戰爭場面,比喻為漫天狂舞大雪。這樣兩相對比,詩人的目的是著重渲染戰場氣氛和高市皇子所向披靡、威震敵膽的雄風。在這一段詩里,詩人全部借用自然界的聲、色、形,極其形象地描繪了戰爭的壯觀場面。表現了對古代國家上升時期的景慕與追懷。
在第三部分里,詩人用哀婉的筆調,寫出了皇子去世,舉國上下的悼念之情。由前兩部分激昂,雄渾的筆調,轉為如泣如訴的輓歌。先由皇宮改殯殿和盡著白麻衣的宮人,渲染悼亡的氣氛,又以人們白日如麋鹿般匍伏祈禱,夜晚如鵪鶉般繞殿仰望這類形象的比喻、誇張的描寫,表達了人們對皇子的深切懷念,無限哀思之情。
雖然作為宮廷歌人,為皇族作輓歌,頗有歌功頌德之嫌。但從文學角度上講,詩人顯示出駕馭重大社會題材的功力,無愧於“歌聖”的稱號。

作者簡介

柿本人麻呂(約662年-約706年): 日本萬葉詩歌第二個時期有代表性的詩人,詩風雄渾莊重。作品流傳到現在的都收在《萬葉集》中。內容大多數是戀歌和輓歌,代表作有《自石見晉京剔妻歌》、《吊高市皇子尊輓歌》等。柿本人麻呂在日本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尊稱為“歌聖”,後人為他建立了“人麻呂神社”加以供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