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市坪鄉

知市坪鄉

舊鄉名。原知市坪鄉位於湖南省永州市新田縣東南部,鄉人民政府駐地距縣人民政府駐地龍泉鎮16公里。鄉境東、北與郴州市桂陽縣毗鄰,南與新隆鎮、高山鄉接壤,西與大坪塘鄉為界。

鄉人民政府駐知市坪村,轄知市坪、山下、山口、小明路、黃家舍、石溪、龍溪、板溪、大山銀、定家、齊家、龍井塘、王家寨、白杜窯、窯頭、冷水塘、大富山等17個行政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知市坪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湖南省新田縣
  • 政府駐地:知市坪村
  • 電話區號:0746
  • 郵政區碼:425712
  • 地理位置:中國中南部
  • 面積:43平方公里
  • 人口:2.045萬
  • 方言:坪中方言、西南官話、南鄉土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湘M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自然地理,經濟概況,社會事業,信息條件,銀行儲蓄,知市坪中學,轄村信息,風土人情,新田五七大學,

歷史沿革

鄉沿用駐地自然地名。知市坪原名雞屎坪,因周圍山上大小石頭奇多,形似雞屎而得名,後諧音雅化為知市坪。
明崇禎十二年(1639)前屬寧遠縣,是年新田置縣,屬之;
清朝大部分屬南十都,機絲墟為商品交易中心;
解放初屬第五區;
1956年撤區並鄉後設鄧家村鄉;
1958年歸新圩公社轄;
1961年從新圩公社分出設鄧家村公社,因駐地在定家村,而方言“定”與“鄧”同音,故取名鄧家村公社;
1969年公社駐地遷往千山,公社名稱改躍進;
1971年駐地遷往知市坪,公社仍襲原名;
1981年以駐地名代替原公社名。
1984年撤社為鄉。
2015年11月20日,省民政廳(湘民行發[2015]54號)批覆同意:撤銷知市坪鄉建制;原知市坪鄉所轄的全部17個建制村併入大坪塘鎮。(2014年,撤銷大坪塘鄉,設立大坪塘鎮。)大坪塘鎮人民政府駐知市坪(原知市坪鄉人民政府駐地)。

行政區劃

知市坪鄉位於新田縣城東南部,距縣城16公里,鄉人民政府設知市坪村,行政區劃碼:431128210;
轄知市坪、山下、小明鉻、山口、黃家舍、石溪、龍溪、板溪、齊家、定家村、大付山、龍井塘、白杜堯、堯頭、冷水塘、王家寨、大山銀等17個行政村,48個自然村,155個村民小組,人口20450人。

自然地理

知市坪位於新田縣東部,地理坐標位置:東經112°18'54-- 112°21'54,北緯25°49'30-- 25°53'6(大概)。東接郴州市桂陽縣六合鄉,南臨高山鄉,西接大坪塘鄉,北毗郴州市桂陽縣四里鄉。知市坪鄉屬於丘陵地區,多山,但不高,有煤礦資源。窯頭村山座與桂陽相隔。西面與大坪塘鄉相鄰,東南面與新隆鎮接壤,東面和北面與桂陽縣古樓、六穀、四里交界,總面積43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14000畝(約808.1公頃),其中稻田9500畝,旱土4500畝。
下圩水庫
位於知市坪村以東,下圩村以北,山下村以西,解放初修建,是知市坪鄉最大的蓄水工程,是流經鄉域的江河源頭。
龍腦背水庫
龍腦背水庫位於冷水塘村龍腦背嶺上,修建於1958年,屬小二型水庫,總庫容24.6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800畝,受益人口2000人,該水庫由內、外兩個水庫連線而成。

