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一而不知二

知一而不知二

知一而不知二,意思是只知道一部分而不知道其內在意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知一而不知二
  • 拼音:zhī yī ér bù zhī èr
  • 注音:ㄓㄧ ㄧ ㄦˊ ㄅㄨˋ ㄓㄧ ㄦˋ
  • 出處:《鹽鐵論·和親》
同“ 知其一不知其二 ”。 漢 桓寬鹽鐵論·和親》:“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 明 劉基郁離子·虎貙》:“﹝ 若石 ﹞自以為虎死而無毒己者矣。於是弛其機,撤其備,垣壞而不修,藩決而不理。無何,有貙逐麋來止其室之隈……貙人立而爪之斃。君子謂 若石 知一而不知二,宜其及也。”參見“ 知其一不知其二 ”。
桓寬(生卒年不詳),字次公,漢汝南郡(河南上蔡西南)人,治《公羊春秋》,宣帝時舉為郎,後官至廬江太守丞。其知識廣博,善為文,著有《鹽鐵論》六十篇。
《鹽鐵論》是根據昭帝始元六年召開的鹽鐵會議的檔案寫成的政論性散文集。它比較生動地記述了御史大夫桑弘羊和從全國各地召集來的“賢良”、“文學”們的辯論,保存了許多西漢中葉的經濟思想史料和風俗習慣,揭露了當時社會的一些問題和矛盾。在寫作上,它通過一定的集中和概括,描寫了幾個各有特點的人物形象,有些人物語言和描寫文字比較生動,感情色彩也比較濃。特別是採用對話體的形式,並且各篇之間互相聯繫,這在散文作品中是很少見的。
《鹽鐵論》被譽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有關鹽鐵問題的結構嚴整、體制統一的專著。它以對話的形式客觀記錄了御史大夫及其僚屬與“賢良”、“文學”的互相詰難,不但顯示了雙方針鋒相對的觀點,而且在唇槍舌戰中展示了雙方的階級立場。
作品語言簡潔明快,切中要害。行文氣勢磅礴,層層鋪陳渲染,引喻設譬,句式多排比、對偶,整齊而有變化,在西漢政治論文中獨具一格。同時,它也為研究當時的社會矛盾和桑弘羊的思想保存了豐富的史料。
該書分十卷六十篇,各立標題,但內容互相連貫。東漢大文學家王充在其名著《論衡·案書》中讚譽其體現了“兩刃相刻,利害乃知;二論相訂,是非乃見”的特點。現傳世的有郭沫若校訂的《鹽鐵論讀本》、今人王利器教授的《鹽鐵論校注》。
成語“知其一不知其二”看上去不像個成語,但這個不像成語的成語卻經常被人引用。比如宋朝理學家朱熹在他的《論語集注》中就引用了這個成語,“若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大而不知細,知高遠而不知幽深,皆非知之至也”。
成語“知一而不知二”由此而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