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聲喧譁

眾聲喧譁

本書觸及了網路政治學的一個重大話題——網路空間中的公域和私域。隨著科技的進步,在資訊時代的開端,公與私的含義和邊界都出現了不容忽視的游移。本文主要探討,經由新的共有媒體的作用,傳統的公私兩分如何在社會和政治的雙重壓力下產生消長和易位。

基本介紹

  • 書名:《眾聲喧譁——網路時代的個人表達和公共討論》
  • 作者:胡泳
  • 定價:39.8元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9月
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簡介

胡泳的《眾聲喧譁》最令人興奮的部分,無疑是對“網際網路會不會促成中國社會的大幅轉變”這一命題的討論。面對“網路在中國同時滿足了人們參與和遠離政治的欲望”這一兩難困境,作者強調即要警惕對於網路的過分溢美,又肯定網際網路對於當下“生長中的公民社會”的價值。無疑,網路將成為未來各種力量對話和博弈的主要場所。  對於中國網際網路的思考,《眾聲喧譁》是樂觀的,作者胡泳始終保持了當年對於“數位化生存”的理想主義期望。正如法蘭克福學派試圖從對文化工業的批判中尋找解放性力量一樣,作者在這本網路批評試圖在批判中撥開樹叢,找到通往美好未來的小徑。對於這條小徑,至少有兩點:一,網路大眾具有信息上的優越性;二,網際網路能夠成為公共言論的有效出口。
回顧我所看到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史,作者的這個論斷是可信的。十多年前,網路還是跟“黑客”有關的科幻素材。2000年前後,我和幾個同學從那個北方小城市的第一間網咖里接入網易聊天室,同學們每天攀比從聊天室網友那裡寄來的信件和照片,為痞子蔡和輕舞飛揚的愛情故事感動得痛哭流涕……十年後的今天,2008年11月1日網易正式關閉其聊天室服務。羞澀的聊天室隨著一代人的記憶遠去,SNS(社會性網路服務)卻開始進入2.5億中國網民的生活:qq已經擁有了4億個賬號,51擁有1.3億註冊用戶,成立三周年的也超過了4000萬個真人用戶。
阿諾德·湯因比在他的偉大著作《歷史研究》中寫到:“我們時代的一個特點是由於現代技術的驚人進步,導致‘距離消除’,現在歷史被如此迅速地創造出來,以致它常常使我們驚詫不已。”
創新擴散理論表明,當一個套用超過總人口數的10%這一臨界點後,增長的曲線將變得陡峭,中國用十年走完了網民數從0到2.5億,接下來將在兩到三年內很快達到5億,網民的人口統計特徵也將吻合於中國總人口特徵的分布。這意味著兒童、中老年人、農民等這些過去遠離網路的人群將進入賽博空間,開始發出他們的聲音……
“一些重要的東西被忽視了,就像大象在臥室活動的時間已經足夠長,人們根本無視它的存在;或者,對一些重要的東西人們得不出完整的看法,有如‘盲人摸象’的寓言所顯示的那樣。”胡泳在後記中寫到。
發現這隻大象,正是網路批評所應站立的位置,這是《眾聲喧譁》的結尾,卻是一個嶄新領域的開端。

內容簡介

作者胡泳作為過國內最早從事網際網路和新媒體研究的人士之一,在本書中把各種基於數位技術。集製作者、銷售者、消費者於一體、消解了傳統的信息中介的媒體系統稱為共有媒體,它涵蓋了新聞和輿論、政治話語和敘事、社會交往和個人心理等多個領域。本書指出,公域和私域不能看做結構性的東西,而必須視之為一種流和一種過程。在網路時代,我們既追求生機勃勃的公共生活,又要保證私人領域的一定自主性。在中國這樣的公共領域並不發達的國家,網際網路可能成為普通公民抵制信息壟斷和發出聲音的唯一出口。為此,對這種最具參與性的傳播媒介的限制,應該明顯低於對傳統媒體的限制。共有媒體也許不能一夜之間成為中國的政治,但是卻能夠促進獨立於國家的社會力量的發展。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公私之辨
第二章 共有媒體
第三章 共有媒體中的個人表達
第四章 共有媒體中的公共領域是否可能
第五章 共有媒體對公私邊界的重構
第六章 中國語境下的網路公共領域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