經濟概況

鄉經濟以農業為主,主產水稻紅薯、豆類、烤菸
共有山地面積29000畝,其中森林面積26097畝,以松、杉為主,其中人工造林3000畝。
知市坪鄉沙發業為主,全鄉有沙發經營戶1510戶,占全鄉總戶數的35.5%,從事沙發家私業的勞動力8938人,占全鄉勞動力總數的82%,經營點遍布全國除台灣、西藏之外的省、市級1000多個城市。
2003年3月31日成立了知市坪鄉創業家協會,通過三年的發展,協會成立了廣州良田鎮、順德樂從、廣西容縣、長沙4個分會。協會會員申請註冊商標達500多個,精心培育了國泰皮具、旭日升家具等品牌。全鄉年銷售產值達10億元,是遠近聞名的“沙發之鄉”。
糧食生產為副業,養殖業為輔,是全縣優質菸草種植基地,每年種植面積穩定在3000畝左右。知市坪新市場,於2002年9月12日投入使用,共有鋪面100多個,攤位200個,設水果行、布匹行等20個行市。

社會事業

境內實現村村通的公路網,043縣公路成“7”字形穿越鄉境。交通較為方便。鄉內設中學1所,國小8所,醫療機構17個。

信息條件

全鄉已經實現村村通公路、通郵、通電、有線電視、電話、網路已全面普及,全鄉共有有線電視用戶1000戶,程控電話600多戶,手機用戶350戶。
境內3G、4G網路全面覆蓋,信號質量優,圩市(市場)WIFI網路普遍。

銀行儲蓄

境內圩市(市場)有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新田縣知市坪鄉營業所)、農村信用社知市坪分社、中國農業銀行ATM機。
銀行名稱
位置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知市坪村市場X043縣道與鄉政府路段交匯處
農村信用社
知市坪村市場以南X043縣道旁
中國農業銀行ATM
知市坪鄉政府辦公樓前

知市坪中學

知市坪中學於1984年由新田縣教育局創辦,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發展,國中學歷教育。2014年,我校學生191人,教師28人,其中中學高級職稱3人、中學一級職稱13人,班級3個。

轄村信息

〖知市坪〗 Zhī shì píng
原名雞屎坪,因周圍山上大小石頭多,形似雞屎得名,後雅化為“知市坪”。村委會駐知市坪,轄知市坪、下圩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41.1公頃,250戶,1280人。系鄉人民政府駐地。
〖山 下〗 Shānxià
古時候村位於一高山之下而得名。村委會駐山下,轄山下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2平方公里,耕地31公頃,170戶,約680人。
〖小明路〗 Xiǎomínglù
村內地勢開闊,村口有條石板路得名。村委會駐小明路,轄小明路、沙塘下、魯塘下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53.1公頃,195戶,815人。
〖山 口〗 Shānkǒu
村址坐落在兩座山的口上得名。村委會駐山口,轄山口、岩口莊、山下嶺、大風洞、前塘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2.4平方公里,耕地50.6公頃,305戶,1250人。
〖黃家舍〗 Huángjiāshè
村莊周圍都是黃土山得名。村委會駐黃家舍,轄黃家舍、芹材等15個村民組。總面積4.1平方公里,耕地87.7公頃,540戶,2400人。
〖石 溪〗 Shíxī
村後有石山,村前有小溪得名。村委會駐石溪,轄石溪、山塘尾、鄧家、歐家、爛涼亭等16個村民組。總面積4.4平方公里,耕地61.1公頃,440戶,1789人。
〖龍 溪〗 Lóngxī
村兩旁各有一條小溪,古稱二水夾一龍得名。村委會駐龍溪,轄龍溪、橋頭、下眼、頂山等13個村民組。總面積3.6平方公里,耕地74.4公頃,398戶,1487人。
〖板 溪〗 Bǎnxī
村前塘中有塊大石板,塘邊有條小溪,故名。村委會駐板溪,轄板溪、花嶺砠等6個村民組。總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35公頃,190戶,837人。
〖大山銀〗 Dàshānyín
村後石山上的石頭呈銀白色得名。村委會駐大山銀,轄大山銀、嶺背、雲砠、大嶺砠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2.1平方公里,耕地32.3公頃,250戶,827人。
〖定家村〗 Dìngjiā cun
肖姓開基祖公決定在此安家得名。村委會駐定家村,轄定家等15個村民組。總面積4.1平方公里,耕地60公頃,430戶,1740人。
〖齊 家〗 Qíjiā
齊姓人建村得名。村委會駐齊家,轄齊家、曾家邊等6個村民組。總面積1.6平方公里,耕地24.3公頃,190戶,715人。
〖龍井塘〗 Lóngjǐngtáng
村旁群山蜿蜒如龍,井水清澈,村口有塘而得名。村委會駐龍井塘,轄龍井塘、秀鳳江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2平方公里,耕地48.8公頃,300戶,1040人。
〖王家寨〗 Wángjiāzài
王姓人開村時,村前有“麒麟寨”得名。村委會駐王家寨,轄王家寨等4個村民組。總面積1平方公里,耕地26.7公頃,132戶,481人。
〖白杜窯〗 Báidùyáo
杜姓人開村時,全靠燒窯維持生活得名。村委會駐白杜窯,轄白杜窯、合群圩、水口山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2.1平方公里,耕地40.6公頃,275戶,1025人。
〖窯 頭〗 Yáotóu
村後山上窯多得名。村委會駐窯頭,轄窯頭、下排等6個村民組。總面積1.6平方公里,耕地26.8公頃,196戶,740人。
〖冷水塘〗 Lěngshuǐtáng
村北塘下石縫內有井,井水清涼得名。村委會駐冷水塘,轄冷水塘、栗美崗、茶元頭等16個村民組。總面積4.3平方公里,耕地60.1公頃,390戶,1456人。
〖大富山〗 Dàfùshān
村後石灰石多而得名。村委會駐大富山,轄1個村民組。總面積0.3平方公里,耕地9.2 公頃,50戶,212人。原名農科站。

