瞑目

瞑目

瞑目,漢語辭彙。

拼音:míng mù

指閉上眼睛,多指人死時無所牽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瞑目
  • 外文名:close the eyes
  • 拼音:míng mù
  • 釋義:指閉上眼睛,多指人死時無所牽掛
中文辭彙,名稱,拼音,英文,出處,用法,典故,詳細解釋,司馬光詩作,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中文辭彙

名稱

瞑目

拼音

míng mù

英文

close the eyes
瞑目:指閉上眼睛,多指人死時無所牽掛
死不瞑目:死了也不閉眼。原指人死的時候心裡還有放不下的事。現常用來形容極不甘心。
指閉上眼睛,多指人死時無所牽掛

出處

三國志·吳書·孫堅傳》:“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
〖示例〗四患未除,吾~。 ★宋·蘇軾《司馬溫公行狀》

用法

作謂語、賓語;指死得遺憾。

典故

公元189年,涼州豪強軍閥董卓率兵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並縱火焚燒洛陽周圍數百里,激起了人民的憤怒和反抗。孫堅東漢末年人,為郡縣吏,後因軍功被提拔為長沙太守。孫堅袁術聯合起來討伐董卓,並大罵董卓逆天意,行事殘暴無道,誓與他不共戴天,表示如不滅董卓三族,把他頭砍下來懸示全國,死也不能閉眼睛(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

詳細解釋

  1. 閉上眼睛。
    ①《淮南子·繆稱訓》:“故行險者不得履繩,出林者不符直道,夜行瞑目而前其手,事有所至,而明有所害,人能貫冥冥入於昭昭,可與言至矣。”
    ②《晉書·隱逸傳·楊軻》:“潁川荀鋪,好奇之士也,造而談經,軻瞑目不答。”
    ③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二:“鑰必以魚者,取其不瞑目,守夜之義。”
    ④《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二回:“夫差慍曰:‘久不見相國,耳邊頗覺清淨,今又來絮聒耶?’乃掩耳瞑目,坐於殿上。”
    何其芳 《畫夢錄·丁令威》:“丁令威瞑目微思,難道隱隱有一點失悔在深山中學仙嗎?”
    ⑥明 施耐庵《水滸》第六十五回《托塔天王夢中顯聖 浪裏白條水上抱冤》若得軍師如此扶持,宋江雖死瞑目。
  2. 謂死。
    ①《後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欲令瞑目之日,無所復恨。”
    ②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省事》:“前代之所貴,而吾之所行也,以此得罪,甘心瞑目。”
    ③宋 司馬光 《敘清河郡君》:“君性和柔敦實,自始嫁至於瞑目,未嘗見其有忿懥之色,矯妄之言。”
    沈從文 《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至於我那個爸爸……在家鄉從一種極輕微的疾病中便瞑目了。”

司馬光詩作

作品原文

瞑目[1]
瞑目思千古,飄然一烘塵[2]。
山川宛如舊,多少未來人。

作品注釋

[1]瞑目:閉目凝神。
[2]烘塵:燒余的灰燼,形容微不足道。

作品賞析

詩人閉目凝神,思通千古,體驗到在無際的時空中個體生命的渺小,又對永恆不變的山川等物質世界和紛繁更替的人類社會進行哲理性的沉思。與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有相似的人生感慨。然而,兩者的表達方式卻有所不同:一個是登高遠眺,情見乎辭;一個是閉目沉思,不動聲色。唐宋詩之區別從此可窺一斑。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實,號迂夫,晚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自幼聰慧,七歲時,以石破瓮搶救墜水兒童,傳為佳話。1038年(宋仁宗寶元元年),中進士甲科。四十歲前歷任蘇州、武成軍、鄆州、并州判官等職。四十歲召還為開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誥、天章閣侍制、知諫院。神宗即位,擢為翰林學士,力辭曰“臣不能為四六”,不獲辭。神宗任用王安石實施變法,司馬光因與變法派政見不合而又無力抗拒,力求外補。1071年(熙寧四年),以西京留守退居洛陽,築獨樂園,專意編著《資治通鑑》。哲宗即位,高太后垂簾聽政,召還主國政,將新法廢除殆盡。1086年(元祐元年),拜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是年九月,卒於位,當政僅一年多。贈溫國公,諡文正。
司馬光在政治上,始終與變法派對立。在為人方面,他正直磊落,務實敢言,律己嚴謹,正如其自稱:“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耳!”(《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十八)
司馬光著述宏富,有《資治通鑑》二百九十四卷,《續詩話》一卷,筆記《涑水紀聞》十六卷等等。其詩文集名《傳家集》,有八十卷。司馬光自謂:“光素無文,於詩尤拙”(《答齊州司法張秘校正彥書》)。這其實是他的自謙之辭。其集中存詩十四卷,共一千一百多首,其中律詩近九百首。他的詩質樸充實,不事華藻,卻又能寓情於辭,言盡其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