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生理現象)

眨眼(生理現象)

眨眼,是一種快速的閉眼動作,稱為瞬目反射。用來比喻時間極短眨眼間就飛走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眨眼
  • 外文名:wink
  • 拼音:zhǎ yǎn
  • 解釋:比喻時間極短眨眼間就飛走了
引證解釋,醫學解釋,眨眼的三種形式,眨眼的意義,

引證解釋

1.眼睛一開一閉。 宋 張耒寄楊應之》詩:“揚眉鼠子事輕肥,眨眼小兒夸謹厚。”《水滸傳》第二六回:“ 武大 有個兄弟,便是前日 景陽岡 上打虎的 武都頭 ,他是個殺人不眨眼的男子。” 陳其通萬水千山》第二幕:“那個殺人不眨眼的狗地主 二閻王 逃跑了,窮人直了腰,這陰乎乎的天也見了晴啊!”
2. 指閉眼,合眼。 許傑 《放田水》二:“ 阿元嫂 一夜沒有眨眼,給 阿元 的腰部、背脊,到處在按摩。”
3.比喻時間極短。 宋吳潛 《水調歌頭·出郊玩水》詞:“聽得田翁相語:今歲時年恰好,眨眼是秋成。” 梁斌紅旗譜》六:“ 朱老忠 走南闖北,路走得多了,走起路來,兩條腿一跩一跩的,走得很快,眨眼到了跟前。”
4.比喻光閃爍不定。 葉聖陶 《夜》:“偶或有兩三點螢火飄起又落下,這不是鬼在跳舞,快活得眨眼么?”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裡》第三章:“大夥希望,閃電能把厚敦敦的雲彩撕開,讓永遠對人間笑著的星星繼續眨眼。”

醫學解釋

通常分為兩種,一種為不自主的眨眼運動;另一種為反射性閉眼運動。不自主的眨眼運動,除炎症及疼痛刺激外,通常沒有外界刺激因素,是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據統計,正常人平均每分鐘要眨眼十幾次,通常2~6秒就要眨眼一次,每次眨眼要用0.2~0.4秒鐘時間。
不自主眨眼動作實際上是一種保護性動作,它能使淚水均勻地分布在角膜和結膜上,以保持角膜和結膜的濕潤,眨眼動作還可使視網膜和眼肌得到暫時休息。這種不自主眨眼動作的起因,目前還不太清楚。有人認為是人類高度進化的表現。反射性閉眼運動是由於明確的外界原因通過神經反射引起的。

眨眼的三種形式

一般有3種形式;
(1)由於突然灰沙進入眼睛就會迅速閉眼,並有眼淚流出,這是因為灰沙刺激角膜和結膜神經末梢,反射所引起的,叫角膜反射
(2)如果強光照射眼睛,也會引起閉眼動作,這是由於強光刺激視網膜引起的,叫眩光反射。眩光反射一旦消失,往往標誌著中腦損害。
(3)恫嚇反射,是指異物或一件東西突然朝眼睛襲來,使其大吃一驚,就會迅速閉眼並把頭躲開,這是一種保護性反射。
以上3種眨眼動作都是眼球的保護性運動,一旦這些反射消失了,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看看眼睛或大腦患了什麼毛病。另外,眨眼次數過多,占的時間也相應增加,這對從事某些特殊專業的工種不利,不便於精力高度集中和適應快速變化的情況。還有一種眨眼過多是習慣養成的,有的是由於眼肌或神經系統病變引起的,遇到這種情況要及時到醫院診治。

眨眼的意義

這其實是一種生理需要。眨眼時,可以讓淚液均勻地濕潤角膜、結膜,使眼球不至於乾燥,保持角膜光澤,清除結膜囊灰塵及細菌。如果不眨眼,眼球上的淚膜會很快地蒸發,我們就會覺得眼睛乾澀不舒、刺痛、流淚,不信你試試堅持一分鐘不閉眼,你準受不了!因此眨眼實際上是一種保護作用。當風沙入眼時,由於異物的刺激,會產生反射性的眨眼,通過眨眼企圖用淚液將入眼的異物沖洗掉。不能眨眼或過於頻繁地眨眼,這都屬於不正常。有的人由於面部神經麻痹而不能眨眼,因此眼球乾燥、疼痛,是很難受的。有的小孩子因模仿別人的眨眼動作,養成了習慣性的頻繁眨眼,這種習慣往往一下子難以改掉,讓人看起來十分難受,是很不好的習慣,應當糾正。有的人是因為有慢性結膜炎沙眼淺層點狀角膜炎等眼病,眼睛不舒服,而頻繁眨眼,這時就應該到醫院請醫生檢查、治療。
眨眼還有一種意義,就是人與人之間溝通必須的交流。它可以是兩個人之間的默契的表現。也可以說是一種暗示,用這種方式代替語言,讓對方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如何來配合。這種方式常出現在搭檔、情侶、朋友間,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