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鱗油杉

矩鱗油杉

矩鱗油杉(學名:Keteleeria oblonga Cheng et L. K. Fu)是松科,油杉屬喬木;葉條形,在側枝上排列成兩列,先端鈍,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色,中脈兩側各氣孔線,球果圓柱形,中部的種鱗矩圓形或寬矩圓形,上部邊緣有不規則細齒,苞鱗上部和中下部色較深,中部窄,種子有寬大的厚膜質長翅,種翅與種鱗等長,通常近中部較寬。

矩鱗油杉是中國特有種,分布於中國廣西西部田陽,生長在海拔380-680米的山地疏林中。

矩鱗油杉花紋美觀,材質堅實,宜作建築、橋樑、造船等用;種子富含油脂,可作工業原料;樹形美觀,宜作風景樹。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矩鱗油杉
  • 學名:Keteleeria oblonga Cheng et L. K. Fu
  • :植物界
  • 裸子植物門
  • 松柏綱
  • :松柏目
  • 松科
  • 油杉屬
  • :矩鱗油杉
  • 命名者及年代:Cheng et L. K. Fu,1975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喬木;新生小枝有密毛,毛脫落後枝上有較密的乳頭狀突起點,乳頭狀突起點乾後常呈黑色,一、二年生枝幹後呈紅褐色、褐色或暗紅褐色。葉條形,在側枝上排列成兩列,長2-3厘米,寬2-3毫米,先端鈍,或有近漸尖或微急尖的尖頭,上面深綠色,無氣孔線,或中上部沿中脈兩側各有1-2條氣孔線,近先端有6-8條氣孔線,下面淺綠色,中脈兩側各有15-25條氣孔線,無白粉;橫切面上面有一層不連續的皮下層細胞,兩側端及下面中部有一層連續的皮下層細胞。
矩鱗油杉矩鱗油杉
球果圓柱形,長15-20厘米,徑4.5-5厘米;中部的種鱗矩圓形或寬矩圓形,長3.2-3.5厘米,寬2.2-2.5厘米,上部邊緣有不規則細齒,先端微向內曲,鱗背露出部分無毛;苞鱗長約為種鱗的一半或稍長,上部和中下部色較深,中部窄,寬約2毫米,中下部和下部與種鱗緊貼,上部稍寬,微圓,邊緣膜質,先端不呈三裂,中央有凸起的窄三角狀尖頭; 種子長約1.2厘米,有寬大的厚膜質長翅,種翅與種鱗等長,通常近中部較寬。

近種區別

矩鱗油杉的球果中部的種鱗矩圓形或寬矩圓形,小枝上的毛脫落後,留有較密的乳頭狀突起點,苞鱗較窄,上部及中下部色較深,先端不呈三裂,這是易與其他各種油杉區別的主要特徵。

產地生境

矩鱗油杉是中國特有種,分布於中國廣西西部田陽,生長在海拔380-680米的山地疏林中。
矩鱗油杉矩鱗油杉

繁殖方法

採種: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當果鱗由青色轉褐色,即示成熟,1月中下旬,果實充分成熟鱗逐漸開裂,種子自行飄失。球果長橢圓形,長約16-24厘米,徑粗4厘米(開裂後約6厘米),鱗片內有種子2粒,鱗果出種率5%,種子具翅,黃褐色,除翅種子為菱形,表面光澤,長1厘米,徑0.5厘米寬1.2厘米,千粒重136克,發芽率約為70%。
矩鱗油杉矩鱗油杉
幼苗子葉留土萌發:播種後約10天開始髮根,子葉4-5片,針狀,留於種殼內胚乳中,蛋黃色,子葉下部伸出種殼外,園筒狀彎曲,徑0.1厘米。黃褐色。上胚軸0.2-0.3厘米,下胚軸近無。種子萌發後約10天幼苗出土,同時發出真葉,莖基部,具生初不育葉8-10片,三角狀,頂端尖銳。以後發出線狀真葉,長3-3.5厘米,表面綠色,背面兩側各具白粉氣孔帶,邊緣綠色,幼莖密被短柔毛。幼苗出土後30天木質化。根褐色,主根細長,側根不發達,極短小。1月生苗高5厘米,地徑0.1厘米,主根長6厘米,側根5條,根幅0.2厘米。1年生苗高20-30厘米,地徑0.2-0.3厘米。
採種育苗:球果又下後,可堆放數日,然後置弱光下曝曬或攤放於通風乾燥處,待鱗片乾燥開裂,取出種子,種子含油多,不宜在烈日下曝曬,涼於後袋藏。發芽率較短,常溫下可貯存5個月,至次年5月播種,發芽率僅達50%,6個月以後,全部喪失發芽率,播種期宜在2月中句至3月中句。幼苗易染立枯病,播種用0.5%高錳酸鉀液浸種30分鐘消毒,再用50℃溫水浸種後繼續浸泡12小時再播種。

栽培技術

幼苗出圃後管理較易,苗圃地注意通氣排水,最好選用生荒地。整地宜深,拌足基肥及噴波爾多液一次,發現有病害時,每周噴1-2次。
早期稍加遮蔭;1年生規格苗高26厘米,地徑0.3厘米。用裸根苗造林,出山後蹲苗期很長,宜用容器育小苗造林,早期山地保留雜草灌木遮蔭,較易成林。

主要價值

矩鱗油杉木材淡褐色或淡棕黃色,紋理直結構略粗,花紋美觀,材質較優,堅實耐用,宜作建築、橋樑、造船、枕木、家具等用;種子富含油脂,為不幹性油,可作工業原料;樹形美觀,宜作風景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