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毒性試揸

短期毒性試揸

短期毒性,主要進行農、醫藥和化學品的短期毒性試驗,包括單次給藥和短期重複給藥的試驗,農藥和化學品的一階段和二階段的急性毒性和亞急性毒性試驗。試驗動物包括大鼠、小鼠、豚鼠、兔、犬、蜜蜂、蚯蚓、青蛙、昆蟲等。能夠完成經口、經皮、吸入、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靜脈注射、腹腔注射等大多數給藥途徑的給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短期毒性試揸
  • 外文名: short term toxicity test
  • 領域:農、醫藥和化學品的短期毒性試驗
  • 試驗類型:單次給藥和短期重複給藥的試驗
  • 試驗動物:大鼠、小鼠、豚鼠、兔和犬等
  • 試驗途徑:口、經皮、吸入、皮下注射等
亞急性毒試驗簡介,致癌物體外和短期毒性試驗,關於如何從短期毒性試驗的結果推測長期毒性,

亞急性毒試驗簡介

又稱短期毒性試驗,指在相當於動物生命的1/10時間內,使動物連續接觸受試物的毒性試驗。其目的是在急性毒性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確定受試物的主要毒性作用,靶器官和最大無作用量及中毒閾劑量作出初步估計,同時也為慢性毒性試驗設計提供最適參考數據。

致癌物體外和短期毒性試驗

這類試驗的方法很多,範圍很廣,有簡單的體外細菌突變試驗,也有比較複雜的體內短期試驗,總的來說,在危險度評定中,短期致突變和致癌性測試方法能較好地預測有遺傳毒性的致癌物,而其他毒性終點測試結果的套用和外推,研究不夠。
由於體外和短期測試方法快速、經濟,並可能提供有關毒效應機制方面的信息,故危險度評定中如何設計、套用和驗證短期測試的結果,就顯得特別重要。建立和驗證一種新的體外或短期毒性試驗方法,必須先確定它的敏感性、特異性和毒性終點的預測值,方能科學地使用在危害性評定的過程中。
圖1列出了檢測可疑致癌物的系列突變,這些實驗通常使用遺傳損傷中由形態改變而反映的遺傳損傷作為檢測指標,最著名的方法的Ames試驗。在Ames試驗中,具有修復功能缺陷並不能在缺乏組氨酸培養基上生長的沙門菌株接受受試物處理後,引起回復突變的菌株可以在缺乏組氨酸的培養基上生長。由於細菌與哺乳動物的代謝途徑不同,往往加入由大鼠肝臟製備的藥物代謝酶系統。數種沙門菌被篩選出來以檢測點突及移位突變。典型的實驗有5個劑量組加上溶劑對照組,同樣有需代謝活化的和不需代謝活化的陽性對照組。這個實驗對某些致癌物不敏感,如激素、金屬等多種組織致癌劑以及非遺傳性致癌劑。但Ames試驗在加入酶系統後對許多致癌物很敏感。
圖1圖1

關於如何從短期毒性試驗的結果推測長期毒性

同食品衛生有關的各種化學物質使用日益廣泛,需要進行毒性試驗的化學物質也隨之增多。如果照常規的方法進行試驗,勢必難以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因此,如何簡化動物毒性試驗的方法,縮短試驗時間已經成為一項急需解決的研究工作。
關於短期毒性試驗方法,目前已在一些實驗室中套用。例如外推法,按照logT=logED50-S/b的公式計算,S、b、T分別代表受試物毒性作用的標準差、劑量作用曲線的斜率和安全劑量。用這種方法計算,內吸磷的安全劑量是0.34ppm,最小有作用劑量是3ppm。又如某種新的受試物進行毒性試驗時,有人建議如這種受試物的同類化合物已經作過毒性試驗,或該種受試物的理化性質與某種允許用於食物的化合物相類似時,則該受試物的慢性毒性試驗期可縮短為3~4個月;如果這種受試物在急性試驗和蓄積試驗中所獲得的結果與經過慢性試驗的同類化合物的結果相似,則該種受試物可不進行慢性毒性試驗,只要提高安全係數即可。因此,只要這種受試物在急性毒性試驗和蓄積試驗中沒有發現明顯的毒性,在某些情況下即可作出應急處理。
怎樣利用短期毒性試驗的結果來推測長期毒性的問題,目前已有不少報告。有的認為可從大鼠90天毒性試驗結果來推論兩年毒性,甚至以7天毒性試驗的結果來推論90天或兩年毒性的。有的還認為14天的毒性試驗可用以代替亞急性或慢性毒性試驗,並以此為依據求出最小有作用劑量和最大無作用劑量等等。
然而在動物毒性試驗中,關於受試物的短期毒性和長期毒性的關係還未被人們所掌握,因此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能從短期試驗的結果來推測長期毒性的理想方法。從發展方向來看,今後仍需建立這一類簡化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