風土人情

方言以坪中方言為主,另外有新田官話和南鄉土話。
知市坪鄉山水秀麗,人們生活安定。鄉沙發業發達,是遠近聞名的沙發之鄉。為此CCTV對此事做了專題報導。
村前大多有一口公用井,且大多家庭又在屋前鑽有水井,用水極為方便。
本地居民多信佛教,其次為基督教。

新田五七大學

1975年4月,教育戰線推廣“遼寧朝陽農學院”和“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的經驗。中旬,零陵地區教育局派工作組來新田檢查工作,並提出為了提高成人中等教育的質量,根據朝陽農學院和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的經驗及領導意圖,擬在新田試辦一所五七大學,以摸索經驗,逐步推廣。時任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鐘太彥同志,縣委常委、縣革委副主任劉守堂同志、縣委副書記林祥勝同志認為這是新生事物,必須認真照辦。立即召開縣委常委會議,慎重的進行了研究,一致通過了開辦新田五七大學的決議並作出了具體部署。
為了選好校址,曾到大坪塘、紅衛(原田家鄉)、躍進(今知市坪鄉)等三個公社進行調查。躍進公社黨委和革委很重視,主動提出千山茶場是個理想的地方。4月20號左右,縣委、縣革委很快統一了思想,決定在千山茶場開辦“新田縣五七大學”,還決定調當時金陵公社黨委書記陳火榮任新田五七大學第一任校長、黨委副書記,黨委書記由縣委副書記劉守堂兼任。教職員工由教育部門、農業部門選派。教育部門派去的有熊華(擔任副校長),程斌(擔任辦公室主任),樂國民(會計),葵竹英(外語教師),周之源(物理教師),農業部門派去的有鄧顯明、張五榮(農技教師),肖萬球(畜牧教師)等。
經過二十多天的籌備工作,新田縣五七大學按原計畫於五月七日正式開學。共招收第一期學生109人,其對象是高、國中畢業生,30歲以下的農村幹部、農民技術員、農民學校教師。設農機、農技、畜牧3個班,學制兩年,畢業考試合格發給畢業證。師生一律住宿,每人每天補助部分一伙食費和大米。
1977年繼續招生90名,設獸醫專業兩個班。在教學方面,由於抽調來的教師大多是本科生和具有專業知識人才,傳授知識的水平是比較高的,同時更注重經驗實習,突出專業性。
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和學校規範化要求的提高,要爭取省教育廳每年十萬元的撥款,縣文教科經請示領導同意,決定在離縣城三公里的七里坪國有山地劃出一百一十畝作為五七大學新校址,動工興建校舍4990.4平方米,短短時間內學校初具規模。省教育廳負責人屈正中來新田視察,十分滿意,隨即表態每年撥款十萬元作為辦學經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