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兒媚·獨倚春寒掩夕扉

《眼兒媚·獨倚春寒掩夕扉》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一首詞。上片寫對死去的妻子深深懷念。下片轉為憶舊之情景和聯想自己未來的生活。這首詞痛悔之情溢於言表,意象迷離撲朔,有實有虛,境界恍惚朦朧,表達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眼兒媚·獨倚春寒掩夕扉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納蘭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眼兒媚1
獨倚春寒掩夕扉,清露泣銖衣2。玉蕭吹夢,金釵劃影,悔不同攜3
刻殘紅燭曾相待,舊事總依稀4。料應遺恨,月中教去,花底催歸5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眼兒媚:詞牌名,又名“秋波媚”。雙調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韻,後片兩平韻。
2、夕扉(fēi):傍晚的霧靄。銖(zhū)衣:傳說神仙穿的衣服。重量只有數銖甚至半銖重。因用以形容極輕的衣服,如舞衫之類。
3、玉簫、金釵:同指所戀之人。劃影:比喻看不真切的美麗景色。
4、刻殘紅燭:古人在蠟燭上刻度,燒以計時。相待:對待。依稀:含糊不清,不明確。
5、遺恨:未盡的心愿,未完成的理想,遺憾。

白話譯文

獨自佇立在春天傍晚的霧靄之中,細雨將衣服打濕。夢裡都是你美麗的身影,那些相攜相伴的美好時光卻偏偏失掉了,怎不叫人懊悔。
夜已深沉,曾經秉燭相待,如今往事依稀。想必會終生遺憾,花前月下的往事,已經一去不回。

創作背景

這首詞具體創作具體時間不詳。某一天的傍晚,作者在園中觸景生情,十分想念死去的妻子,於是寫下這首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通過一系列的幻想與回憶,抒寫對亡妻的思念之情,痛悔之情溢於言表。
“獨倚春寒掩夕扉,清露泣銖衣”,寫詞人在春日的傍晚的孤獨幽淒,虛實結合,迷離撲朔,恍惚朦朧。接下來的三句痛悔當初的不能相攜相戀,失掉了曾經的幸福美好,相攜相戀已為往事。
下片夢醒,刻殘紅燭,追憶舊事。夢醒後還等待,希望妻子沒有死去,還會再來,一直等到蠟燭燃盡。最後“料應遺恨,月中教去,花底催歸”,用想像之語收束,意含悠遠。
這首詞中的“悔不同攜”,如《鵲橋仙》詞“今生鈿合表余心,祝天上人間相見”,《金縷曲》詞“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台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蝶戀花》詞“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都有同樣的哀痛。思念,總是在幻想與回憶里顯得更為厚重。

名家評價

河北民族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趙秀亭、馮統一《飲水詞箋校》:“此闋乃懷人之作,所懷之人關涉作者早年情事,詞中‘玉簫吹夢,金釵劃影’、‘月中教去,花底催歸’諸句,都是寫實,並非引用古典,即所謂‘今典’。這些今典,恐怕只有作者和所懷之人方可解得。”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