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概括

知識概括是指主體通過對感性材料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深層加工改造,認識某一類事物的本質特徵與內在聯繫的認知活動。知識概括是加工改造感性知識,以形成發展理性知識的過程,是自下而上進行抽象思維的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知識概括
  • 套用學科:心理學
  • 套用範圍:教育心理學
知識概括的類型,感性概括,理性概括,有效進行知識概括策略,合理運用正例和反例,運用變式組織感性經驗 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科學的進行比較,啟發學生獨立思考 自覺概括,

知識概括的類型

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概括抽象程度不同可分為: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感性概括

感性概括即直覺概括,它是在直觀的基礎上自發進行的一種低級的概括形式。例如,有的學生由於經常看到主語在句子的開端部位,因而就認為主語就是句子開端部位的那個詞;有的學生看到銳角、直角、鈍角等圖形中都有兩條交叉的線,就認為角是由兩條交叉的線組成。 感性概括由於是對事物的各種不同屬性,各個不同部分及其相互關係的綜合的、直接的反映,所以,從形式上看,也是通過一定的概括得到的,是抽象的;但是從內容上看,它所概括的只是事物的外部特徵和表面聯繫,並沒有反映事物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聯繫,因此,這是知覺表象階段的概括,是概括的初級形式。 感性概括在中小學生中是很常見的,他們的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還主要依靠直觀的具體的內容,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質特徵與內在聯繫。因此,他們獲得的知識不夠系統,還必須學會藉助於高級的概括水平來完成學習任務。

理性概括

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認識的指導下,通過對感性知識經驗進行自覺的加工改造,來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質的特徵與聯繫的過程。是概括的高級形式。 理性概括不僅表現在它反映某一類客觀事物共同的,本質的特徵上,也表現在它反映了事物與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和規律上。一切科學的概念、定義、定理、規律、法則都是理性概括的結果。 學生在學校里學習大量的科學概念和理論,必須在分析、綜合、比較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積極的抽象概括活動,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學生如不善於進行理性概括,就不能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學生的理性概括水平越高,理解和運用知識的水平就越高。因此,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必須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理性概括能力當作一項重要的任務。 總之,從感性概括中,只能獲得概括不充分的日常概念和命題;只有通過理性概括,才能獲得揭示事物本質的科學概念和命題。因此,在教學條件下,我們關注的是如何有效地進行理性概括的問題。

有效進行知識概括策略

合理運用正例和反例

通過思維概括,人們抽取的是事物的本質屬性,而捨棄的是事物的非本質屬性。但由於事物不僅在本質特徵上有共同點,在非本質特徵上也有共同點,這就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困難。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概括時,必須會合理運用概念或規則的正例和反例,這樣才能有助於區別事物的本質與非本質特徵。在心理學上,一般把概念定義為由符號(主要是語詞)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關鍵特徵的一類事物;規則是由概念組成的,它反映了概念之間的關係。規則常與原理、規律相聯繫,從而組成了學校里學生學習的大部分內容。凡概念或規則都有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稱肯定例證,指包含著概念或規則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聯繫的例證;反例又稱否定例證,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規則的主要屬性和關鍵特徵的例證。例如,“球”這個概念的關鍵特徵:一般是圓形;用於遊戲和運動。一切包含了該概念的共同關鍵特徵的事物,如籃球、足球等就是“球”的肯定例證。一切不包含概念的共同關鍵特徵的事物就是否定例證,如柚子、西瓜就是球的否定例證。一般而言,概念或規則的正例傳遞了最有利概括的信息,反例則傳遞了最有利於辨別的信息。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最好先呈現概念的若干正例,引導學生進行辨別,提出與檢驗假設,最後進行概括,得出同類事物的共同本質特例。在呈現若干正例的同時,必須伴隨呈現適當的反例。正例同時呈現有助於學生進行概括,伴隨呈現反例有助於學生辨別,使概念的概括精確化。例如,在教“鳥”的概念時,可以同時呈現麻雀、燕子、老鷹等正例。教師告訴學生,這些都屬於鳥類,因為它們具有鳥的“能飛、長羽毛”這些共同關鍵特徵。緊接著教師再呈現鳥的反例,如“蝙蝠”“蒼蠅”,它們也“能飛”,但不是鳥。這種反例的出現促使學生重新進行假設,排除無關特徵,有利於加深對概念的本質的認識。

運用變式組織感性經驗 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

感性經驗是學習和理解概念的心理基礎。為此教師在通過多種教學形式來組織學生的感性經驗時一定要運用變式,從各個不同角度、不同情況對概念加以說明,以突出其本質特徵。

科學的進行比較

比較是在分析綜合的基礎上確定事物之間共同點和差異點的思維方法。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都是通過比較事物實現的,比較還須確定一個標準,沒有標準,就無法比較。人們常常通過把某一事物和與它相似的事物進行比較,找出之間的不同點,再把這個事物和與它差別很大的事物進行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相同點。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比較方式有兩種:同類比較和異類比較。同類比較是關於同類事物之間的比較。

啟發學生獨立思考 自覺概括

要真正地獲得知識,教師應通過教學活動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自覺概括。即通過思維操作活動,抓住事物的本質屬性,“消化”概念,把知識內化成自己頭腦里的東西。這就需要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總結原理、規律等,儘量避免死記硬背。教師要啟發、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討論,主動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養成樂於探究的好習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